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3
    • 积分317368
    • 经验30879
    • 文章5756
    • 注册2009-02-11
    [代帖]钟克煌:读 书 与 文 学(二)
                  钟克煌:读 书 与 文 学
                            (二)

                  
    读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

    六十多年前我在绍益湾老家一个人坐在留给四叔的书房里读这本书的情景还历历如在目前。老屋高大空旷的木梁木柱架构,热风吹过,时而在头顶咔嚓裂响,我警惕地仰望、倾听,仿佛书中的狐仙、鬼魅也会乘风降临似的不敢大意。只是这本书太新鲜迷人,虽然害怕却不愿丢开不看。这时应该是初中一、二年级的暑假,我也就十一、二岁,这一年我在学校里的图书室里读过了《汉书》、《史记》,虽然囫囵吞枣,却都还看的下去。我想《阅微草堂笔记》是启蒙我的遐想与情趣的第一部书。老来重看,自是又一番风味。
    这之后才读《聊斋》,里面已经人情味十足了。而后是《搜神记》与笔记小说和三《言》两《拍》等等。                                           2004-11-22

    读书:读诗印象   二零零四年四月十九日 星期一  晴30℃
         
    早起前默诵陶渊明的诗:
                         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复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这倒也是陶渊明老爷子的名篇,但小品尔!他最好的作品还应该是《归去来词》。请看“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谏,知来着之可追。实迷途而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暇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叹万物之得时,感吾身之行休!” “已矣夫,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身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神与韵偕注,景与情交融;自然喷发,一气呵成!个人创作有这种境界者能有几人?
    与之相近的辞赋,能背诵的还有王勃的辞藻华美、工整又奔放的《滕王阁序》与苏轼更趋于散文化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都是令人陶醉沉静的名篇。
    夫诗经,其精华民歌尔!无论高下。屈原的诗无疑是最早也最好的创作作品,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几成了代表我们民族精神的格言;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百姓老头儿也能摇头晃脑地哼哼。可是以他为名的作品,包容了不少民间创作成份在内,《渔父》就未必是他的作品。他的身份和亲君态度也有人非议,被称为政治文痞的郭××就曾泼给他许多脏水,说他是龙阳、是男妾。此位可曾是有势可仗的大人物,一代大可精神独立却猥琐于奴性的人物,文革却让他惨死了两个儿子,其实可悲可卑!
    屈原以下,代有才人出,我不作一一的评论,只谈自己的印象。
    我喜欢民歌体的诗,象“古诗十九首”就是,我是从《昭明文选》读到的。那还是五十年代末shami(见诗作《shami 你在哪里?》)送给我的她父亲成刚老师的珍藏本石印线装全套,文革中被福利院头目李遵荣与四中的师生红卫兵光天化日下几次借“破四旧”“反封资修”公然抢劫了去,七十年代后要求归还时只还给两本,“古诗十九首”却不在其中;我喜欢它们的流畅自然。曹操父子的诗我比较喜欢纵恣豪放的曹阿瞒的四言诗。
    唐人的诗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可谓绝唱。“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引我反反复复地吟诵;在淡淡的忧思中的幽雅和秀美令人心醉!可惜他流传下来的只有这一首。此外喜欢的还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较少做作的东西,其中最景仰的是李白的豪放与相像力。他们的诗我至今还背得一些,它如行云流水般牵引着你的思路,似乎越长反而好背诵,如《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哀江头》《琵琶行》《长恨歌》都是。
    我曾喜欢过南唐后主李煜的词,那么婉丽又凄切动人,普普通通的词汇到他手里组合得多么美。这是我50年代在宁乡陶家湾集中营那个鬼地方的时候,每天让吃鱼吃肉,分明张牙舞爪摧残无辜却假话谎话连篇,还排练演出《将相和》象征携手无猜;而我的心里在不停地滴血。身边却正好有本《南唐后主词》。“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多么凄美又何等绝望!不过亡国之君的哀吟不足迷恋,小驻之后奋发的人自会别去。
    宋代词胜于诗,可是宋词一般既不如唐诗的质扑自然,又不如元曲的通俗淋漓;却极尽工巧但并不泥古,最注意练字。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是很小的时候在家里和白居易的《长恨歌》一起背诵的了!而我暗自纵意写词认为不过如此则是在毛时代的诗词泛滥,如毛所说的“谬种流传”的时候。后来得闲就较系统地读了一些词与曲,感觉不错。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是早就和唐诗一起读过的了,而宋词中论气度还是苏轼、辛弃疾,细致可称柳永、李清照。在我困难的日子里、我也曾爱读李清照的词,除了一句“至今思项羽,不敢过江东”而外,她没有一处标榜引述古人古事古语的;还喜欢用当时的语言乃至俚语入词;却是那么秀雅动人,令人感动沉思;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足让你享有饮泣后的安抚。而柳词则总觉得腻了一些。还是苏、辛,有男人的豪放、有男人的关注,也有男人的闲适淡泊和别恨离愁。
    元代的曲,通俗佻达、嬉笑怒骂,表达亡国奴委婉的抗争。在短短几十年间,让大白话领风骚于文坛,在文学与语言的发展上是有功劳的。自明清以降,诗词除了有几个政治家的自我表白可读外,存于印象中的就寥寥无几了。
    近现代的诗词,至今仍被颂读称道的还是徐志摩的《再别剑桥》和戴望舒的《雨巷》;在金色的夕阳下、“我挥一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在寂寥的雨巷中,“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清新、回旋跳荡而又温情脉脉。血火纷飞、动乱不已的百年中国啊!多亏有这样的诗章,才让个人的优美的情感有了表达的机会。

    信笔写来,曾经沧海。有的人的诗,这里未予关注。至今神圣着的,又何须说(以下略去1000字)
    诗如其人,作好诗先得从人做起,所以评诗也就会涉及评论作者。社会不进步已不可能;信息化时代来临,会有公允畅达的时候,评价自会公开公允与准确。
    而光就诗词的发展而论,由诗而词而曲,是和当时人民所运用的语言及其发展密切相关的。古诗词的语言已有许多和当代人民的语言相悖,而毛以他的爱好与威望让古诗词重又流行起来,正如毛自己所说、是“谬种流传”,既是谬种,即不合时宜也!但是、在那时历史文化横遭破坏的“文化大革命”中,古诗词却赖毛的爱好得以存在并有所发展,不能不说是毛的一点功德。
    我也写累了,现代诗人中,我只说有些印象的两个女人。一是舒婷,据说长的不美,而读她的诗,感到她相当美而且迭有新意,很有些头脑。在她的小诗《神女峰》中,她一反千年来的旧思维与陈词滥调,要创作一个当代的神女。末尾的两句她这样写道,我记得是:“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这让我感动,也就记住了她。
    另一个是我当年在文工团的难友郑玲,如今七十多岁了、从寄来的照片看,风雨无情,已是臃肿老太婆一个。当年的她,却徐娘未老、黑润有加、目光如星,在文工团的女人中主张爱的“执着”。几个学员乃至女囚向往不已、身体力行,有的竟冲着我来演练。原是新华书店小跑腿通讯员的演员杨伯坚误会了她的意思,此人自作多情,勇于落井下石、看风使舵,在生活会上揭发她在舞台大幕后排练休息时对他说了:“我只要有你就行了。”而她当场争辩说:“不是有你、是友谊!”郑玲川话乡音犹在,大家一听合情合理,也就无事。她原是省文化局的创作员,自由后写给我一首诗,其中有云:“莫学寒蛩泣井栏”,历经磨炼,应是豁达了许多;从此天各一方。可是后来她又以牛鬼蛇神之身被下到农村,吃了许多的苦,这是不久前听她说才知道的事。我是前两年从《中国新诗百年精华》中看到她的诗作的,并从而与她取得了联系。她后来当到副编审,退休后、1992年迁居广州芳村,颇为自适,寄来几本她的诗文集给我看。这些年郑玲写作很努力,辛苦一生、卓然成家,是有份量的诗人。读她的诗,有的纤巧雕琢、有的迷濛深奥,也有的铿锵镗錔、铁骑突出!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一生痴迷在诗的创作中,又要写女人、又要当战士,好不容易!她率真不改、嫉恶如仇,痛恨那黑暗的年代,写了几首战士诗、囚徒诗,其中如去年发表的歌颂英雄、赞美一头麂子为了自由宁可自残的诗,于肃然起敬中催人泪下,十分难得!值得一提她写的诗“昨夜一千年”;“我”在世纪中踯躅着,一千年又一千年的悲剧总是在朝阳取代昨夜的时刻每每发生,多么残忍又多么自以为是、冠冕堂皇啊!“我 ”时刻期待新世纪的到来,可是“我”又顾虑重重、生怕风浪太大、难以实现!这实际是一首预言诗或寓言诗。弄点玄虚又滔滔于教化是一种风格,预言未来而劝世不息是这位痛苦挣扎一生的老人的愿望。郑玲还在不倦地写作着,这里就用她的诗结尾,并祝她成功!
                         《 昨夜一千年》       郑玲
    (见本作者《笔下有千年》注)
     
    读 后 记
    偶尔捡拾出这篇蒙尘的扎记,颇惊异于自己当时的精力。健康于我已是不可多得,头脑的清醒更是一切的一切了。
    作为遗产的所有文学的体裁,在今天无疑都可以运用于写作,无论诗词歌赋等等。只是着眼于语言的发展,当代不能不推重普适于大众习惯的形式。唐有诗、宋有词、才几十年的元朝有曲,各领风骚。古诗词许多年来坚持风雅精神、济世自励,已经勉为其难了!接棒的,当今应该引领风骚的,怕也就只能是新诗与蓬勃兴起的歌词一类了。却随处可见对于新诗的惋惜与批评!
    所以,希望多年坚持自己理想的新的诗歌的创作者们有更新更好的成就!
    而古诗词曲分明是可以从中吸取滋养、培植情操并引为借鉴的。更不只是退休达人们与一些年来转而成为各地诗词协会领导人的厡官员们的自诩自娱工具。
    古诗词曲的延续与继承也需要新诗新歌词与大众语言变迁的推动。
                   (参见拙作《平水韵及其他》)          
     于2016/2月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3
      • 积分317368
      • 经验30879
      • 文章5756
      • 注册2009-02-11
      读克煌先生这篇文章感触较深而共鸣。他读诗词由古读到新,学而有得,思而有得;他评作者从古论到今,拨云见日,公允畅达。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6
        • 积分183450
        • 经验84836
        • 文章3098
        • 注册2005-11-15
        [QUOTE][b]下面引用由[u]蕭振[/u]发表的内容:[/b]

        读克煌先生这篇文章感触较深而共鸣。他读诗词由古读到新,学而有得,思而有得;他评作者从古论到今,拨云见日,公允畅达。[/QUOTE]
        同感。愿钟先生安好。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2031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