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3
    • 积分174740
    • 经验100920
    • 文章2962
    • 注册2008-10-06
    [随笔] 再唸一声:人啊人

    读了何与怀先生新作《招魂:为戴厚英 为人道主义》,一声“魂兮归来”,唤出了记忆深处的戴厚英。那眼镜后面清秀的笑容、那刻骨铭心的爱情、那激扬飞洒的文字、那发自内心的呼喊,还有,那倒在血泊中的躯体……冥冥之中,隐隐欲现,呼之欲出。

    她写的《人啊,人》,我当年做学生的时候读过,震撼,心痛,为了动乱中的悲剧,为了久违的人性的复苏。《诗人之死》,不记得有没有读过,那是关于诗人闻捷的故事。

    人啊人,是如何地无知盲从、无谓地虔诚和愚蠢地过激啊。当耶稣身负着沉重的十字架,血痕累累地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路人愤怒地向他吐口水、扔石头。这些丑恶的嘴脸也是我们自己的。政治的逆动,人类的疯狂,总是有人成为急先锋。五十年代反右的会议上,六十年代批人道主义的论坛上,她是一个号称“小钢炮”的女青年(根据沙叶新《心中的坟》中的回忆),幼稚地操起文艺批评的大笔,批判自己的导师们,声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她热衷地投入运动,成为积极的造反派,直到自己也成为运动的对象。

    人啊人,是如何地多情善感、一往情深、万死不悔地向往爱情啊。“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 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 ”一次街头相遇,高大英俊诗人闻捷就在她心里停住了。诗人的妻子自杀后,身为造反派头头的她,对自己审查的对象的他感到非常的同情。“超阶级”的爱,让他们如漆如胶,难舍难分。平时的斗争意志、阶级警惕,都被抛在脑后,爱情使他们以身相许,互定终身。可惜的是,这场惊天动地的爱情,最终却没有超越“革命”,分手的命运,还是没能躲开。目送诗人的孤单的背影远去,她的心碎了。诗人自杀的噩耗,更使她五雷轰顶。《诗人之死》、给友人的书信《心中的坟》,记载了这段千古的爱情悲剧。

    人啊人,是如何地具有觉醒的良知、反思的智慧和自我批判的精神啊。文革十年,那场“史无前例”的革命中,无数知识分子都经过惨烈的、抽筋扒皮式折磨、脱胎换骨式的煎熬。无数人在痛苦中思考,觉醒。像许多人一样,痛定之后,她明白了,自已是“以喜剧的形式扮演一个悲剧的角色”,何先生是这样形容的:“她眼前一亮:迅速奔驰到面前的是一个越来越大的‘人’字;她的喉咙冲出了一支久已被唾弃、被遗忘的歌曲:人性、人情、人道主义!” 她的忏悔,发自心灵,她的觉醒,石破天惊。长篇小说《人啊,人》面世,她把人的名字,大大地写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把人道主义的旗帜,高高地擎起。可悲的是,这本小说竟被做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文学标本”而遭到批判,做为所谓“自我表现”而大加贬低。

    人啊人,是如何地同情弱小,扶危救困和具有慈悲和爱心啊。人贵有大智,更贵有大爱。她拿出自己的稿费,帮助家乡的学校。她关心从家乡出来的青年,照顾他们,帮助他们找到生活。一个从迷惑蒙蔽中走出来的人,从生离死别中走过来的人,从大彻大悟中站起来的人。到最后成为心怀悲悯,行善助人的好人。她走向了人生崇高的境界。可是,这样一个人,竟被一个她帮助过的青年给杀死了。她没有想到的是,人啊,人,竟还有如此卑劣的心地,有这样无耻地贪欲,有如同野兽一般的残酷。当那个卑小的而可怜的人对她举起刀的时候,她的心里想的是什么呢?人啊人,究竟有没有命运呢?究竟有没有善恶因果呢?究竟有没有善良、清净、完美的人生呢?

    人啊人,请不要把自己变成动物、变成野兽,变成金钱的奴隶、变成令人不齿社会工具吧。人道主义是应该超越社会制度、超越权威、超越金钱的价值观和社会诉求。何先生在文章中说:“今天,中国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后,人们也发现社会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是一个异化现象严重的社会。”“权力异化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弊端:权力监督极端薄弱,腐败仅仅是一个侧面,深层掩盖的是权贵者对普通公民意志的奸淫,是人道主义的灾难。”戴厚英曾经用她的笔,对人性做出呼唤,为人道做出呼喊。今天为她招魂,也是为真正的人性招魂、为人道主义招魂。

    人啊人,应该是具有人格、人心、人情和人智的人,是大写的人,

    2010-3-29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4
      • 积分171593
      • 经验102181
      • 文章2873
      • 注册2009-01-03
      去年回国,买了本<诗人之死>,读了,两天不想吃饭.戴厚英是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她死在受着她帮助的人的刀下。她是少有的既是文学理论家又是一个好作家,而最难得的是,大出了名后,她只想把爱给人间。而最让人难以想通的是,文革后,人性还没康复就奔小康的大潮里,有了新一代的白眼狼。受过人生大苦依然这么好的人,死在了自己的博大的爱里。假如她不帮她那熟人的孩子?两条命啊!这当年在中国的九十年代,好像也没唤起中国人的痛悟。人呵人,是不是人?不是人怎么才能再变成人?

      谢谢翎翅的感慨和思考?上世纪九十年代,走了三个好作家:戴厚英,王小波,路遥。看如今的中国遍地的犬儒,哎,人呵人。
      人生南北如梦,但卧金山高处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财富4
        • 积分382750
        • 经验39447
        • 文章5772
        • 注册2007-02-18
        ……………………………………………………隐藏内容…
        该用户发言已经被屏蔽[说明]
        …………………………………………………………………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刘荒田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14
          • 积分617361
          • 经验313194
          • 文章5294
          • 注册2004-11-26
          翎翅佳文,教人感慨良多。心之初的跟帖也很年引起共鸣。
          90年代,我遇到广东一位老作家,他说平生最快意之事,不是自己的写作,而是担任《人啊人》的责编。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财富3
            • 积分96690
            • 经验23442
            • 文章1578
            • 注册2008-07-10
            我还在北京读小学的时候就会读闻捷的那首:
            我是如此殷切地思念北京,
            象白云眷恋着山岫,清泉向往海洋,
            游子梦中依偎在慈母膝下……
            我日日夜夜思念着北京啊!
            可我却不知道他后来是因绝望而自杀了!更不知道何戴厚英的爱情纠葛……。
            谢谢翎翅的介绍。”人啊人“我是读过的。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3
              • 积分174740
              • 经验100920
              • 文章2962
              • 注册2008-10-06
              [QUOTE][b]下面引用由[u]心之初[/u]发表的内容:[/b]

              去年回国,买了本<诗人之死>,读了,两天不想吃饭.戴厚英是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她死在受着她帮助的人的刀下。她是少有的既是文学理论家又是一个好作家,而最难得的是,大出了名后,她只想把爱给人间。而最让人难以...[/QUOTE]
              谢谢心之初兄的用心留言。诗人之死,我没有读过,读了有人写的回忆文章,可以想见,这段爱情结束得如此惨烈,留下永远的痛。我回头会读这篇小说的。
              戴厚英的死,也是这样具有悲剧的色彩,让人匪夷所思。人性的凶险,她得到了终极的体验。这是应该让国人好好思考的事情。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3
                • 积分174740
                • 经验100920
                • 文章2962
                • 注册2008-10-06
                谢谢小红的留言。
                如果是为了真理,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成为牙齿也好,成为草料也好,都是可以的。我读过《悲惨世界》却不记得这句名言,小红的记性真好。这也让我想起了鲁迅的名言“吃的是草,挤出的确是奶和血水”。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3
                  • 积分174740
                  • 经验100920
                  • 文章2962
                  • 注册2008-10-06
                  谢谢荒田兄的留言。当年《人啊,人》发表,影响如此之大,的确是文学上的一件大事。作为责任编辑,肯定是很有成就感的。如今重提那时候的事,好像不太和适宜,但最终还是会重提那时候的事情的。

                  谢谢凛子的留言。很惊讶你能背诵闻捷的诗。我对他所知甚少。你的博闻多见,让我自愧不如,但现在我也算知道你不知道的事情了。戴厚英和闻捷的爱情故事,是很经典的,值得了解。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6
                    • 积分430470
                    • 经验225261
                    • 文章6326
                    • 注册2007-04-12
                    “人啊人,是如何地同情弱小,扶危救困和具有慈悲和爱心啊。人贵有大智,更贵有大爱。”翎翅此文写得很感性,具有某种煽动力,让我感慨,让我思考。
                    “人啊,人,竟还有如此卑劣的心地,有这样无耻地贪欲,有如同野兽一般的残酷。当那个卑小的而可怜的人对她举起刀的时候,她的心里想的是什么呢?人啊人,究竟有没有命运呢?究竟有没有善恶因果呢?究竟有没有善良、清净、完美的人生呢?”这感慨和问号语,都震撼我的心房。
                    凛子记得那首诗,令我佩服。依稀记得,我也曾经独过那首诗,却记不住一句了。也许凛子是北京人的原因罢。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4
                      • 积分171593
                      • 经验102181
                      • 文章2873
                      • 注册2009-01-03
                      [QUOTE][b]下面引用由[u]翎翅[/u]发表的内容:[/b]

                      谢谢心之初兄的用心留言。诗人之死,我没有读过,读了有人写的回忆文章,可以想见,这段爱情结束得如此惨烈,留下永远的痛。我回头会读这篇小说的。
                      戴厚英的死,也是这样具有悲剧的色彩,让人匪夷所思。人性的凶...[/QUOTE]

                      翎翅读书感慨,也勾起我很多感慨。在美国日久,多想东西呵东西;去年回国,因太多热闹太多人,有几天我无法睡觉,半夜在街上走道,就想起《人呵人》

                      中国有两个女作家言词犀利,思维锐利,感情澎湃,理性感性搭配得好。一个是戴厚英,一个是张洁。

                      戴厚英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我最喜欢的话。戴厚英和闻捷的“狱中恋”,“敌我恋”,实在是恋的泣鬼神,惊天地。他们爱得炽烈,爱得光明,爱的公开,爱得透明;但因可爱那个时代,他们没法结合,一米九多的汉子和一个弱小的眼镜女子,互相“夫妻对拜”而诀别,而后闻诗人为了戴而勇赴黄泉。戴厚英用她喷火的激情写下《诗人之死》。

                      我在大学二年级时读了《人呵人》当时登在《十月》还争议,但那篇小说帮我真正开始想“人呵人”。当时还以为这是中国文艺复兴的开篇。哎,日子荏苒得太快了。
                      人生南北如梦,但卧金山高处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680
                        • 经验5724
                        • 文章141
                        • 注册2010-03-29
                        我也读过这本书.只是我几乎完全忘记了.只记得好象是写知识分子的.
                        当年卢梭费尽力气想让人重又回到四肢着地的时代去.却没有成功.如今我们的现状可以告慰卢梭同志了.
                        人生不是因为圆满而让人牵挂,恰恰相反,人生的所有牵挂,几乎都缘于残缺——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953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