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3
    • 积分174740
    • 经验100920
    • 文章2962
    • 注册2008-10-06
    [散文]看戏————过年的回忆(一)
    过年的回忆(一)

    看戏

    我喜欢说我是北方农民的后代。并以此为自豪。上学时读《白杨礼赞》,北方农民被赋予了白杨树这个诗意的形象。

    母亲的老家,在冀中平原上,河北的这块土地,辽阔而平整。数千年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人。直到我母亲这一代。她是那代人中少数抛弃这块土地的人之一。这块土地虽曾养育了许多纯朴忠厚的庄稼人,但似乎不够人杰地灵。没有见过哪一处有亭台楼榭,哪一处有刻着或淳厚端庄、或龙飞凤舞的字碑,甚至连一个土地庙都没有。更没听说过出过什么公卿大夫、进士举人之类。中华的文化,似乎早已随着岁月渗进这片土地,化成了一茬茬温香碧绿的庄稼,只有很少一点气息飘在在这广袤田野上的风中。

    残留的那点文化,有一种是戏曲。农村人,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看上戏。他们的戏叫梆子戏。我没有看过梆子戏,倒是听过一点。当年在回老家时,家里只有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大姨(母亲的大姐),一个四十几岁的半老婆子,成天抱着听梆子,睡觉的时候还抱进被窝里。我和小表弟从她怀里抢都没有抢去。那一年我随母亲回老家过年,倒是亲眼看了一场村里人自己演的戏。

    那是六十年代末,我还没有上小学。在老家刚住了个把星期,因为水土不服,浑身起了很多疙瘩,痛痒钻心,不久就挠得皮破流血。大表姐,当时十七八岁,是家务农活的好手,家里吃用的水,都是她从村里的井那里挑来的。她说,起了疙瘩不能挠,用指甲掐一掐,就不痒了。于是,她就把手伸到我衣服下面,用指甲不停地为我掐,果然好很多,既解痒,也不会把皮肤抓破。我成了她随身的影子,跟着她到处走。她去村委会院里去排练节目,我高兴地跟着。

    为了建社的整数周年纪念,村里排演一个歌剧。上面不知是哪个专业团体来村里住下了,剧本,音乐应该是专业的人写的,乐队也是专业的,剧中的演员却都是村里的人。人们天天聚在一起,紧锣密鼓地排起戏来。练唱的演员和乐队在屋子里练。表姐说外人不能进去。我当时已经是个样板戏迷,许多唱腔可以整段整段地唱了,这里的声声调调听得格外入耳。心想这些歌儿让我来唱,肯定也不比那个演员唱得差。一通通的丝弦锣鼓声,时而袅袅动听,时而紧凑逼人,从关着的屋里飘出来,撩得我心里好像有千百只虫蚁在爬,比浑身的疙瘩包都痒得难受。

    母亲的老家,是中原土地上最早实行合作化的。四十年代初期,母亲的父亲,就是我的姥爷,是个贫农,除了务农,还做散工和纺麻绳。家里有老人,还有一堆孩子,生计艰难,可想而知。他和其他三户同样贫穷的农户组成“合伙组”也叫“土地组”,大家一起互相帮着干活,牲口和农具和在一起用,女人们也凑在一起做活计,带孩子。他们做得很成功,穷人家都想入他们的组,合伙组越来越大。这可以说是合作化的雏形。后来共产党提倡组织起来,在那块土地上一呼百应。共产主义在越是贫穷的地方,就越是深入人心。我老家就是一个例证。那里人一直是信奉合作化,到后来邓小平号召搞承包,我还再三地亲耳听到人们连天的怨声。

    演女主角的姑娘和表姐年龄相仿,长得很好看。红润的瓜子脸,大眼睛,举止也很斯文。比我喜欢的表姐好看多了。我特别注意农村的姑娘。她们大都有着红扑扑的脸,头上戴着颜色不同的头巾。那是一块正方形的棉线头巾,对折成三角形,从头顶上围住脸庞,两个长的角在下颌处结起来。每个人都穿着厚厚的棉袄,外面罩着一件颜色鲜亮的线呢外衣,不是很干净。她们在家里是要做很多活计的,农村里的水又很宝贵,所以不见她们经常换衣,但比起男人们永远是穿着没有罩衣的黑棉袄,要好看多了。天气冷得拿不出手,农村又不兴戴手套,姑娘媳妇们站在一起,总是把手对穿在袖笼里,两只穿着厚棉鞋的脚在地上不停地倒来倒去。说笑时,浓重的家乡话女声,有点闷闷地,很动听,讲到兴奋处,她们娇声喊着“娘(去声)啊…..”,然后就笑到一处。年轻的女人中有的很漂亮,是尽管穿着寒碜,也掩不住的美,是皮肤的白润细腻,眉目的娇美,面型的端庄,是没有装饰的自然风韵。让人不由从心里赞叹。而这种美没有化妆品的保护,没有美丽衣物的衬托,很快就会在严寒冷风,或是酷暑烈日中化为乌有。农村姑娘的美,是短暂的,有如昙花一现。

    年三十,终于等到演戏的那天。队里的场院上,搭起了临时舞台,应该就是农村戏棚的样子,而棚上装饰的是贴满了大字标语的红布。远近乡里的人们,都带着小马扎、条凳什么的来看戏,台下坐的满满地都是人。

    乐曲响了,大幕拉开。开场上来的,是四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其中就有我表姐。她们边跳边唱着:

    太阳出来哟满天红,喜看红旗迎东风。
    打井、积肥、平整地,社员争夺开门红。

    她们在舞蹈中做着劳动的动作,红红火火地透出一股欢乐喜庆的气氛。我表姐是姑娘里面跳得比较差的一个,咧着大嘴,笑得有些傻傻地。看得我心里不舒服,也颇不服气。

    后来,不知怎么来了个灰黑色的、干部打扮的人,一副坏相。他在舞台上跳来跳去。怪声怪气地唱:

    刘方我撒下了天罗网,志坚,注意,你……你往哪儿藏!
    刘少奇的大斧啊,我握在手,
    砍倒了大社我捞呀,捞呀……捞了一个更大的大官儿当。
    真是棒!

    原来这个人是执行刘少奇的路线的,来这里要解散合作社、或者是要把大社变成小社的。他的诡计,得到了地富反坏的支持,却被党支部书记和贫下中农反对和坚决抵制。各个人物纷纷出场,面对上面的压力,书记兼社领导志坚带领贫下中农无畏地面对。到了女主角发言时。那个漂亮姑娘开始唱了:

    曾记得,俺爹说,一九四三年,土地组刚刚成立不到五十天,
    咱穷人拍手笑,你语我言,穷人们组织起来不受难。
    唯独有一个人暗地埋怨。咱穷人们组织起来谁能捣乱?
    从土地组看到集体化的明天,从土地组看到地主富农的末日不远。
    (有人高喊:那个捣乱的人是谁?姑娘指着刘方唱:)
    他就是俺村——臭名鼎鼎的恶霸地主、汉奸走狗,你的亲戚:算破天!

    众人高喊:打倒算破天!打倒算破天!群情激奋,戏达到高潮,斗争的胜利,已经呈现。公社反正是没有被砍倒。我看得糊里糊涂地,不关心谁胜谁败,只注意那唱。散场后,听得母亲说:玲子(我表姐)光是傻乐。乡亲们讲:唱得真好听,比戏匣子里面唱得都好听呢。

    这唱腔,我在排练时就听过很多遍,早就学会了,到今天还能唱下来。这曲调应该是以河北梆子为基调吧?我还真说不上来,我知道“小白菜,地里黄”是河北民歌,但跟这里的调不一样。反正它是北方民间的曲调,来自山西,山东或是河南都不一定。这首曲子里有很多处用“都-索都啦索法米来-”(“都”是高音)的尾音。歌曲的前半部分低抑,有民歌的悲情味道。自“从土地组看到集体化的明天”开始,音调转成高昂深情,有歌颂的味道,后来又转成激愤果敢,有坚决斗争的精神。

    后来,学校里搞忆苦思甜。我回家缠着让母亲忆苦、讲地主恶霸如何凶残。母亲说,老家人多地少,人均只有几分地。“人勤地不懒”。好地亩产八百上千斤,劣地也有四五百斤。可粮食还是不够吃。多数人家都很穷,连地主都下地干活,更没有恶霸地主了。

    以后回老家多次,再没有看到村里演戏。时过境迁,我童年时看到过的这唯一的一次戏,恐怕以后也不会再演,过年时,或许会上演传统梆子戏。

    2010年2月8日

    [ 这个贴子最后由翎翅在2/8/2010 12:53:54 AM编辑过 ]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4
      • 积分171593
      • 经验102181
      • 文章2873
      • 注册2009-01-03
      "共产主义在越是贫穷的地方,就越是深入人心"

      人越穷,就越想吃饱肚,想致富,但共产主义怎么就能让人长期饱肚,长期致富?当年可是没人想。谢谢翎翅好回忆。
      人生南北如梦,但卧金山高处
      蕭振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我喜欢说我是北方农民的后代。并以此为自豪。”文章第一句我就喜欢!不忘本的人谁不喜欢?身在福中的人回忆穷人家过年,怎能不看?

          随着一个个人物出现,一件件事情发生,我不自主地便走人翎翅的过年回忆。见到敢抛弃这块土地的母亲,抱住戏匣子睡的大姨,掐疙瘩的大表姐,把手对穿在袖笼里的姑娘、嫂子,怪声怪气唱戏的社领导,一个个鲜鲜活活,呼之欲出。

          乐曲响了,大幕拉开。我表姐她们边跳边唱着。此时我绝对相信翎翅也会唱,因为至今她还记得唱词、没忘基调,甚至情绪分配都没忘。

          忽然,我走神了,浮上一个念头,翎翅的歌声在美华是出名的,何不录上帖出?好让我等游子也听听梆子戏?

          “过年的回忆”(一)已然精彩,接下来的二、三••••我们恭候了!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10
            • 积分502904
            • 经验248785
            • 文章10202
            • 注册2009-05-21
            河北梆子很是有韵味的戏曲剧种,我在电视里经常看到。

            翎翅的过年回忆,堪品的好文!谢谢翎翅!
            在诗词里长醉 在生活里长醒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6
              • 积分430470
              • 经验225261
              • 文章6326
              • 注册2007-04-12
              翎翅的过年回忆,好过瘾!我一口气读下来,对梆子戏的边跳边唱也有了一些印象。等着看下集……真希望更多的网友写“过年”,把过年的气氛写出来,写热!我也要赶紧写一篇助兴。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财富4
                • 积分382750
                • 经验39447
                • 文章5772
                • 注册2007-02-18
                ……………………………………………………隐藏内容…
                该用户发言已经被屏蔽[说明]
                …………………………………………………………………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6
                  • 积分430470
                  • 经验225261
                  • 文章6326
                  • 注册2007-04-12
                  母亲的老家,在冀中平原上,河北的这块土地,辽阔而平整。数千年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人。直到我母亲这一代。她是那代人中少数抛弃这块土地的人之一。这块土地虽曾养育了许多纯朴忠厚的庄稼人,但似乎不够人杰地灵。没有见过哪一处有亭台楼榭,哪一处有刻着或淳厚端庄、或龙飞凤舞的字碑,甚至连一个土地庙都没有。更没听说过家乡出过什么公卿进士、举人秀才之类。中华的文化,似乎早已随着岁月渗进这片土地,化成了一茬茬温香碧绿的庄稼,只有很少一点气息飘在在这广袤田野上的风中。
                  翎翅的这段文字也写得有味。欣赏。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刘荒田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14
                    • 积分617361
                    • 经验313194
                    • 文章5294
                    • 注册2004-11-26
                    翎翅真厉害!儿时看戏,连戏文也记得清清楚楚,读来如临其境,妙极!
                    红缨枪说得对,《白杨礼赞》是茅盾写的。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3
                      • 积分174740
                      • 经验100920
                      • 文章2962
                      • 注册2008-10-06
                      谢谢心之初兄。共产主义是一个美好的理想。它曾经启迪了一代人,包括中国的农民。但共产主义没有最终解决中国的问题。

                      谢谢萧振先生的鼓励和夸奖。你的评语,总是让人感到温暖。我本来经历过不多的乡下的生活,但因为您的鼓励,还会接下去写上一点的。不过梆子就不会唱了。文中提到的曲儿,没有音乐的话,恐怕会干吼到把大家吓跑了。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3
                        • 积分174740
                        • 经验100920
                        • 文章2962
                        • 注册2008-10-06
                        冰云姐,谢谢留言。我多年没有听到河北梆子了。把什么调调都忘了。以后有机会一定去听听。你写的过年的美文,启发我写下这篇东西。也顺带谢谢你。

                        秋叶君,谢谢你的留言。你说得好。过年是一个好话题,希望大家都写写,各人会有不同的故事的。一定有看头。我静待你的佳作。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3
                          • 积分174740
                          • 经验100920
                          • 文章2962
                          • 注册2008-10-06
                          谢谢红缨枪指出谬误之处。《白杨礼赞》是中学课文里头的文章,是,茅盾写的。当时的课本也收录不少阳朔的文章,所以搞混了。真是不该。他们两个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谢谢荒田兄留言和鼓励。我去农村次数不多。儿时去的事情大多忘记了。只有这次听戏,因为那年比较热闹,所以印象比较深,不像你对老家的生活那么多了解,让人羡慕。《梦归荒田》里的描写,让人啧啧惊叹。
                          [ 这个贴子最后由翎翅在2/8/2010 8:33:06 AM编辑过 ]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1
                            • 积分99360
                            • 经验30537
                            • 文章1342
                            • 注册2009-04-11
                            满怀深情的追思,乡土气息浓重!谢谢翎翅文友的美文!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953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