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6
    • 积分183450
    • 经验84836
    • 文章3098
    • 注册2005-11-15
    在谈完秦可卿的形象之后,我们往下接着谈秦可卿到底是怎么死的。
    秦可卿的死因,首先是第十回,其回目为“金寡妇贪利权受辱,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其回写到金荣之姑母金寡妇到宁府寻衅闹事时,尤氏把秦可卿之病介绍为:“她这些日子不知怎么着,经期有两个多月没来。叫大夫瞧了,又说并不是喜。那两日,到了下半天,懒得动,话也懒得说,眼神也发眩。”
    这是秦可卿发病开始时的情况。
    然后是由于秦可卿之弟秦钟在上学时,因被金荣诬陷秦钟与香怜有“龙阳”行为,秦钟回家又将此事告诉了秦可卿,于是引起秦可卿气脑:脑的是学堂里的狐朋狗友扯是搬非,调三惑四;气的是其弟秦钟不争气,于是“思虑成疾”。
    然后是为薛蟠间色的冯紫英荐来了一位“幼时从学”的先生张友士来为秦可卿诊断。
    在诊断时,曹雪芹借一个侍候的婆子说秦可卿之病是:“有一位说是喜,有一位说是病,这位说不相干,那位说怕冬至。”
    在张友士诊断后,认为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如今显出一个水亏木旺的症候来。”
    然后开了一个药方。
    在当张太医开好药方之后,贾蓉“还要请教”“这病与性命终久有妨无妨”时,张太医笑道:“大爷是个最高明的人。人到了这个地位,非一朝一夕的症候,吃了这药也要看医缘了。依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除此之外,还有“贾蓉是个聪明人,也不往下细问了。”
    再其后便是曹雪芹又将寒冬腊月以及“冬至”以前移到了第十一回的“菊花又盛开”时节,其回目为“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此回把有关秦可卿之病说成是“昨日”冯紫英荐来了一位先生,此先生医道精深,瞧了说不是喜,“竟是很大的一个症候”,以及吃了药“仍不大见效”,并由此引发出凤姐的“眼圈儿红了半天”,和她说的“倘或就因这个病上怎么样了,人活着还有甚么趣儿。”还有凤姐问秦可卿病况时,贾蓉皱皱眉道:“不好么!婶婶回来瞧瞧就知道了。”
    实际上,就到此为止,曹雪芹已给秦可卿的病画出了一个轮廓,即秦可卿的病起源于月经不调,然后是加上秦钟学堂之事引起秦可卿忧虑成疾,乃发展到忧虑伤脾肝木忒旺再到显出一个“水亏木旺”的“一个很大的症候”。
    就现实人物的病情来看,由于思虑伤脾,由于脾胃得不到调理,必然会出现一个胃功能痿缩,胃功能痿缩再加上治理不及时,完全可能发生癌变,病到这一步,将必死无疑。
    当然这是我们就现实人物病变的看法。
    就秦可卿处在豪门大户,富贵人家本来就缺少运动,也多为食欲不振,饮食甚少,如果再思虑伤脾,很可能促成一个大病变。
    从这一点上讲,张太医对秦可卿的诊断还算不太偏离医道。
    但有些人则认为秦可卿之病并不是一个大症候,完全可以看好的。其主要理由则是张太医说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
    我觉得这样的说法是很不妥当的。在有关秦可卿的病况如何,曹雪芹是借了贾蓉和张太医的对话。但张太医对贾蓉说的“今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则完全是一种宽心安慰话。这一种医生常用术语可以说比比皆是。医生在当给一个医治无望的病人或其家属说病情时,总是这么含蓄说的。曹雪芹笔下的“贾蓉也是个聪明人,也不往下再问了”便很直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我们有些研究人员何迂腐如此,还要认为秦可卿之病真的会好起来呢!
    真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有些人何人情世事不谙熟若此!
    实际上,秦可卿之病当死于“冬至”前后,只是前一位医生说的太直白了,有些不谙人情世故罢了。
    至于秦可卿病是否死于“冬至”前后或此年腊月内,我们从文本来看这一问题。
    有关秦可卿之病,曹雪芹在第十一回写道:“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到交节那几日,贾母及王夫人凤姐“日日着人看望秦氏。”从一般如此频繁地看望病人来说,也就是说,病人最多也只能活到十天八天或一两天了。由此可见秦可卿之病确实无希望了。还有“到了初二”,凤姐来看望秦可卿,只见秦可卿的“脸上的肉全瘦干了”。虽然此时有秦可卿说的“昨日老太太赏的那枣泥馅的山药糕,我倒吃了两块,倒像克化的动似的”,但这实际上乃是一种病人临死前的征兆,此后凤姐出来劝尤氏给秦可卿料理后事才是一种秦可卿病况实情――此时我们何不如王熙凤!
    其后是第十二回“贾天祥正照风月鉴”最后一节文字,文字是“这年冬底”林黛玉父病危,林黛玉南下探亲。可以说林如海与秦可卿病危于同时。
    再其后是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此回是用秦可卿死亡来开章的,秦可卿在托凤姐梦后一命归天。
    有关秦可卿之死,从曹雪芹笔下的文本描述来看,确实是病死的。而且应该说死于胃功能痿缩之后的癌变。饮食不进行以及“脸上身上的肉全瘦干了”便是这一种病症的特征。
    当然这是就现实人物和现实医道而论。
    那秦可卿是否真死于胃癌呢?我觉得没有必要追究,它毕竟是虚构小说。在此我们只须知道秦可卿是死亡于“病”而不是死于其它的悬梁上吊或服毒品自杀就行了。
    而且就贾府诸人“十一月三十日”“冬至”频繁地看望秦可卿以及腊月初二描写的秦可卿的病情来看,也与死于此时后不远。还有下回的林黛玉“冬底”南下探父一语以及第十三回林黛玉刚离开贾府之时秦可卿托梦而亡,我们由此种种情况当知秦可卿死于此年冬内。
    至于说到秦可卿亡于“冬至”后不久,那在贾府停灵七七四十九日,此年关是怎么过的,这就让曹雪芹“荒唐”去罢。有关这一时间纠纷,请参阅我的《红楼梦研究》一书中的“时间结构组合”,此处无需重复。
    我们就以上的文本文字而言,我们只能说秦可卿死于病,并死于“冬至”后不久。
    但这一结论与文本中的另外笔墨文字远远对不上号,也即第十三回秦可卿死时的“全家皆知,无不纳罕”,若果死于病,何“纳罕”之有?
    还有在秦可卿死的第十三回里,脂砚斋做了无数脂批。“庚辰本”回末有“通回将可卿如何 死故隐去,是大发慈悲心也。”“甲戌本”眉批有“此回只十页,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缺四五页也。” “甲戌本”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老朽因有魂托凤姐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故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从这些批语来看,秦可卿不当是病死,乃死于天香楼与其公公爬灰一案。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说《红楼梦》第五回到第十六回的文本文字而论,除了第七回焦大口中骂贾珍“爬灰”和第十三回的“无不纳罕”这两处文字,其余文字我们都丝毫看不出秦可卿与其公公有奷情的痕迹,秦可卿死于病与文本中的文字前后是浑然一体的。
    还有就从前边有关秦可卿之病的描述以及病况来看,再给第十三回来一段“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也是不现实的,就情理而言也是站不住脚的。秦可卿病到如此份上,也即第十一回写的“脸上身上的肉全瘦干了”,这时的秦可卿的形容实亦就常人说的眼睛已掉进深坑里,脸上身上已成了皮包骨头,已近似一个骷髅,这时亦非人非鬼了,秦可卿此时的形容对贾珍这个浪荡大爷来说还有吸引力?还值得贾珍去同床共枕或有些人为了维护秦可卿的名声而指责是贾珍在天香楼强奷了秦可卿吗?这实际上都是天方夜谭。
    但是,从第五回到第十六回的有关秦可卿文本文字浑然一体来看,并无秦可卿与贾珍一段爬灰公案;但又就我们撇开脂批不谈,那曹雪芹笔下的“爬灰”文字与焦大“连贾珍都说出来”的文字来看,秦可卿与贾珍又决难逃干系。但曹雪芹为了给秦可卿一个清白,为何又不删掉这些诸如“爬灰”一类文字呢?删去这些文字不是比删去“天香楼”的文字更容易吗?
    这一切到底为什么?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406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