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6
    • 积分430470
    • 经验225261
    • 文章6326
    • 注册2007-04-12
    拜七夕
    中国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传说是牛郎织女隔着银河在鹊桥相会的日子,故广东人称“七姐诞”。中国民俗习惯,少女们要在月下穿针引线做秀红,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故也叫“乞巧”,据说唐宋时代最为盛行。唐代诗人林杰有名诗《乞巧》“七夕今宵看碧宵, 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形象地描写了乞巧节的活动。此民俗一直流传至今,广州珠村每年七夕都搞“乞巧”活动,从年轻少女到年长老妇都精制女红展示巧手,并逐渐把“拜七夕”演变成“摆七夕”即连续七天供案摆展手工艺术品,用绚丽多彩的展品敬拜七姐,形成了娱神娱己的岭南文化节,而且气氛越来越浓。
    少时,我多次欣赏过“拜七夕”,记得姐姐和街坊少女组成“七姐团”各人凑份子,筹基金,买鲜花,时果,脂粉,香烛……,印象最深是“育七夕秧”,她们买新鲜谷子,摆在七个小盆子里,泡井水,摆在露天,每天合十祈神,观察种子发芽,长成秧,待秧苗长至五、六寸,用红纸剪成一寸多宽图案,圈围着秧苗作为拜七姐的供品。秧苗青绿,显得纯洁,红纸衬托,透着热烈,配上黄白紫菊,插花装饰,十分惹人。秋来果子多,荔枝、龙眼、杨桃、香蕉、苹果各种佳果都作祭品,最有意思是菱角,姑娘煮熟两头尖尖的菱角,用竹子穿成串,八仙过海,各凭巧手组成不同图案,秀出妙思。那个年代少有高级脂粉,多见是粉红和粉绿两种鹅蛋形,有淡淡芬香的粉盒,若女孩子爱美,脸上的桃红就全得益于红纸了。令我赞叹的是姑娘用火柴盒,粘上红纸,装嵌而成的小房子,加上自己裁制的布公仔,虽不是美仑美奂,却是巧思妙成,令人难忘。
    七夕当晚,饭后的姑娘合力端出圆桌,露天对月当街,把各种祭品摆好,然后用净水洗手,点香焚烛,双手合十,祈神拜月,再围坐圆桌,一边悄声细语,一边穿针引线,合绣荷花弯月;另一边挑出石螺肉,准备煲粥炒粉。待到万事皆备,她们齐齐出动,观赏附近别家姑娘“拜七夕”活动,叫对拜,也是取经交流吧?回来后,必是集体品评,谁家有特色,谁家有气氛,谁家女红美,自家有那些长处,哪些不足,明年要学人家的那些经验,就成了姑娘的长久话题。
    晚,十一点,夜静,暑去,弯月、星河灿灿,姑娘们齐齐躬身遙拜,抬望星空,想象牛郎织女银河爱拥,更祈天上仙女赐巧降幅。随后就是围桌食粥食粉,有能熬夜的小孩子,必定可以和她们一起分享粥粉,宵夜一直延续到凌晨,让祭品接了天降仙露,她们才分派祭品,带着喜悦,从容散去。这就是我记得的“拜七夕”了。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6
      • 积分430470
      • 经验225261
      • 文章6326
      • 注册2007-04-12
      [QUOTE][b]下面引用由[u]Huangtian[/u]发表的内容:[/b]

      醇厚如老酒,又天真如朝露,下笔有情,铺陈有节,好文下的好风尚,凭吊不已![/QUOTE]

      多谢荒田兄厚爱美言点评。日前,我打电话回穗和姐聊得开心,提及七姐诞拜七夕,早想动笔写篇“拜七夕”了,惜近来精神不够,迟迟没有动笔,今日午饭后一气呵成,终于完成心事,还望荒田兄及众网友多多指教。握手!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6
        • 积分430470
        • 经验225261
        • 文章6326
        • 注册2007-04-12
        [QUOTE][b]下面引用由[u]红缨枪[/u]发表的内容:[/b]

        《迴文绝句·郎织女银》(8/5/2010)
        --用“民俗”“身”“牛郎织女银”八个字


        民俗牛郎织女银
        俗牛郎织女银身
        身银女织郎牛俗
        银女织郎牛俗民[/QUOTE]

        多谢小红阅读并赐《迴文绝句·郎织女银》,不知你是否记得上下九有间专卖粉盒的店叫“七日香”?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6
          • 积分430470
          • 经验225261
          • 文章6326
          • 注册2007-04-12
          凛子,少时我从未听过情人节,七月初七虽是牛郎织女聚会,可和情人节离得可远了。如今中国人因为西方有个情人节,又不想简单追随,有人提出建立“中国情人节”可毕竟未成气候,因为也有人提出元宵节才是中国情人节,所以几年前元宵节刚好和西方情人节同在一日,就有人说东西方同一日过情人节了。如此一来,究竟七月初七,还是正月十五是中国情人节,又变得不清不楚了。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6
            • 积分430470
            • 经验225261
            • 文章6326
            • 注册2007-04-12
            [QUOTE][b]下面引用由[u]红缨枪[/u]发表的内容:[/b]

            (2)硬要凑合一个“Chinese 情人节”的话,只能是“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有诗为证: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QUOTE]
            小红,我记错了,我和姐姐说起那粉盒,她说粉盒叫七日香,店铺应该叫“三凤”应该在纶璋绸缎附近。不知你和萧大叔有无印象?
            如硬要确立中国情人节,我也认同你的观点,元宵节作为中国情人节比较七月七更合适,除了你所提的古诗外,春天是发情的季节,所谓春色无边,春情无限,春节后的圆月节作为中国情人节合适。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6
              • 积分430470
              • 经验225261
              • 文章6326
              • 注册2007-04-12
              [QUOTE][b]下面引用由[u]  蕭振[/u]发表的内容:[/b]

              生动又富诗意的【拜七夕】, “七姐诞”,展现作者高度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晚,十一点,夜静,暑去,弯月、星河灿灿,姑娘们齐齐躬身遙拜,抬望星空,想象牛郎织女银河爱拥,更祈天上仙女赐巧降幅。”
              ...[/QUOTE]
              萧振兄好记性!你所提,勾起我的回忆,欧阳山的《三家巷》是有一段七夕乞巧的描述,西关角鞋匠,欧家两千金欧苏,(生观音)欧桃拜七姐的描述,其中提及秧苗内中央处用小碟盖着,谷苗不长,可以点蜡烛,形成秧苗灯的。特别说一句,三家巷地点西门口,离我家并不远,所以我很熟悉,我家路口有间年代久远的“太和堂”中药铺,和书中所提“百和堂”名字相近,说不定就是小说原形。萧大叔可知“三凤”?上下九专卖香水,粉盒的?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6
                • 积分430470
                • 经验225261
                • 文章6326
                • 注册2007-04-12
                [QUOTE][b]下面引用由[u]冰云[/u]发表的内容:[/b]

                阅读美文后,才知道广东那边有个“七姐诞”节日。

                童话心写童话故事!得!精彩!

                喜欢读![/QUOTE]
                冰云,广州的民俗很多,七月初七女孩“拜七姐”后,马上就有个七月十四“烧衣节”拜灶君,祭鬼。想必上海也有类似民俗吧?《中日交流》杂志很需要中国民俗方面的文稿(有稿酬),有空可否写一篇?
                谢谢王芳定,野莓子,苏珊,翎翅,牡丹,红缨枪支持赏读。野莓子转贴的乞巧文章所描应是北方民俗了,有另一种品味。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6
                  • 积分430470
                  • 经验225261
                  • 文章6326
                  • 注册2007-04-12
                  [QUOTE][b]下面引用由[u]心之初[/u]发表的内容:[/b]



                  秋叶兄对“七夕”的介绍,让人就想当个牛郎。[/QUOTE]

                  呵呵,心之初“想当个牛郎”之意其实是心有体会吧?当太太返回国内之时,也就是你当牛郎之日了。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6
                    • 积分430470
                    • 经验225261
                    • 文章6326
                    • 注册2007-04-12
                    [QUOTE][b]下面引用由[u]邓治[/u]发表的内容:[/b]

                    在逝去的那些年代里,其实是有好些值得保留的东西的。厌烦了现代的快节奏,真想回到旧时的闲适中去。[/QUOTE]
                    同感邓治兄,若不是文化大革命,“在逝去的那些年代里,其实是有好些值得保留的东西的。”那时生活虽然苦,人们的心灵比较纯净,对美丽的民俗有兴趣,完全没有“现代的快节奏”的压迫感,所以你“真想回到旧时的闲适中去”我完全理解。最近你的家乡东莞已经在吹“乞巧”风,想把该节办成东莞民俗节,不知邓兄知否?广州珠村的乞巧风,经报纸吹到行,气氛浓烈,已经吸引不少人前往观看,又有了商业风了,想必是政府和商家乐见的。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6
                      • 积分430470
                      • 经验225261
                      • 文章6326
                      • 注册2007-04-12
                      [QUOTE][b]下面引用由[u]红缨枪[/u]发表的内容:[/b]

                      [/QUOTE]
                      七日香是牌子,三凤乃店名。西来初地,最有名就是大佛寺,内有五百罗汉,门口的四大金刚,很高大威风的,比六榕寺的四大金刚还要大,我去过几次。至今还有印象。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6
                        • 积分430470
                        • 经验225261
                        • 文章6326
                        • 注册2007-04-12
                        [QUOTE][b]下面引用由[u]青花梅瓶[/u]发表的内容:[/b]


                        读风中秋叶的美文,梅瓶似乎到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广州,点香焚烛,祈神拜月,穿针引线,乞巧祈福。拜七夕,让人神往;赏美文,唇齿噙香。[/QUOTE]
                        青花梅瓶、南亭兄,广州这种民俗在文革前还是很盛行的,就我所住附近横街窄巷,七月初七拜七姐的不下五档。可惜文革一声炮响,七姐仙女就吓到不知踪影了。如今民间已经罕见拜七姐,唯广州珠村,这几年越搞越厉害,加上政府支持,媒体鼓吹,拜七姐就“春风吹又生”了。如此看来“拜七姐”这民俗还是有根的。谢谢两位赏阅支持。握手!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6
                          • 积分430470
                          • 经验225261
                          • 文章6326
                          • 注册2007-04-12
                          这风俗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才被文革扼杀的。
                          何茵此语准确!言我心中所言!
                          以我个见,文革是中国历史最可怕的文化摧残,把中国历史上许多优秀的民俗文化都扼杀了,真是遗害无穷。盼望你的续,期待你的新作。问好何茵!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406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