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沃特康森林的中国女人

──记北美女作家融融 

张志东

 

 

融融是个谜,因为她住在森林里----住在美国西北角一个被称作沃特康地区的森林。据说那是自然保护区,层峦叠嶂,绿荫覆盖,野兽出没,人烟稀少。 “新址座落在山坡上,弯弯的小路两边,一排又一排的参天松柏,象守护神一样,四季长青永远清醒。野生的草莓藤随时从地下冒出头来,白花红果黑莓,足够天天吃野莓PIE,吃到生厌。我们与野生动物为友,长颈鹿,红狐狸,浣熊,松鼠,我们必须处理好垃圾和赠送食品的关系,否则,一不小心,院子里狼藉遍地。还有屋檐下的鸟窝,到了春天,一窝小鸟嗷嗷代哺,等著妈妈寻食回来。 ”

一个来自中国的东方女子在美国的山林里居住了好几年,她学会了不戴手表,学会了像古人那样在山色的变幻中去体会时间的推移,感受四季的更迭,让灵魂沉浸其中,任其升华,净化。然后用文字回馈给社会。 

每天早晨,一束阳光落在我的枕头旁,我打了个呵欠,伸了个懒腰,把四肢拉成直线,春天就这样住进了我的生命。我象一粒刚发芽的种子。种子无处不在,昔日秋风扫落残枝枯叶的同时,也把种子撒遍。种子乘著命运之风,飘来飘去,有的停在第一站,有的到了站头又启程,被吹到远方。冬天是大自然的子宫,等到秋叶在冬雪中腐化成肥,荒芜的土地便出现生机,就象我一觉睡醒以后打著呵欠一样,把手臂伸向空中,让脚丫钻进泥土。”
 

                    (摘自融融散文[森林的苏醒])

 

 

(1)

 

1987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不足十年,政府制定的自费留学政策实施不久,国内的学子到国外求学的门户洞开。融融也像许多年青人一样,揣著一颗好奇求知的心,踏上了旅途。也象许多留学生一样,经受了从无到有的磨炼。

 

踏上这块新土地时,一面是树影婆裟,凉风习习,琴声悠然的浪漫风景,一面是巨大的生活压力:住处在哪里?学费在哪里?未来又在哪里?她想起了鲁迅对娜拉出走后的预言,然而不管怎么说,她是不会轻易回到上海的弄堂里去的。曾经的她,是上海一家国内有名的大报记者,历任十多年之久,当时国内的体制下,记者是一个颇具有话语权的非常职业,且享受著各种来自国家和单位的优惠待遇。出国却使她迅速地滑落为一个孑然一身孤独无助的外乡人。这时的她,口袋只有两百美金。

 

她必须找到工作,但是,法律不允许。美国对留学生有非常严格的打工规定。为了生存,必须去冒险。第一份工的雇主是个美国老兵,娶了个越南老婆。他自己身体行动不方便,整天睡在家里,而越南老婆从事的职业是陪酒,晚上工作,白天睡觉,三个孩子由融融来带,月薪三百美金。不到一个月,由于那个区域治安不好,犯罪盛行,融融辞掉了这份没有安全感的工作。接著又到了一个做珠宝生意的港商家庭去做同样的工作,倍受委屈。当然,这些委屈后来融融自己回忆起来,原因不完全来自对方,也有自身的问题,比如英文不行,文化差异造成的习惯不同,等等,总之,双方摩擦不断,无法获取应有的信任,结果这份工作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告终。

踏出国门不足两个月,融融拖着沉重的箱子在街头流浪。晚风吹来远处教堂的钟声,彷佛命运在告诉她需要忍耐。没过多久,一个白人的家庭需要一个照看孩子的工人。地点在较远的风景区,路途远,时间与上课冲突。然而,融融不能不硬著头皮把这份工作接下来。英文仍十分蹩脚的她,最有效的表达就是I show you,接著就是手忙脚乱的比划和示范。幸好对方是一个宽容大度的绅士,消除了她在沟通上的心理障碍。这份工作虽然很短暂,却改变了她后来的人生,成为她跨入了美国社会的第一步。日后在她出版的《素素的美国恋情》(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里许多情景的描写和感受都源自于这段时期的体验。

 

(2)

不到十个月,融融的银行帐户里已经有了五千多美金。这五千美金是什么概念?意味著每一分钟都是钱,意味著维持最低水平的生存条件。融融记得那一次搭公车去上学,与同车的台湾中年妇女用中国话聊天,萍水相逢,双方都觉得特别亲切。就在几分钟的交谈中,对方给了她一个珠宝公司的电话,让融融上门去找一份工作。哪知没有工作许可的中国留学生,台湾公司也不能接受。好在那个老板同情融融的处境,给她一些活儿拿到家里去做。当时做一付耳环只有五分钱,融融都接下来。她的房间里只有一个小餐桌,上面铺满了珠宝零件,把连吃饭的地方都没有,只能把碗端在手里吃。滴水成河,融融每晚在完成功课以后便开始做耳环,一直做到睁不开眼睛,和衣倒在床上。。。。。。。

 

第二年,融融告别了美国生活的第一站,转学来到旧金山,一边读书,一边打工。她来到了一个美国富翁家里,这回的工作是厨房里的HELPER,因为她不会做西餐,所以只能打下手了。这份不尽如意的工作却让融融获得了意外的收获。初夏,一次普普通通的晚餐,主人请来了他最尊敬的朋友,这个朋友曾经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他成就了一番事业。这是一个高大伟岸的苏格兰血统的男子,咋一看,酷似邱吉尔首相,眼神深邃,举止优雅,言谈诙谐。当他知道厨房里的有个中国留学生时,便大步走去,一把抱住了融融,说道:Welcome to San Francisco!融融这才知道,这个男子叫JIM,后来成了她的丈夫。

 

他们的第一次约会,是到旧金山美丽的海滨看落日,融融至今仍清楚地记得,JIM当时带著张高档的羊毛毯,铺在了海边的岩石上,他们依偎相拥,静静地,看海平线上的夕阳西沉,看金辉披挂的金门大桥,看渔人码头的华灯初上,远处飘来一首英文的经典歌曲,深沉的男中音诉出了他们的心声:I leave my heart in San Francisco……晚饭选择的是海边的一家中国餐馆,虽然味道一塌糊涂,但幸福的感觉已经满溢身心。

 

JIM是功成名就的富人,与一个中国留学生谈恋爱,遭到很多美国朋友的质疑。在他们眼里,融融不仅很穷,更是一个外国人。有人甚至说,哪天她把你的钱捐走了,跑到中国去,你到哪里去找? 

融融深情地说,JIM 很不容易啊,他以大爱的胸怀接受我。

 

融融用戏说的方式叙述他们的异族婚姻,说她和JIM是吵架吵成的夫妻。他们曾经因为吃中餐和西餐的事情,有过争议。因为谁都不愿意放弃从小养成的饮食习惯。结果呢,各吃各的,就像饭店里一样。吵不起来。当然,也有互相妥协的时候,共同吃一些能够容忍的非本民族菜肴。JIM是吃荤腥长大的,融融是穷人家的孩子。所以,融融吃美国的大鱼大肉,吃得津津有味。JIM吃中国菜,就要委屈求全啦!比如,融融做炒肉片,用JIM的话来说吃饭时需要带上老花眼镜。融融说,我优待了你,你还不知足。JIM说,这话从何说起?融融说,如果炒肉丝,你更难找。JIM说,那么,我请律师告你搞欺骗!

 

  他们为了家里的那条狗有过争论。狗是JIM的朋友加情人,得到比常人多的关心和爱护,因为狗不会说人话。他对融融说,想一想,如果家里有一个聋子、哑巴或者残废人,我们是不是要更加尊重他们一点,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何况狗的忠诚超过人?给你无条件的爱?融融被JIM的爱心深深感动。

 

结婚前,JIM 要给融融买钻石耳环和戒指,融融却不愿意穿耳洞。JIM 只好作罢,买了五颗钻石的结婚戒,没想到,过了蜜月,融融手上戒指消失了。JIM 问道,你是不是不愿意让外人知道你已经结婚?融融说,虽然我会做珠宝,却是没有一丝一毫的兴趣和爱好。比如这个钻石戒指,让我心里发慌。钻石太硬太危险,一不小心划到哪里,那里就是一场事故,JIM听了哈哈大笑,也为融融的爱心而感动。

 

其他夫妻之间的吵架,有的为了钱,有的为了孩子,有的为了婆媳妯娌关系,等等,总的来说,都是很现实的问题。融融和JIM却从来没有在现实问题上闹过矛盾。他们吵架是因为没有矛盾,生活平淡,想用吵架来扩大我们之间的距离。「距离是美丽的媒婆」,夫妻之间也离不开这条规律。吵架造就了两人之间的距离。 

 

(3)

 

搬进森林是丈夫JIM多年追求的境界。华盛顿州沃特康森林的瞬间山庄。三面环山,一面临湖,古树参天,是个美丽的世外桃源。JIM热爱自然,胸怀宽广,且带有传奇色彩。初春的一个早上,他到一个原生态的旅游胜地去钓鱼,那是一个雪水融化后的溪流旁边,突然不远处的树丛里出现了一只身体硕大的野熊。JIM此时非但没有惊慌,反倒是气定神闲地对它打招呼:Good morning, MR.bear(早安,野熊先生)JIM的母亲海伦甚至开车把一箱箱的胡萝卜送到渺无人烟的太平洋边,一一分送给灌木丛中的野兔子和其他动物。

 

从城市退向森林,环境是孤独的。融融看不见前后左右都住些什么人?做饭时,闻不到隔壁刺鼻的辣椒和香醇的酱油;外出时,无人招个手,更向谁去高声报个去处?至于互通买便宜货的资讯或者推荐一个有本事的医生,至于看个球赛和电影时,营造一点捧场起哄的氛围,以及倾听邻居吹牛,传送小道消息等等,都一去不复返也。 她吵着和JIM说:能不能搬去一个连著左右邻舍,有大家庭气氛的地方住?......

 

但是,天长日久,生活的品质却获得了提升。沃特康森林对于融融来说,既是生活的空间,更是心灵的空间。且看她自己的描述:前面是弯曲的山路,我象拜神一样,一路鞠躬,一路感恩。谁知道,越歉卑,森林越给我颜色看。本来在夏天,象遮阳伞一样的狗木树,绿中夹白,清雅高贵,一眨眼,象著了火似的,彤红彤红。那水晶般的透明红,从树心里往外喷,从树顶上往下泄,就象爱的喷泉,发了誓一般,要把天地都染红。瞧它身边的葛藤和灌木,谁不是红晕斑班,羞羞答答?朴实稳重的冬青啊,你居然也身不由己,变得唇红朱颜,含情脉脉!张牙舞爪的野蔓啊,你何以面目红润,儿女情长?我,痴痴地品尝着热烈的颜色,竟是酒酣耳热,目瞪口呆,丢失了所有的语言。我断断续续地说,我,……没有准备,第一次,第一次,……话未说完,脸上火辣辣烧红了一片。(融融散文《叶红情浓好个秋》)这里远离尘世,到处充满著与大自然对话的喜悦。住久了,周遭的一切都变得有生命似的,春花秋实,神性的安排,自然界的轮回给了融融莫名的感动和灵慧的禅悟。对于过去的苦难,融融获得了超脱,称之为人生的一门功课。怀着感恩的心情,融融在大自然中不断获得灵感,她写道:如果说我的过去,曾经象一条粗糙的大标语,曾经象一张干巴巴的大字报,那么现在,生活变成了艺术,变成了文学。

 

(4)

1997年她开始了文学创作,第一篇处女作名字就叫《早安,野熊先生》,发表在北美最大的中文报纸《世界日报》上。此后她的想象空间便豁然洞开,文思如泉涌,一发不可收拾,其作品接二连三地在北美的三大报刊上发表。她的报告文学《中国弃婴爱蜜丽》荣获了美国东方文学华文佳作奖JIM自然也为融融的成就感到高兴和骄傲,他每逢给朋友介绍融融时总是说:Author,Author(作家),为了融融更好的写作,他接连升级了五个电脑。而融融每次写完小说,总会用英文把梗概讲给他听。JIM对融融说过,给你十年的时间,看你在文学的路上能走多远。 

如今刚进入第八个年头。

2005年,对作家融融来说,是很特殊的一年。新年伊始,她一下子出了三本书:管窥中西方美食文化的奇书《吃一道美国风情菜》,在性爱题材中独树一帜的长篇小说《夫妻笔记》,主编了海外游子们真实体验的报告文学集《我和洋老板的故事》(注:这三本书皆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这在当前颇为沉寂的国内出版界里,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事件,作家融融自然也成为了许多读者关注的焦点。

 

著名文学家钱钟书曾把作家与作品的关系形容为鸡和鸡蛋的关系,意即既然有了鸡蛋,读者就不必去关心鸡本身。但是,我们能想象脱离了曹雪芹后的《红楼梦》解读吗?撇开了鲁迅,《阿Q正传》也许就成为了一个愚昧市民的生活白描。当然,融融不是曹雪芹,也不是鲁迅,融融就是融融,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然而在美国,她有过普通人难以体验到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又成就了这个普通女子大器晚成的文学创作。

 

即便如此,来自美国森林的作家融融回到祖国以后,仍旧是低调和谦虚的。她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这次回国主要并不是为了给自己的小说做宣传,而是代表美国轻舟出版社来和国内的一些出版社洽谈合作,我们有一批很优秀的海外华语小说要推荐给国内。文学是没有国界的,华语文学更是气脉相通,我们社这些年就出了不少国内作者的小说集,我想以后国内外出版社的合作还会更常见。

 

采访录的第一稿中有一些比较激烈的文字,统统被融融删掉了。她写信给编辑说,激烈的文字固然能刺激读者的情绪,引起争议和重视,有利于炒作。但是,对于海外的作者来说,应该谦卑一些,难得回来一次,对中国指手划脚,我觉得是不合适的。

 

回到了久违的家乡,融融一个月里,马不停蹄地跑了深圳,武汉,杭州,南京,北京,德州等多个城市,关于融融作品的书评,也相继出席在很多报纸和媒体上。祖国各地的巨大变化,年青人的活力和追求,生活的改善和资讯的发达,都超出了她在美国时的想象。她会见了很多记者,编辑,作家,教授,以及刚刚踏上文学道路的新手,感慨良多,忍不住在别人入睡时,坐到电脑前,记下自己的感受。她的回国观感:低头回故乡,正在北美星岛日报连载。

 

自从融融走进了美国人的厨房,连她本人都没想到,一桌丰盛的文学大餐已经开始烹饪了。不管是《素素的美国恋情》,还是《夫妻笔记》,还是《吃一道美国风情菜》,每一道菜都那么制作精良,饱蘸著大自然甜美的母汁,奉献到我们面前。我们期待着她更多的作品问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