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怀宇,从中学时期开始发表散文、诗歌。1990年北大英语系毕业后赴美留学,获取加大洛杉矶分校语言学硕士和电脑科学硕士。现任甲骨文公司软件开发经理,业余写作。在《星岛日报》副刊开设过“洛城手记”专栏,也在《世界日报》,《侨报》,及《美华文学》等北美报刊杂志发表过小说和散文。
体验错位
怀宇
在巴黎休假,忽然记起某本中国艺术史上提过,东晋顾恺之的名画,《女史箴图》丝卷之一收藏在巴黎罗浮宫。为了一睹画圣真迹,我把寻找《女史箴图》列为我和巴拉克的旅游节目之一。
跑遍罗浮楼上楼下、前宫后院,又才知道罗浮目前收藏的东方古典艺术,最远到西亚波斯一带,根本就没有远东收藏品。我们随即从旅游指南上了解到1945年法国大规模归整各处博物馆时,罗浮宫的远东收藏都转移到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吉美(Musee
Guimet)去了,于是猜想《女史 箴图》大概在吉美。
吉美博物馆的外观其貌不扬,是欧洲城市街道转角处随时可见、延伸过两三个街区的浅灰色“火车式”大楼。大楼有些年代了,在微雨的天气里显得风尘仆仆。走进吉美,简洁流畅的现代室内风格却让人耳目一新。亚洲各地形形色色的文物,按年代地区分厅,错落有致地陈列在盘旋而上的五层楼里;自然光从楼顶的玻璃瓦柔和泻下,照得一间间展览厅窗明几净、恬然安详。
因为意在找寻《女史箴图》,我直奔中国文物展览厅。首先吸引我的是一只古朴的尖底陶瓶。陶瓶打磨得十分细致,上半部有精心刻划的装饰纹路,两旁还有匀称的把手,大概是汲水的器皿。细读文物标签:陶瓶出自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陕西半坡村。
七千年,那是否超越现代人所了解的一切传说与神话之外?我竭尽自己对时空的想像,企及的是一片旷寂的蛮荒。而近在眼前的陶瓶,却无声地为我描述半坡人的生活细节:清澈的溪流,冉冉的炊烟,跳跃的篝火,一切历历在目。七千年的时空距离仿佛被收缩在陶瓶里,若有若无了。
我凭借被半坡陶瓶推近的时空感觉,遥望商周的祭典,奔赴春秋的豪宴,逃离战国的兵马,坐观秦汉的兴衰、三国的阴谋;又追踪隋唐的驼队,跋涉丝绸之路,兴叹敦煌艺术的浩瀚多姿;再观摩宋元书画大家挥毫题写山水松竹、明清景德镇技师描绘烧制彩陶青瓷
不觉已游览至吉美五楼,窗外巴黎铁塔的远景猛然将我从时间的隧道唤回。我一时敏感地觉察到某种难以名状的荒谬。一个华人为了瞻仰中国古代画圣的遗作,千里迢迢地在一座现代化、管理完善的法国博物馆里,畅游了上下七千年的华夏历史。这样的体验,无论从时间、空间还是文化的角度来讲,都严重地错了位。试想大批法国印象派画师的作品收藏在红墙绿瓦的故宫博物馆,到北京游览的法国人看到了,大概也会有类似的错位感觉。
细想起来,吉美各厅陈列着中国文物两万多件,我却只看到一座象牙雕塑上标有“清政府赠法国之礼”的字样。我心里忍不住喝问,这里琳琅满目的中国文物到底都是哪来的?!
我愤愤然走出吉美,不是因为没找到《女史箴图》。巴拉克劝解说,中国的文物收藏在法国吉美,也许逃过些天灾人祸,说不定是因祸得福;像二楼那些阿富汗佛像,如果留在原地,早被塔利班的极端份子炮轰没了。再说中国的文物,也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只要保存得好,收在哪个国家都无所谓。
巴拉克的话句句有道理,我却慷慨不起来,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女寄养在别人家里,儿女被养得再好,也是心疼。中国人要到异国他乡参观国宝,这是中国人的悲哀。
我一时侥幸希望《女史箴图》还在中国的博物馆里,但后来却在网上查出此画收在大英博物馆。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