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6000
    • 经验4782
    • 文章688
    • 注册2009-10-04
    满庭芳 为鼠留粮
                                  满 庭 芳

        为鼠留粮,怜蛾灯灭,爱憎与兽同群。秋霜甘露,烈日暴雷侵。世态人情冷暖, 齐天地,升降浮沉。随起伏,廓然无碍,通识太虚人。

        纯真,当此际,并包清浊,善恶兼亲。正一念慈祥,和气温存。责过宜宽养德,勿尽去,余地三分。藏巧拙,寓清于浊,海量得乾坤。

        “为鼠留饭,怜蛾不灯“这是古人遗留下的一句有意义的话语。不过,在以市场经济为主的社会里,人性大释放的形势下,此话是不可理解的。但是在古人看来,人的感情和动物的感情是相互交通的,这和查拉图斯特拉——尼采和老庄的观点是相通的。人和动物都有对外界刺激反应的能力,一个打击,人和动物都会有逃避的反应,饥饿了,人和动物都会去觅食。所以说,人和动物对外界的反应基本是一样的,只不过人的反应来得复杂,而动物来得简单罢了。动物中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虎毒不吃子的母爱,这些都说明了在动物世界中,是有兼爱的。人类社会之所能维持,也应该用博爱的思想来维系。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教导人们,爱世界上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敌人。人类只有在相互相爱中生活,世界才得到和谐。相对在市场经济为主的社会里,这是最为缺乏的东西,报纸电台,经常报道,人们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东西,大打出手,血光相见,那更不用说,母亲杀儿女,兄弟反目,姐妹相争,父子仇杀的了,这都是缺乏博爱的观念。
        虽然孟子说过:“杨氏为我,是无君。墨子兼爱,是无父。无君无父是禽兽也”。此话并非完全胡说,其实,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变化,和天时的风雷雨电的变化是一脉相承的。人心就是天心,人体就是天体。一念之喜悦,就有景星庆云的祥瑞;一念之愤怒,就有雷电风雨的暴戾。一念之慈悲,就有和风甘霖的温润;一念之冷酷,就有烈日严霜的萧杀。自然界的变化,是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感情也是跟随时势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人们的思想能达到和大自然变化相呼应的话,那就是一个太虚的人了。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就连慈悲为怀的维摩诘和屠夫刽子手的本性也都是相同的。世间到处都有合符自然的真正的生活情趣,就连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和简陋的茅草屋也没有什么的差别。满是腐草粪便的土地,才能长出茂盛的植物,太过清澈的水是不会有鱼存在。所以,有高深修养的君子,应该有接纳庸俗的气度和宽恕别人的雅量。
    做人,宁可笨拙一点而不可显得太过聪明;宁可收敛一点而不要锋芒太露;宁可随和一点而不可太自命称高;宁可退缩一点而不可太过冒进。待人要有宽容的雅量。凡事都要留有余地,不可去得太尽,是因为事情总是有预料不到的地方,如果去得太尽的话,就没有转弯的余地了。在狭窄的路上行走的时候,要留一点余地让别人走,遇到美味可口的好菜时,要留出三分让人家吃。人情冷暖是变化是无常的,人生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当遇到走不通的时候,要明白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当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一定要有把好处让三分给人家的胸怀。
        人们对待品行不高的小人,持严厉的态度并不困难,难的是不憎恨他,而用循循善诱而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的方法去使他改正错误。所以与其批评一个人不如真正去爱一个人,能够做到如此的地步,非得有高尚的涵养才能做到。
    痛苦和欢乐,成功和失败总是相辅相承的。苦乐可以互相转变,得失不是绝对的永恒。所以不论任何的事情,只要真正领会其中的真趣,那么三山五岳的景物,人生火石电光,都会融入我的心中。凡事都有好坏的两面,学会苦中取乐,在不利的时候,看到有利的方面,这就可以达到像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如,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而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的豁达了。一个喜欢宁静的人,看到天上的白云和幽谷的石头,就能领悟到深奥的道理,一个热衷于权势的人,遇到悠扬的歌声和美妙的舞姿,就会忘掉一切的疲劳。只有真正了悟人生豁达的人士,才能保持纯真的天性,内心既无寂静也无喧哗,凡事只求适合天性而永远处于逍遥的境界。要正确认识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不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认真了知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行动的方向,坚持自己的方向,但又能平静地接受事情的结局,心胸阔达一些,即使不能做到心如止水,也能给自己添增一份潇洒。
    黄竟生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3
      • 积分317375
      • 经验30879
      • 文章5763
      • 注册2009-02-11
       为鼠留粮,怜蛾灯灭,金玉良言!階級鬥爭為綱漸被歷史唾棄。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406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