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穿行在时光夹缝里的白衣书生

楼主
[公告]穿行在时光夹缝里的白衣书生
 穿行在时光夹缝里的白衣书生
                              ---刘学刚印象
                                        乔洪涛
  刘学刚是齐国人,我是鲁国人。自古齐鲁大地上不乏读书人,我只读过三两册小书,不敢以读书人自居,然而,刘学刚君饱读诗书,博览经史,又兼得一只生花的妙笔,却是我熟悉的最有才华和最勤奋的齐国人之一。其实,我除了见过学刚君沧桑而灵秀,眼小而神大,清癯而瘦削的照片之外,我未曾见过他的原装真版。据说他曾来鲁国一次,登过东山,至于是不是站在东山上发一通感慨,也要“小鲁”一番,我不得而知;而我也因为去潍坊看风筝,途径安丘一次,别的印象不深,只记得安丘有好多的大洗姜场,据说号称江北第一,由此我知道了安丘人不仅喜欢读书,而且也有经商的好头脑。但那时,我是不知道学刚君是在安丘的,所以至今缘悭一面,看来只好待来日,与学刚君相见之时再把酒话桑麻话文学话或者话女人也未可知了;只是不知道学刚是不是也有像他才华一样的好酒量。
  前几日,在网络上碰上了学刚君,他嘱我为他的文字写几句话,我自恃还算读过学刚的几篇文字,所以也慨然应允,甚至我还言之凿凿地说,我就写写刘学刚散文印象如何?可是,今天当我提笔要写的时候,一个在齐鲁大地上行吟的白衣书生的形象突然闪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我于是不由自主地写下了上面的题目,鬼使神差地竟然要写一写刘学刚本人,但我究竟连刘学刚的面也未见,这岂不是滑稽可笑?所幸我为人为文都是散漫惯了,学刚了解的,那么今天我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扬短避长,自动献丑罢,若能画得学刚一点形神,学刚自要请我吃酒,若不能,则权当博学刚君一哂,诸君一笑。
  我觉得学刚骨子里是传统的。
  他生于土地长在土地,他学于齐国教在齐国,他双脚踩在泥土上,看的是田园草垛,写的是乡间的物事。他写老屋--老屋的黑漆门欲言又止,守住了他的秘密。故乡几度寒暑易节,故乡游走的故事换了轻骑、换了汽车、换了游艇,而老屋依旧以不变的姿势静听我归来的脚步声,并且用一年一度的春燕啼绿把我提醒;他写老锅--大喜大悲过,大热大冷着,一口老锅的经历,肯定会让一个饱经沧桑的人吃惊。所以,再冰冷的年月,往锅里一煮,就化开了;再生硬的日子,往锅里一放,就绵软了。他写乡间的泥土,写埋在土里的土豆,写耙地耩地的活计,他教女儿认识农活与野草……他是在构建他自己心中的田园牧歌吗?生活在现代的刘学刚没有把眼睛盯在钢筋水泥的高楼上,没有把心绪安放在汽车手机别墅和摩登女郎上,而是把一颗心放在了大地上,泥土上,放在了远离了的故乡的老屋和老锅上,为什么?刘学刚所在的安丘距离古代的密州、青州不远,距离蒲松龄的聊斋不远,距离种满红高粱的文学大师莫言的老家高密不远,刘学刚在一个人的暗夜也能听到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吟唱,看到聊斋里走出的美丽温柔的狐鬼吧。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脱离大地而存活,大力士安泰离开了土地母亲给予的营养不也是变的手无缚鸡之力吗?所以,刘学刚是在品味一种安宁,是在找寻一种文化,是在繁杂的都市里怀念一份单纯,是在给自己找一种根。一种文化之根。一种立足之根。在刘学刚君所有的散文作品中,最深情最深厚最感动人的就是这些不“忘本”之作,就是这些土地之作。他像一个在大地上行走的独行者,当别人都涌向了都市寻找灯红酒绿的时候,刘学刚没有迷失自己的心灵,他走了另一条路,这条路通向传统,通向文化,他一边走,一边看,一边吟咏。他离不开大地,在他眼里,这些大地上的物事都有了生命,都变得纯粹和可爱,他喜欢它们,呵护它们,赞美它们,并且传承它们。
  说学刚君是传统的,与他的身份有关。他是一个乡村的教书先生。他的篇章中传递着许多乡村学堂里的温馨氛围,他在孩子们中间蹲下来,摸摸这个,摸摸那个,他领他们读书,他自己也在乡村的暗夜里读书----即使后来学刚进了城,他仍然保持着他以前的读书和写字的姿态,那仍然是他心中的乡村。我仿佛看见夜晚的时候,刘学刚坐在昏惑的灯光下读一卷古书(他喜欢读古书),他穿白色长袍,一副清贫执着之姿,他与才女薛涛诗词互答,他与东坡举杯共饮……他喜欢在自己的文章中把自己打扮成书生的模样,清瘦,精神,忧伤,如果三二十年或者四五十年之后,学刚君蓄了胡须,着了长袍,在齐国的土地上慢慢地走,那就太是我想象中的学刚了。当然,这是需要精神和勇气的,或者说,这是需要脸皮的。著名作家王某在晚年的著作《某狐》中写到了性,有评论家说他晚节不保,写了一辈子干净的小说,怎么也开始写性?王某说,反正我也年纪大了。呵呵,这就是说,年纪大了,脸皮厚了。我就想,如果,等我年纪大了,不要脸了,我也要做几身长袍马褂,把它穿到大街上也不怕,要穿出个自由和自在来。到时候,别人鄙视也不怕,说神经病也不怕,刘学刚在齐国,我在鲁国,了却我们心中的书生情结一个愿来,倒也可爱。这么说来,我也是有书生情结的一个人了?我强加给刘学刚为白衣书生,难道是我的内心的心绪在作怪?不管如何,我觉得我和学刚君都算得上是一类人的---那就是,没有挣钱的心和挣钱的本事,没有住别墅包二奶或者三奶的能力,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作书生。自古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我们明知无用,为什么还专注于买书读书写书,想当一个书生呢?
  刘学刚是个孝子。大孝子。齐鲁之乡,礼仪之邦。齐鲁的文化熏陶了他,传统的文化灌溉了他,他一颗孝子赤子之心,有文可作证明。这也是学刚君传统的地方之一,这也是我们需要继承的传统,是刘学刚为我们作了一个榜样的。学刚散文集中专门有一辑(基本上都是)写母亲的,这个给了他生命,给了他爱,给了他一切的女性,在刘学刚还没有来得及好好尽孝的时候便匆匆离世,刘学刚哭干了眼泪,用一个个带有心血的字一次次书写母亲,怀念母亲,欲罢而不能。刘学刚写母亲的一点一滴,怀念母亲的一颦一笑,他带着母亲去北京看病,伺候着母亲吃下任何一口想吃的饭食,他给母亲按摩,抚摩母亲的白发,他多想把母亲留在身边,再大声喊一声“娘!”再能听到母亲的亲切的回答,他尽了一切力量,可是母亲还是去了。学刚不能自抑,一次次在梦中流泪哭醒。母亲去后,他为母亲披麻戴孝,痛哭苍天,怒斥大地,他不明白为什么让他还不算年老的母亲离他而去。多少个日夜,刘学刚兄感到了孤独,他下有小,但是上没有母亲了。别人都有母亲可以孝顺,但是他的母亲却不在了,他觉得孤独,孤独无依。刘学刚君的孝心文章有证,事实有证,苍天可鉴。我觉得也正是因为他是这样一个懂得感情,珍视感情的特性,让他心系万物,让他的文章生动可感,才能打动读者,才能以自己之才之情影响他人。这不仅是一种才能,更是一种品质。我这个人不敢自夸多才,但是却自信多孝,我认为孝顺父母天经地义,父母之大,孰可与比?我也总是结交有孝心的朋友,若不有如此之德,再高之才,再高之能,我也鄙之不恭!所以,刘学刚不仅是我文学的兄长,更是我的朋友。
  刘学刚君还是一个很有现代化气质的人。我知道刘学刚之名之前,先是知道了一个坛子上很有名的马甲“仰望或者倾听”。他就是刘学刚。这样说来,他应该是一个老网虫了,当我还不会在网上贴稿子时,他就已经是斑竹的级别了。我正是在学刚兄的指导下学会了QQ聊天(虽然我现在还不精通),我开博客的时候,学刚兄的博客已经点击率甚高。这些虽然只是一个侧面,但是我仿佛看见了一个古典灵魂下的现代的仰望或者倾听。这篇文章的标题,说他在时光的夹缝中,那就是古典和现代的时光夹缝。这正如某一天我突然遇上了刘学刚,我看见长袍马褂的刘学刚脸上却戴着一副墨镜一般,当然,即使没有墨镜,他扣着一顶绅士帽也未可知。哈哈。那时侯,我就要拍着刘学刚君的肩膀问他,你可知道在你面前的这个长袍马褂可是乔洪涛吗?
  写到这里,我知道自己离题万里了,那么就此打住吧。我夸的再好,也不如刘学刚的文字好,诸君如若不信,点击这里http://blog.sina.com.cn/m/xuegang刘学刚的新家便知,他一定端坐家中,读书或写字哩。
  如果说,我对学刚君有点什么建议的话,那就是,除了写作副刊文章,静下心来,努力做出点大文章来,我相信他是可以弄点更好的东西出来的。
  此为记,学刚及诸君一哂。
1楼
让我们走近,让我们了解,让我们成为朋友。。。。。。握手!
2楼
勤勉地耕耘,丰厚的回报。
3楼
找近白衣书生!
4楼
刘学刚老师又一个形象鲜明的侧面,倾慕!!
5楼
其实就是这篇文章引领我去了学刚老师的博客,读了他从泥土里流出来的阳光浓郁的文字。非常感谢!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781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