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建伟和他的散文

楼主
蒋建伟和他的散文
  我不大读乡土小说,因为总觉得那些小说里的人不是我曾亲近的农民,不是我曾经熟悉过的生活,是一些脱离了泥土的气息,却又不能溶于都市生活的人在精神苦闷中为自己辟的一方土壤。而这个土壤上种的不是庄稼,只是这些乡土作家自己的梦而已,他们游离于城乡之间,魂无所托,终日里喃喃自语着。

  蒋建伟是乡土作家,尽管我顶不喜欢这个称呼的,但是既然大家都这么叫,我也不能违逆众意,只好从之。但是在他面前,我直言,不喜欢小说,甚至在他洋洋得意拿出自己倾尽心力出品的长篇小说放我面前时,只淡淡说一句:我不会是这本刊物的读者。那期上的作品是几个当今最热门的作家如海岩。

  他自然不与我计较,即便我常常戏言于他,说他专门为文学垃圾搭建平台。他也并不与我怒,反而常常怂恿我写小说,还告诉我小说就是要废话连篇,象我现在的笔法写小说写到最后就会吐血而亡。当然在没写完之前,我是知道的,我会被他批得一怒而亡的。

  其实,建伟是对文学相当执著和认真的人,他对待文学很苛刻,眼光非常毒辣,常常让人的一点小小的虚荣心都无处遁形,尽管,我常常被他打击得码字之心皆无,却又常常不得不为他的一语之惊而心存感激。有时和他聊天,我总在想,那些在写作路上艰难跋涉的人来听听或许有茅塞顿开之喜,多年编辑生涯养就的慧眼和自身在文学上取得的成绩,足以让人从他那里学到不少东西。

  尽管我不喜欢小说,但是他的散文却写得相当好,这倒不是因为他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奖项和读者评选的各种最受欢迎,在我对他的文学背景一无所知的时候,我是被他的两篇散文深深打动的,一篇是《我是妈妈的蒲公英》,另一篇是《儿行千里》。其中《我是妈妈的蒲公英》入选了央视子午书简做的一个《影响我的一篇散文》评选活动,内里入选的都是早已经离开人世的中外文学大家大师如冰心,丰子恺,胡适,梁漱溟,梁实秋等,他是不多的还活着的,并且如此年轻的作者。

  我们大多的人是伴随着乡土文学成长起来的,或许乡土是永不衰竭的话题,也因此产生了大量乡土作家,在当代中国文学中,乡土文学的地位举足轻重,分量几乎无可匹敌。尽管,现在很多人叫嚷着乡土文学已经彻底死亡,但是文学是创新的过程也是累积的过程,优秀的文学创作是不会真正死亡的,或许会有短时间内的沉寂,但终究还是会在某一时刻重新焕发新的光彩,所以死亡说,我并不赞同,包括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创作,我总以为,都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更多的春天。

  麦穗因为成熟而垂下了高贵的头颅,蒋建伟因为懂得而放低着姿态。他的文字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排山倒海不可一世的气势。他的乡土散文中,没有恢宏的场景与画面,只有细碎的,平常的事和人,如母亲,父亲,野花,野草,每一个都质朴到极点。在大量的关于乡土的文学中,充满了伪情与矫情,很多作者都刻意地在强调一种温情,一种美好,也刻意地去强调某些苦难,我把这些叫做农民式小资情调。蒋建伟文字中的乡土,不是“世外桃园”,也不是“苦难源地”,他的笔下,看去美好的背后,都藏着他内心的痛,这痛,只有对土地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爱着恨着,抛弃着,又牵挂着,才能用最真实的感受体验文文学的语言描绘出来。他总是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他内心深处的遗憾,精神上的一种伤痛。这些痛附着于泥土中,无论用多么优雅美丽的词句描述,都掩藏不住他对土地的忧患,对土地爱恨难割的情结。

  有人说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是写不出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文字的。蒋建伟,我不晓得他是否经历过苦难,我也无法给他的文字下定义。但是我却总能在阅读的时候产生一种冲动,捧一捧泥土的冲动,去嗅嗅它们的芬芳。他的笔下是丰富多采的豫东民间生活,那些我不熟悉的风俗习惯,人情世故,在他的文字中娓娓道来,有泼墨般的洒脱随意,又有工笔般的细致入微。他的乡土不是一层不变的,他的视野拓展有多宽,他的土地就有多博大。

  现代乡土文学是在鲁迅先生1935年写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中被首次提及的,他这样描述了乡土文学的概念:“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写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家。”这个时候的乡土文学涵义有些狭窄,在鲁迅的这个概念里,乡土文学就是一种怀念文学,一种充满了乡愁的文学,而这在蒋建伟的散文中并不是主要表达的,他的文字里也有乡愁,但是更多的却是对土地直接的赞美与鞭挞,因为那时的他,双脚就踩踏在那块坚实的土地上。记得他说,他不大信一个离开了村庄的人能写出真正的土地。这也或许是为什么他来北京后,几乎就没有写过他深深眷念的那块土地的原因吧。

  他是矛盾的,甚至,有时他自己纠缠在这些矛盾中充满了迷茫,充满了无助。土地是强大的,足可以让人在她的宽厚中沉溺一些醉梦般的迷幻,可以逃脱于现实而只呈现一种可以让人感觉温情雅致的美丽。可以没有日头下的暴晒,可以没有鸡飞狗跳得喧嚣。因为连阳光都可以变得柔情万种,那些鸡鸣狗吠都可以变成悦耳的诗行。

  我并没有和他探讨过他文字里的村庄,村庄里的农民。可是这些鲜活的一切,在他的文字里呼之欲出,我可以感受到我未曾到达的那些村庄,我未曾接触的那些农民:“他们的一生都在做着一件事情,拒绝寒冷,然而事实上,他们却无法拒绝,无法摆脱,自然界的许多现象总是如此不可理喻,寒冷竟然会变成一只魔鬼,一口口嘶咬着他们的肉体,他们的灵魂,并且让他们无时间限制地去忍受,忍受”。(选自《四个片段的乡土》)

  我不知道,此时的蒋建伟是否已经在北京有了一盏只属于自己的灯,那灯光下依旧是他过去的村庄吗?我想不是了吧,至少,离开了那豫东土地的他,脚上的泥土已经越来越少。

  乡土属于他的过去,不该属于他的未来。
1楼
其实乡土文学富有生活气息,是真正的文学,反之,那些无病呻吟的文字,尽管华丽,却毫无价值。
2楼
预祝建伟的文学杂志成功,更上一层楼!
3楼
恭祝蔣建偉﹗
4楼
蒋的散文及他对文学的见解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结尾很好:)
5楼
没读过将哥们的散文,听枯荷妹妹的介绍,好像感受蒋建伟乡土的味道!哪里能找到呢?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1250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