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风声、雨声、读书声》(散文)

楼主
[原创]:《风声、雨声、读书声》(散文)
风声、雨声、读书声

-艾华-


初夏出差来到香江。

今天,香港天文台挂起了八号风球,这是短短一个月之内遇到的第二次台风。

窗外,正在下着倾盆大雨。

这一个月以来,风没少刮,雨没少下。

记得从风和日丽的美东飞抵香江没两天,就遭逢了一次台风。后来“风眼”偏离香
港,但还是带来了好几十毫米的暴雨。

雨,哗啦哗啦地下个不停,荡涤着这个城市。

马路上,行人止步,纷纷靠着人行道的屋檐下避雨。看来,这座充满动感的城市,
也只有在天公唤雨呼风的时候才会把节奏放慢一点。

到阳明山庄去探访老同学。下山的归途中,看见大潭水库的水早已满溢出来,可雨
水仍然倾盆不迭。汽车经过数处山涧,只见眼前百川汇合,飞瀑三丈,直奔山脚而
下。一时间,真有“飞流三百尺,银河落九天”的感觉。

这第二次台风光临的前夜,笔者正和朋友在港岛一间酒店顶楼的旋转餐厅用膳,忽
然有一女服务员手举一块上面用中英文写着香港天文台刚刚挂起“八号风球”消息
的纸牌,在餐厅大堂上一边走、一边摇铃呼喊。霎时间,原本轻松的气氛突然变得
凝重起来,予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迫感。

香港因为濒临太平洋,受到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交错气流的影响,经常受“气”。
而这些“气”一旦形成台风,也不客气,呼啸而至,所过之处,草木皆水。

这次自然也不例外。正好是星期五,整个香港都停摆下来,街道上鲜有人烟,湾仔
附近的店铺和食肆,大都大门紧闭。很多旅馆的玻璃门后,堆上了沙包,为台风可
能带来的财物破坏作出防范。一直到下午一点半八号风球降为三号,整个市面才回
复生气。

风球虽然下来了,雨水却丝毫没有要减缓的迹象。

窗外,继续风雨交加,汪洋一片。平时干枯的大地,现在正在尽情地汲吮着水份。

人,又何尝不需要水份、尤其是精神方面的养料?

既然无处可去,不如泡壶清茶,读读书。

于是,拿起桌面上章开沅撰写的《张謇传记》,边品着茶,边读起书来。

出门几个星期,繁忙的工作,早就把平日的闲情逸志驱散得荡然无存。今晚,算是
偷得浮生半“夜”闲,自然要尽情汲取一番。

张謇是中国清朝末年一位杰出的学者、政治家、外交家和实业家。无论是他漫长的
科举生涯(奋斗26年才于1894年大魁天下),还是出师朝鲜平乱的军旅经历和对外
折冲,以及后来他在南通创办大生集团所鼎立起来的儒商风范,无不体现了张謇的
干练与才华、以及他对中国近代教育、文化、外交和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作出的
贡献。

史学家章开沅先生是从事辛亥革命史研究的专家,为《张謇传记》作了大量的资料
搜集整理工作,加上作者自身独到一面的诠释,把张的一生十分形象地呈现在读者
面前,使读者对张謇生活的时代背景、科举制度的利弊、他致力引进西方科学的努
力、他那“父教育而母实业”宗旨驱动下重视发掘和培养人才的一系列举措有了一
个立体的认识。

于是,在风声、雨声中,那壶龙井泡了一次又一次,到后来根本就是茶淡意浓。一
直到东方欲晓,天边发亮,读书之意仍然不倦。

作者深厚的功力、流畅的文笔,加上故事本身引人入胜的情节,使自己对时间的消
逝全然不觉。

历史,永远是一面镜子,供后人去借鉴、反省。

前人的一些为人之道,更可以跨越时空,超越意识形态,至今仍然值得后人去学习
、承传。

例如:凡事要胸怀大局,心中要有全盘棋,“把中国的事务放在世界全局中来考察
,从而决定自己的取向与策略”。事实上,历史的发展,到了今天,大陆的改革开
放,与全球经济的日益接轨,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中如何折冲尊俎、运筹帷
幄,无不印证了张謇先生的先见之明。

而张謇一百年前立下的“以天下为己任、以诚信自律、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为宿愿
”的做人宗旨,至少不矮于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文明”。与张先生的高风亮节相
比,今天神州大地上诸多人民“公仆”中,又有几位是可以问心无愧的?

读完张謇的故事,东方早已发白,台风也接近尾声……
1楼
"前人的一些为人之道,更可以跨越时空,超越意识形态,至今仍然值得后人去学习
、承传。"的确如此,没想到一次台风让你把历史和人生感悟的这么深刻!
2楼
哈哈,山东不是正在下雪吗,相信雪和台风一样,给我们带来感悟!期盼着心花兄的“风雪夜归人”:-D
3楼
何不去一次山東感受一下雪。
4楼
我来自林海雪原的美国东北,最大一场雪150公分,山东的雪,想必是小巫见大巫:-D

不过,小雪怡情,更加温馨。尤其是青岛的。。。吸引人啊!
5楼
很自然的展开,没有做作的感觉。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1562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