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ESL班
圆子
(一)
新移民来到美国,不管有钱没钱,都不容易。试想把一棵树连根拔起,移植别处,要有相当的适应能力和适应期方能成活。这个适应期对新移民来说,是个痛苦的过程。更何况除了适应期这一痛苦,还有另一天敌──语言障碍,这就平添出一份更大的痛苦。
感谢美国政府面向所有的新移民开设了不同程度的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非母语英语课程)班,这为新移民们克服语言障碍提供了机会,以帮助他们尽早走向生活。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上ESL班的,有的人会因为上班时间与ESL班的上课时间相冲突而不能去,有的因为居住地点不方便,还有的人因为有小孩脱不开身等等而不能坐在正规教室里去上课。我的兄妹(共四个新移民,我称他们为“四大金刚”)就是因为家住东湾北,时间地点都不适合而无法去ESL班上课。他们每天在家里看起来也在学习,可因为没有一个学习气氛和制度,同时也无人指导,学了半年还是在“原地踏步”。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几年前我曾经有一个做ESL教师的机会,但当时丈夫公司的业务很忙,不能没有我的参与,因而放弃了那个机会。直到现在我还感到遗憾。呃?现在我不正是“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吗”?我要在家里办一个ESL班!我把想法与“四大金刚”一说,他们当然是“双手赞成”。“就怕增加了你的负担哟!”他们都过意不去。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是我最大的愿望,还有什么能比这更有意义的呢?
六月初,一个特定的ESL班在三藩市东湾北的一个山谷之家诞生了!我们定下的学习时间是早上八点至九点,周一至周五,与正规学校同步。开学的那天清早七点五十分,我提早十分钟到课堂时,平时因晚上失眠而早上总起不了床的嫂子Linda早已正襟危坐在恭候“老师”的到来。其他三位也相继提早到齐,坐在我预先备有书本、桌椅、黑板的、有鲜花和果树萦饶的后院平台课室里。我很激动,用英文致意:“Good
Morning! Everyone!”“Good
Morning!Teacher!”
回答的声音整齐而又嘹亮!这时候,我的眼睛发潮,翻开书的第一页,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 ABC ESL CLASS IS
BEGINNING! June 1st,2006。
这个‘家庭ESL班’不仅为四个新移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还为他们节约了大量的宝贵时间。一个多月下来,他们的听力和阅读能力提高不少,这是可喜可贵的收效。“就这么办下去,雷──打──不动!”五个人异口同声地说,五只右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二)
自我家的ESL班开课以来,同学们学习态度端正,情绪高涨,大家谁也不愿缺一堂课。这对我这个自由惯了的人来说,也不敢掉以轻心。有时还真想睡个懒觉,让他们自己复习算了。可马上想到如果这是我的职业,我能这样做吗?第一天说过的“雷打不动!”的誓言把我从床上拎到洗手。一洒淋浴把我从云里雾里的梦“遣返”到课堂上来。
作为一个“双语老师”,我要使我的“学生们”既能受惠于双语,但又不完全依赖于母语。为了节省他们查字典的时间,通常我会把生词用双语读一遍,学生们快速记录后,我再通遍用英文讲读,在用英文讲读的过程中,他们明白的比例占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听、听、听,不断地、反复地听,把听到的资料强行“印”在记忆里。为了能使他们练好发音,我总是在课后把当天学过的课文,发音准确地录下来,让他们在课外也有“老师”指导。同时我建议他们每天起码花一定时间看和听英文电视台节目,把抓到的英文生词拿我这儿来搞“各个击破”。
学生们情绪高涨并不等于学习就没有困难了。就这么小小的一个班,水平还分出四个等级来,而且还分别带有四种不同的口音!老哥Jack当年学的是俄语,他一直认为:这英文怎么比都不及俄语好学。由于他脑海里根深蒂固的是俄语,故读起英文来整个一副俄国腔,且声音低沉,发音老想带卷舌音。每次要他读课文时,我听到他好像不是在读英文而是在唱俄罗斯民歌《三套车》……小妹Amy做事从来果断、利索,可她读起英文来就有些拖泥带水了。她的感觉是:这学英文根本不比做剖腹手术容易!妹夫Bill干脆说:还是让我去做工程设计吧!我这舌头实在是太不争气了。他每次发th音时,舌头害羞似的老躲在牙齿后面发S音。我教他把舌尖夹在上下牙的中间再发S音。他还是先把舌头躲在牙齿的后面发完S音后,再把舌头吐出来。我们笑他“亡羊补牢”。嫂子Linda什么也不说,只顾埋头学习,练听力、练朗读、练口型……她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为了能“学以致用”,我鼓励他们把学到的英文句子在适当的场合拿出来用,有多少用多少。Bill的“特异功能”是能把不同的英文句子与句子的原意张冠李戴。那天他工作的餐馆正值生意高峰期,在厨房里的忙乱中,他端著一个滚烫的锅不小心把老板的手给烫了一下,老板本能地大叫一声:Ouch!
Bill急了,本意是要道歉,可他脑字库里仅有的几十个词全搅糊到一块去了:“You are
welcome!”他“急中生智”地爆出一句。老板惊愕地夺门而逃去找烫伤药,同时在痛苦中纳闷:“他是不是疯了?我什么时候谢谢你烫伤我了?还说不用谢!”我听后笑得差点没晕过去。
在学习过程中,虽然大家常常会献些小丑,或制造些笑料,但无论如何他们每天都在进步。“世间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尽管今后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但只要大家有耐心、有恒心,突破语言关绝非一个梦。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