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050
    • 经验3603
    • 文章254
    • 注册2016-07-10
    [随笔]你为什么不想死

    “你为什么不想死?”

    乍一看,这貌似是个既无礼又无理的操蛋问题。大部分人都觉得不值一答,与之相反的设想才需要理由——我为什么想死?我不想死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但凡稍微正常一点的人,都会有与生俱来的求生本能。若无这种本能,人类又是如何进化到今天的?若无这种本能,我又如何从一个小屁孩一路长到能偶尔装装深沉,思考思考“to be or not to be”的年纪?

    以上便是人类社会的常识:to be是生物本能,一般不需要额外的理由。只有文X青年和装X侠才会需要理由。

    然而,仔细思考一下,真的存在一种“求生”的生物本能么?

    但凡是本能,总有其表现形式。那么“求生本能”具体表现为哪些行为模式?

    比如食欲?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以免饿死渴死。但我们知道,不少动物的食欲是无限制的,比如鸡类和鱼类,只要食物量充足,它们就会吃吃吃吃个不停,直到把自己活活撑死。这些物种的求食本能并不完全符合求生本能,它们之所以繁衍至今没有灭种,主要是因为自然环境中食物量有限,饿死有余,撑死不足。

    再比如恐惧的本能。遇弱敌怒而战之,遇强敌怯而逃之,遇超级强敌则颤栗之乃至晕倒之。作为极度恐惧的表征,颤栗、晕厥之类的行为也有其适应性。面对超级强敌,既打不过又逃不掉,不如索性示弱,告诉对方自己无意冒犯对方领地,再不然就干脆装死,使对方注意不到自己。须知,许多掠食猛兽都有动视觉强静视觉弱的特性,而且,它们大多不吃死尸。在这些情况下,恐惧本能自然与“求生本能”合作得不错。然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则适得其反,比如,在面对一帮专程来料理你,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凶神恶煞的时候。

    还有稍微新鲜一点的,社会性焦虑的本能。作为群居动物的一员,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被种群孤立就等同于饿死、冻死和被掠食。因此,包括人类在内的绝大多数群居动物都有所谓的“社会性焦虑”。这种焦虑促使他们不断增强自身的社会联系,使自己处于种群的中心而非边缘。可现如今环境已变,在一个如此高科技高福利的社会中,即便做一位离群索居的隐士也几无冻馁之虞。可恬淡的市井隐士依旧是珍稀动物,各种社交性焦虑的心理疾病反倒是四处可见:抑郁症、躁狂症、躁郁症、妄想症……不同程度地损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严重致死者亦不鲜见。

    鉴于以上各种蛋疼情况,有位现代心理学家惊呼道:“小心!你的求生本能正在杀死你!”

    他的修辞很动人,不过说法并不确切。杀人的并不是“求生本能”,而是各种各样其他的本能:进食本能、恐惧本能、社交应激本能等等。在许多情况下,这些本能达成了“个体生存”的结果,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它们达成了与之相反的结果。那么,在这些本能及其因缘际会之外,是否还存在着某种独立的“求生本能”?笔者倾向于认为:并不存在。在本能或条件反射的层面上,“生存”并不构成一种原动力,它仅仅是一个被其他本能偶尔达成的结果。事实上,在进化的时间长河中,被进食本能害死,以至于灭绝的物种要远远多过因之得以进化存续的物种,其它本能亦然。本能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盲目的,并无计划性可言。现存的所有物种都是极小概率的幸存者,而进化程度最高的人类更是亿万年难得一见的头奖得主。进化程度越高,本能就越是繁多,本能之间的联结模式就越复杂,也就越容易出差错失去谐调,本能之间的失谐难免引发生命体与环境之间的失谐,失谐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生命体的灭亡,小则灭身,大则灭种。人类迄今尚未自作死而亡,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

    你确定你真的不想死么?也许,你只是碰巧没死而已。进化论者如是说。

    然而,事实也许要比纯粹进化论设想得更复杂一些。求生本能固然并不存在,但求生的意愿却着实是存在的。一方面,我确实没有死,另一方面,我也确实是不想死。真正的问题其实是在于:“没有死”和“不想死”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很显然,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

    其实,最大的难点还是在于“不想死”。“没有死”是一个简单、既定的物理结果,一目了然,毋庸置疑。而“不想死”却是一个复杂、即时的心理过程,值得探究玩味的地方有很多。也正是通过后者,人们才推想出了莫须有的“求生本能”。

    讲到“想不想死”之类的话题,当代人很难绕得开弗洛伊德。这位宗师在《超越快乐原则》中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假设:求生的意愿是一种相当晚出的心理现象,它并不直接建立在本能之上,而是建立在自恋情结之上,简而言之,“不想死”很可能是自恋的一种表现。

    那么,所谓“自恋”,其所指为何?

    精神分析学认为,被爱恋的自己并不仅限于生物性的肉体自我,而亦包括一种心理性的自我意象。个体的自恋客体源于他人对个体的态度,通过将这种态度内化,个体模拟了他人的眼光,用这种眼光看见了虚拟的自我意象,进而具备了自我反省的能力。故曰,反省意识属于自恋情结的高级功能,通常要到青春期开始时才会基本发育成型。而碰巧的是,个体也只有进入到青春期,才会有能力系统性地思考自己的生死。会死亡的自我不仅仅是一团腐肉,更是个体全部人际关系的总和,简而言之,是一个“社会我”。而肉身之我之所能够呈现为一个完整的身体意象,其实也大多拜社会我所赐——后者整合了本己和异己的多重视域,由此塑造出了一个“独立”“客观”(即超出任何单一观察者视角)的自我身体,以之作为抽象社会我的具体象征物。注意,肉身我绝不等同于生物学意义上生命有机体,两者的距离异常遥远,当中隔了个体的大部分心理功能。对于肉身我的执恋首先是对于个体社会关系的执恋,然后才衍生出对生理身体的关注。“不想死”首先意味着“不想脱离自身的社会关系”——包括你的社会地位、名誉、家庭、社交圈、他人对你的爱,以及你对他人的爱。仅当个体通过文化教育接受了下面的观念:“保存有机体是保持社会关系的必要条件”之时,个体“不想死”的对象才会借助肉体我延伸到生理身体。比如我国有名的“身体肤发,受诸父母,不敢毁伤”,再比如外国有名的“god造人,自杀自残是对god产权的冒犯”,其中的“父母”与“god”其实都是个体社会关系的象征。只不过,这种高度理性化且高度隐喻化的认识有时并不一定会发生,即便是在最文明的社会当中。许多极度迷恋肉身意象的人并不太爱惜自己的生理身体,比如大部分受虐狂、升华受虐狂和所有的表演型人格者,他们在临(作)死前也要极力摆出自以为最漂亮的姿势,并且坚信这一姿势可以永生不朽……

    鉴于人类科教的昌明程度,自恋性的“不想死”在很大程度上间接促成了生理性的“没有死”,虽然这种正相关并没有太大的必然性。

    探究至此,我们离最初问题的答案已经无限接近。“人为什么不想死?”我们已将问题顺利地转化为:“人类为什么需要社会关系?”这个问题可以轻易在进化论层面得到解决:因为人类是肌肉孱弱的群居动物,若非紧密的社会合作,早就已经灭种了,所以现存的诸多心理机能大多倾向于建立、保存和发展社会关系。

    但是,正如“求生本能”只是一种复合化的结果,“社会本能”其实亦是如此,亦可解析为诸多更基本心理倾向的因缘际会。仅当人类生活环境变化不大时,各种本能或倾向之间才能保持进化赋予的“谐态”,从而维持“高社会化”以及“成功存续”的结果。而现今世道究竟如何,人心究竟能有多大的适应弹性,诸君想必是有目共睹,见仁见智了。

    “你为什么不想死?”其实这是一个单纯的疑问句,和“为什么想死”、“为什么想活”并无二致,与其说是关乎“本能”,还不如说是关乎“选择”——有意识自我的选择,以及,无意识自然的选择。


    2017/8

    一篇不算太旧的文。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人不想死是天賦的自我防衛機能吧. 否則,只要有一半人想死, 失去了掙扎求存的力量,人也就會很容易絕種.

      沒有人真的不怕死的, 畢竟, 死後世界大家都只是臆測, 對未知的東西, 大多會有種恐懼, 何況, 不似面對初次玩過山車, 這是不能逆轉的.

      但如果我們想想:連王室成員也會死, 霍金也會死, 邵逸夫會死, 將來Bill Gates會死, 李嘉誠也會死, 那麼, 我為什麼以為我應例外?

      與其被"死亡"的陰影控制著我們的思想和行為, 不若好好活每一天, 同時明白既然生命是有可能隨時終結的, 那就更應活在當下.

      而當死神真的來臨, 他可能是以一個朋友的身份來接我們的. 如果一生沒有白活, 到時, 給他一個微笑, 與之同行, 總比每一天恐懼他會降臨好吧.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050
        • 经验3603
        • 文章254
        • 注册2016-07-10
        “活在当下”是近些年来很流行的说辞。经常说它的人往往会忽略一个很显见的事实:“当下”之为当下,正是因为它包含了对于过去的回忆,以及更重要的——对于未来的期待。

        按照传统的观点,“当下”是通向“未来”的一种途径或手段。按照较新的观点,“当下”本身又呈现为目的,对于“未来”的憧憬反而成了人们聊以自许自慰,借以立足“当下”的支点和工具。“当下”和“未来”既互为手段,又互为目的,呈现出吊诡的情形。然而有一点似乎是确定的:当下和未来,此二者势必互相依存,若损其一,必损其余。

        如果不秉持某种灵魂不灭论的观点,那么对于死后生活的“期待”必将因为自相矛盾而陷入虚无。如此,相应的“当下”也会丧失一部分乃至全部的意义。试想:当一个人处于弥留状态,不日即将死亡,那么他是否还能对这种无未来的“当下”赋予些微的意义?也正是为了从这种无意义中找出某种虚幻的意义,诸如基督教终敷礼之类的临终仪式才会长年拥有市场。推而广之,则是死而不僵的各色更加系统化的来世信仰。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050
          • 经验3603
          • 文章254
          • 注册2016-07-10
          即便有土豆君的雅赏,本帖的点击率还是好低呀!也许是因为题目太过触目惊心,不似前一篇文章那般“温柔”“中性”?呵呵呵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同意"當下"少不了過去的累積, 至於是否有對未來期待? 也許有吧, 但不太重要.

            我對"活在當下"的態度是: 即使過去如何風光, 或如何不堪, 今天都要做應該做的事, 以及盡可能做令自己開心, 不會虛渡一天的事.  

            同理, 即使今天是我最後一天, 我也會堅持在我能力範圍內應做和愛做的事. 有明天, 應努力; 沒有明天, 今天更不容浪費.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6
              • 积分183450
              • 经验84836
              • 文章3098
              • 注册2005-11-15
              [QUOTE][b]下面引用由[u]小土豆[/u]发表的内容:[/b]

              同意"當下"少不了過去的累積, 至於是否有對未來期待? 也許有吧, 但不太重要.

              我對"活在當下"的態度是: 即使過去如何風光, 或如何不堪, 今天都要做應該做的事, 以及盡可能做令自己開心,...[/QUOTE]
              我也是这么想的。[em29]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6
                • 积分183450
                • 经验84836
                • 文章3098
                • 注册2005-11-15
                [QUOTE][b]下面引用由[u]关令尹[/u]发表的内容:[/b]

                即便有土豆君的雅赏,本帖的点击率还是好低呀!也许是因为题目太过触目惊心,不似前一篇文章那般“温柔”“中性”?呵呵呵[/QUOTE]
                长文,看着有点吃力。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2
                  • 积分251927
                  • 经验51005
                  • 文章4400
                  • 注册2010-12-29
                  [QUOTE][b]下面引用由[u]寒章[/u]发表的内容:[/b]

                  长文,看着有点吃力。[/QUOTE]不对,这个版的点击率可能有问题。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050
                    • 经验3603
                    • 文章254
                    • 注册2016-07-10
                    [QUOTE][b]下面引用由[u]mty[/u]发表的内容:[/b]

                    不对,这个版的点击率可能有问题。[/QUOTE]

                    谢指点。回复数和显示的点击数似乎成反比,想来大概是某种善意的补偿机制。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050
                      • 经验3603
                      • 文章254
                      • 注册2016-07-10
                      [QUOTE][b]下面引用由[u]寒章[/u]发表的内容:[/b]

                      长文,看着有点吃力。[/QUOTE]

                      算是半专业的“深度科普”文吧,本来是发在了一个心理学的票友网站上。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050
                        • 经验3603
                        • 文章254
                        • 注册2016-07-10
                        [QUOTE][b]下面引用由[u]小土豆[/u]发表的内容:[/b]

                        同意"當下"少不了過去的累積, 至於是否有對未來期待? 也許有吧, 但不太重要.

                        我對"活在當下"的態度是: 即使過去如何風光, 或如何不堪, 今天都要做應該做的事, 以及盡可能做令自己開心,...[/QUOTE]

                        为什么不愿“虚度”和“浪费”呢?至少是曾经因为“虚度”和“浪费”而后悔过吧?

                        然而,因“虚度”和“浪费”而死的人是不会后悔的,只有经历了“虚度”和“浪费”还活着的人才会因为回忆而后悔,进而,为了在预期的将来当中不后悔,所以才极力珍惜着每一天,力争做到不“虚度”,不“浪费”。所以说,对将来的期待才是“活在当下”的主要动力。即便“活在当下”已经成了一种不假思索的生活习惯,与之相关的期待依旧在下意识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人的预知能力终究非常有限,因此,后悔总是难免的。适度允许自己后悔几次,这也未尝不是一种豁达。

                        呵呵,总觉得我的这段回复跟本文内容没多大关系,貌似更宜放在上一篇文章当中。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哈哈, 死了的人當然不會後悔(超自然現像暫不論), 可是生命快走到盡頭(又或走上了不歸路)的人是會後悔的, 而也沒有什麼"將來"了.

                          我一般只是問今天的我有否虛渡, 將來的事, 將來自然會有啟示. 當然, 也不是clean cut.有長遠願景是好的, 但最重要的還是現在(present)(present 也是禮物嗎? 能有下一口氣, 已是上天給我們的禮物, 扯禮物時總不成要想著下一年會收什麼禮物吧, 誰打保說他仍有下一年?)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2148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