【作者简介】熊国华,1955年生于湖南湘潭,祖籍湖北黄陂。1988年获湘潭大学文学院硕士学位。现任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副主任、教授、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系国际华文诗人笔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华夏诗报》副总编辑。着有诗集《世纪风景》、诗评集《刘荒田抒情诗赏识》、《从奔放到澄明》,传记《美国梦──美籍华人黄运基传奇》等多种。其诗作多次在全国获奖,多次应邀出国访问讲学。

 

爱,永不止息

 

--评《爱的庄园》

 

 

熊国华教授

 

 

《爱的庄园》是一本别具一格的海外华人家庭散文集。它的作者:子毅、国英、汝文、怀宇,分别出自一个家庭的丈夫、妻子、儿子和女儿。一家四口在20世纪90年代先后从中国大陆移民美国,在十几年的移民生活中有感而发,用中华民族的母语--汉语共同出版这样一部散文集,无论从家庭、从社会,还是从文学和历史的角度来看,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爱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心灵的需求,是维系社会、推动进步的基因。一个家庭没有爱,将不成其为家庭;一个社会没有爱,将不成其为社会;一个世界没有爱,将不知道会成为什么样的世界!爱,是无私、纯洁、美好、幸福、崇高、伟大的代名词,是人生的起点和终点,是生命的动力和支撑。

《圣经》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爱的庄园》把这段话放在扉页,足见作者以作为这本书的宗旨。全书的四个部分:家庭至爱师友情深春草乡心异国萍踪,无一不贯穿着这种的精神。

 

第一辑家庭至爱写家庭的亲情,父爱、母爱、夫妻之爱、兄弟姐妹之爱,等等。子毅《轮椅上的姐姐》写姐姐在美国开了几十年洗衣馆,兢兢业业,勤俭持家,把一生精力和心血都奉献给8个弟妹和儿孙辈,其中有7户人以她的名义申请移民到美国。在一次不幸的车祸中姐姐半身瘫痪,姐夫天天都守在医院,弟妹们轮流到医院护理探望,在亲人的关爱鼓励和医生的治理下,姐姐终于从轮椅上站起来,迈开了第一步这与医院里一些白人病人的孤独寂寞相比,姐姐感到非常幸福,突出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伦关系的脉脉温情。国英的《我家炊事员》、《家有贤夫真是福》,写丈夫由不会做饭闹笑话到厨艺高超,以及无微不至地照顾妻子和儿女的故事,在家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刻画了一位有几分迂腐文弱、又很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的好丈夫形象。怀宇的《我的父亲》,以舒缓的笔调写父亲坎坷的经历和对文学写作的追求,从与儿女共用一个书桌到终于自己独立拥有一个书桌,再到为了子女的前途年近60移民到美国打工,一次又一次地牺牲了可能让他那不平常的一面充分展现的机会。而这其中的不平常,或者直接说是伟大,却又是永远让我们作儿女的最值得记忆和珍贵的。怀宇不仅写父爱,也写母爱。《母亲与家教》一文,用意识流和拼贴手法叙述了母亲的治家有方,及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语言简洁,结构跳跃,颇有诗意,人物性格栩栩如生。母亲许多的言传身教,也似?梅的香,点点滴滴渗透我们的人品性灵,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师友情深写师生之间,朋友之间的友爱。子毅曾经在重庆生活了30年,重庆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山城今夜星光灿烂》写作者从美国回到重庆见到35年前他所教过的第一届高中毕业生的情景。听说老师从美国回来了,全班40多个同学在一个接待国家元首的人民宾馆宴请老师。当年1518岁的高中生,如今都已经是年过半百的中年人,成为各条战线的顶梁柱35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个人,对于一个国家,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忆昔抚今,感慨万千,作者把他的学生们比喻成长江嘉陵江边的纤夫,深信在今后改革开放的激流之中,无论是逆流还是顺流,他们都会拉着一艘艘特大航船,乘风破浪,奋勇腾飞!国英的《我的老师》写一位小学老师的故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老师的无限崇敬与怀念之情。她的《山村医生》写文革期间一位帮她治好了眼疾、身怀绝技却终老乡里的民间医生,令人不胜唏嘘。汝文的《菲罗美娜》则写自己在澳洲留学时英文老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他通过努力以优异的成绩使得院长改变了对中国留学生的偏见,结尾引用泰戈尔《乞丐遇见万王之王》的寓言诗,意味深长,富于哲理。

 

《春草乡心》写故国、故乡的风土人情和遗闻轶事,包括游记、杂文、随笔、回忆录等。无论是重庆的歌乐山、南山、朝天门,成都的桂湖,峨嵋的春雪,岳麓的红枫,湘西的天子山,还是故乡的温泉,台山侨乡的风雨亭、藤酸果,广州的骑楼,长江的中华鲟,在作者笔下都有声有色,有灵有性,有血有肉,饱含着游子对祖国故土无比热爱的深厚感情。子毅的《苏轼与奶娘》写自己参观四川眉山县的三苏祠,意外发现了苏轼的《任氏乳母墓志铭》,生有以养之,不必其子也;死有以葬之,不必其里也,对苏轼与奶娘不是母子却胜似母子的情义感佩不已,激动得热泪盈眶,这实际上是心灵深处对民族美德的认同与共鸣。向阳花木早逢春在雨水充足的地域是真理,但在阳光过剩、雨水缺乏的新疆却正好相反,子毅的

《向阳花木不逢春》一文揭示了祖国地大物博的复杂性,南北悬殊西东互异的风土人情。

《南国骑楼》也指出了楼宇的建筑风格,总是和自然环境大有关联的特点,并由此抒发了浓郁的乡愁。国英《重庆旧事》(7篇)是极富地域性风土人情的记事散文,千撕门正街水码头勤劳善良却无子嗣的豆腐夫妻,靠抽彩头替人算命、请扇子神的麻三娘,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目瞪口呆的人头鸡,命运悲惨、令人同情伤感的陪都小歌女,194992日重庆大火灾的恐怖情景及对受难者的心理伤害,40年代街坊地段保长蛮不讲理的天权人生百态,林林总总,都带有浓厚的怀旧色彩,当然也有某些宿命和悲悯因素掺杂其中,岁月的遗照在作者心里不仅没有褪色,反而更加鲜明、伤感而悠长,。

 

《异国萍踪》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丰富多彩的移民生活与异国情调,表现出超国度超民族的爱和人性美。国英《我和格乃木》写华人保姆和白人小孩之间的沟通、关爱和情谊,作者得出结论:不管是什么国籍的孩子,大概共同的天性都是需要关怀和爱护,需要鼓励和赞扬,需要爱和温暖。爱心是跨越语言、国籍和种族障碍的桥梁。《友谊--地久天长》写一对美国白人老夫妻收藏和制作了几百件中国工艺品和玩具,对中国文化十分向往热爱。《教老华人学普通话》和《教“ABC”学中文》写老华人和出生在美国的华裔小孩(简称“ABC”)学习汉语的故事,他们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源自深厚的民族感情与心灵深处的家园意识。汝文的《电脑合同工》写自己在美国的打工生活,虽然有真才实学、工作出色、与同事团结友爱但仍得不到主管上司的录用,讽刺了美国社会存在的种族歧视和重文凭的风气。怀宇的《以色列印象》以亲身经历描写了以色列犹太人的婚俗习惯、风土人情和宗教信仰,表现了不同种族之间的沟通、理解和爱情。子毅《献给安妮的<洗衣歌>》中的一对华人夫妻,在美国开了35年洗衣店,以真诚的服务和爱心,获得了各色人种顾客的普遍尊敬与爱戴。与书名同题的《爱的庄园》一文,则通过道格拉斯一家去郊外庄园度假的故事,反映了一个美国家庭父母与子女间的和睦恩爱,呼唤着传统美德和人性的复归。

《爱的庄园》以作为人生的根本信念,贯穿于生活的各个层面,支撑着全书内在的人道主义结构。可以说,《爱的庄园》是一部爱的颂歌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就是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从一个家庭可以看到社会的缩影,从一个家庭的变迁可以看到时代嬗变的轨迹。确切地说,《爱的庄园》的作者的家庭,浓缩了大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和移民海外的心灵历程。

    在《家父仲汤其人其诗》一文中,子毅追叙了其父刘仲汤先生的经历。他父亲出生于中国第一大侨乡--广东台山(子毅的祖父早年即移民美国),毕业于广州光华医学院,历任该院外科医生、外科主任和院长,成为悬壶济世的一代名医。父亲1951年担任广州市抗美援朝医疗手术队队长,后任广东省工商员工医院院长、广东省卫生厅麻风研究所副主任等职,当选为广州市的人民代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抄家并毒打,作为反动学术权威被批斗;1972年心肌梗塞病逝,留下一些学术论著和古体诗词,其《吊钟花》一诗借花喻人,可以看作自身的真实写照:吊钟形象命花名,不逐浓芳品格清。深?此君修养足,风飘雨打一无声。

怀宇在《我的父亲》中记述了父亲子毅在念中学时每门功课都很好,被认为9兄妹中最聪明的一个。但他酷爱文学,最后在念医学院和参加解放军文工团之间,选择了后者,希望能成为一个作家。父亲从部队转业后在重庆从事中学教育,坚持业余创作,很快成为中国作家协会四川省分会会员,纪实文学《报童的故事》一书获得全国优秀少儿读物奖。1980年他本来有机会调到重庆电视台任编剧,却收到广东教育学院的调令,原因是远在广州的姑姑叔叔们念及父亲在文革期间所受的磨难,为他和母亲安排好了调回广州工作的机会,而且广州会为我和哥哥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子毅在广东教育学院担任学报主编,兼授中文系的写作课。1990年,他又移民到美国,原因是在美国的姑妈希望父亲在他余下的半生里远离可能发生的一切政治灾难,还有就是为子女将来移民美国铺路。对于一个年近60不通英文又不擅数理的文人来说,移民到美国生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谋生,子毅放下大学中文教授的架子,在华人衣厂当过清洁工,在洗衣店打杂,为高薪白领清理公寓,照顾老年残疾人,干了不少体力活,真可以说是斯文扫地。虽然他在打工之余写下近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出版了《八年一觉美国梦》等书,还担任《美华文学》杂志主编,子女也移民到美国团聚,晚景十分幸福,但他毕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国英出生于重庆,在师范院校毕业后一直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和教研员,后调到广东教育学院从事干训和行政工作,担任过学院统战部的部长。1992年移民美国,打工之余开始业余创作,一发而不可收,已经在海内外中文报刊发表散文20余万字,作品被选入《美国新生活方式丛书》和《2004年中国散文精选》等权威选本。她除了在文学上硕果累累之外,最大的变化就是从国内大学的统战部长,成为上帝虔诚的女儿

    汝文和怀宇,可以说是新一代华人移民的代表。与靠力气活打工谋生的老一代移民不同,汝文在国内就取得大学文凭,曾去澳洲留学,后移民美国,现在全美最大金融机构之一--富国银行担任电脑工程师。怀宇在北京大学外语系毕业后来美攻读硕士学位,现在全美最大的电脑企业甲骨文当软件技术开发部经理。兄妹两人都在20世纪90年代的出国热潮中移民到美国,现在已经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生活方式也日益西化,但仍然不放弃用母语写作。

    子毅因为知识分子家庭出身、海外关系和写诗,在50年代批判胡风反革命集团时就成为惊弓之鸟,反右时又被错打成中右分子文革期间更是挨批斗、关牛棚,受尽折磨。他在人生道路上3次重大的选择和迁移,都有着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和心理方面的原因。无论走到哪里,他基本的人生信念没有变,对祖国的感情没有变,尤其是看到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无不欢欣鼓舞,这在他的书和文章中都有充分表露。子毅的人生经历和心灵历程,家庭的祖孙三代在中国知识分子和海外移民华人中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值得社会学家和文学家好好研究。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体的人离不开具体的社会生活环境,时代的政策甚至会影响到个人的兴趣爱好,父辈的罹难也会影响到子女的性格。印象最深的是,怀宇在《母亲与家教》中回忆,母亲决意要正在上小学的哥哥学二胡,要上幼儿园的她学手风琴,原因是当时的高中毕业生都要上山下乡,母亲决定兄妹二人都要练就一技之长,充分发展我们的音乐细胞,争取考上某个乐团以免日后去农村插队落户之苦。这正如后来兄妹二人学英语是为了出国,学计算机是为了便于在国外谋生一样,都受到时代政策和社会潮流的影响。子毅在《螳螂》中说儿子小时候很胆小,看见白肚黑背的海豚玩具也害怕,连一只螳螂也不敢捉。其原因是他在文革中挨批斗、关牛棚时,儿子只有4岁,被一些大孩子骂成狗崽子,逼着下跪请罪,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创伤,性格也就变得十分胆小了。30年过去,儿子练就了铁布衫硬气功和几套拳术,在澳洲留学时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竟一掌击倒了辱骂中国留学生是中国猪的高大爱尔兰人。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然而,中国历次政治运动极左路线给人们--尤其是海外华人造成的心理上的阴影,是否也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失了呢?《螳螂》一文对人物性格的深层心理分析,无疑是意味深长的。

古人有文如其人的说法,今人也有风格即人格的说法。意思是说,文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作者的性格、气质、思想、道德、学养、见识、趣味、格调、思维方式,等等。我以为《爱的庄园》4位作者的散文风格,可以概括为和而不同

    所谓,是指他们有一些共同的东西。如:血缘亲属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共同的社会关系,都有在大陆生活和美国生活的经验,都是善良、有才华的好人,都热爱中国文化,等等。体现在文风上,4个人都不约而同喜欢用第一人称叙述,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极少虚构,因而文章读起来都比较朴实、亲切、真实,等等。

    所谓不同,是指他们艺术个性之间的差异性,丰富多彩,各有千秋。

    子毅的散文真挚淳厚,圆融澄明,构思精巧,语言流丽,讲究章法,善于以小见大,波澜起伏,注重刻画人物形象,展开戏剧冲突。如他的《猫的喜剧》写女儿在国内参加高考,复习功课非常紧张,但家里养有一只母猫,晚上叫春,吵得全家不能入睡,作者只好偷偷地把猫送到一个有公猫的朋友家暂养。不久高考成绩公布,女儿高中北京大学英语系,母猫也自行回家,竟然还生下4只漂亮的小猫。文章借题发挥,把父亲对女儿的关爱表现得无微不至,深切感人。《咏春拳教练》中热爱中国功夫的澳大利亚女教练涂丽莎和中国留学生李小虎发生冲突,各自都有自己的理由,李小虎在一次车祸中受伤,使故事情节发生陡转,最后李小虎被涂丽莎高尚的人格和武德所感动,主动负荆请罪,双方握手讲和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呈现出跨种族跨国籍的人性之美。《献给安妮的<洗衣歌>》、《中华鲟,你在哪里?》在叙事中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笔十分感人。但由于子毅从50年代就开始写作,观念难免受到一些影响,如果能放开来写,效果可能更好。

    国英则喜欢信手拈来,开门见山,快人快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真实性情流诸笔端,虽然不事雕琢,却也原汁原味,真实感强。因为她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反而题材广泛,无拘无束。《早逝的舅父》、《重庆旧事》、《友谊--地久天长》、《教老华人学普通话》、《教“ABC”学中文》等都值得一读。

    汝文在《爱的庄园》中只收了《菲罗美娜》、《电脑合同工》2篇文章,写自己在澳洲和美国留学、找工的亲身经历,叙事简洁,寓意深远,人物性格比较鲜明,在世俗的日常生活中能够寻找和发现人生的意义。

    怀宇同哥哥汝文一样,都是不专事写作的电脑专家,但偶尔为文,都出手不凡。《我的父亲》纵向叙事,写出了父亲一生的追求和坎坷经历,于平常之中见出不平常。《母亲与家教》横向拼贴,多层次多角度描写了母爱的平凡与伟大,彰显了家教对人生的重要影响。即使是游记散文《以色列印象》,也表现出作者知识的渊博和扎实的文学功底。

 

    《爱的庄园》以爱诠释人生,无论夫妻还是子女,都能够和睦相处,互相赞扬,互相关爱,并且都能把各自的感受写成文章,教化世人,传之后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的庄园是这个和睦幸福家庭的缩影,也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的家园。只要人类存在,爱,将永不止息。

                                                                  2005130日于广东教育学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