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莫斯科24小时掠影》五之三:吃喝玩乐(游记)

楼主
[原创]《莫斯科24小时掠影》五之三:吃喝玩乐(游记)
莫斯科24小时掠影

-柳旭凯-

 
在“反帝、反修”口号震天的文革岁月中,我们中学同学里曾经争相传阅一本由日本留苏学生撰写的丛书,书名叫《苏联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吗?》。在那闭关自守、万马齐黯的日子里,这本书成了当时大家渴望了解外界真相的“反面教材”之一。

苏联的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经过近十年资本主义“复辟”的具体实践,今天的“俄罗斯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社会吗?”

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在九九年初秋走访了一次莫斯科。

本文记录了笔者在莫斯科二十四小时里的所见所闻,分为五节二十一篇:寻奇学习、风土人情、吃喝玩乐、声色犬马、人文历史。

 

第三篇:吃喝玩乐

 

12。宝尔赛芭蕾舞(Bolshoi Ballet)

到了莫斯科,不去看一场宝尔赛芭蕾舞表演,就有如到了北京不去一趟故宫或者上一次长城。

所以到了莫斯科,就在第一时间通过旅馆礼宾部订了晚上宝尔赛芭蕾舞演出的门票。收费40美元,肯定是被旅馆狠狠地敲了一笔。自己去买,可能一半价钱都不用。

第一次和宝尔赛歌剧院建立眼缘应该是在三十多年前的大陆,在那万马齐黯的岁月里,老百姓的文娱生活除了七个“样板戏”之外,就是一两部阿尔巴尼亚和苏联电影,而后者当然是苏联“变修”以前的作品了。

在《列宁在1918》这部电影里,敌人暗杀列宁的行动就发生在宝尔赛歌舞院里。记得当时很多人乐此不疲地去看这部电影,倒不是他们特别关心列宁“导师”的生平,而是里面的古典芭蕾舞表演节目,尤其是〖天鹅湖〗里的双人舞。在那“浪费了的十年”里,大家过着近乎清教徒式的生活,哪怕是一点点情爱的描述或者体现,都会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甚至官能上的无比兴奋……

晚上七点没到就来到市中心的宝尔赛国家歌舞院。光是看它的外表,但见米黄色的墙壁,巨大的圆柱子,拾级而上的台阶,就已经让观者有一种先声夺人的感觉。到了里面,只见三种颜色,就是红色、黄色和金色。红色的帘幕、红色的地毯、红色的椅子,黄色的柱子,和金色的装饰。

除了地下的座位,就是高达七八层的楼上座位和包厢,层次分明。红绒铺墙,既可以吸音,又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感觉。歌舞院的圆顶上的油画略感平敷,但从天花板上挂下来的吊灯据说有差不多一吨重,上面百火千灯,金碧辉煌。

这座沙俄时代遗留下来的文化殿堂,历经苏维埃七十年的风雨洗礼,仍然保存了其往日的风采,不过包厢边上的金色塑雕装饰上,还是看到了镰刀和斧头,也算是布尔什维克对俄罗斯文化的贡献?

近看包厢里的椅子栏杆,倒是真的有点旧了,用上海话来说就是“有点年份”了,到了该换而没有换、又或者没有能力换的尴尬状况。

历来宝尔赛芭蕾舞的招牌节目是它的古典芭蕾舞。而今一方面国家津贴日渐减少,另一方面又面临着观众群变异的挑战,到底是继续其“阳春白雪”式的古典芭蕾舞路线,还是走“下里巴人”的现代芭蕾舞路子?宝尔赛芭蕾舞团似乎是选择了后者。

今晚的节目是按照著名的俄罗斯话剧作家契可夫的作品Anyuta改编的芭蕾舞全本演出,情节大致上是说一位乡村的姑娘在两名追求者中择偶的童话故事。

看着那轻松活泼的气氛,优美的舞步,轻快的音乐,令人完全陶醉在故事情节中……

这是一次美的享受,从中,人们可以看到宝尔赛芭蕾舞的活力和未来。

节目单上介绍说今晚是该节目自1986年首演以来的第106场演出,可见其旺盛的生命力。

环顾剧场里的观众,游客和本地人大概各占一半,整个场子基本上坐满。男士们大部分都西装革履,女士小姐们多以正式晚装出现。看来,以游客群为导向,给节目带来稳定的观众来源,是宝尔赛成功的因素之一。这一点,和很多历久不衰的百老汇歌舞剧节目有异曲同工之处。

国内的不少文艺团体,尤其是古典音乐和芭蕾舞方面的单位,不是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吗?如何取舍自己的发展方向,既要普及,又要不失平庸、甚至放弃初衷,完全走商业化的路线,确实是我们艺术家们面临的大难题。

“老大哥”宝尔赛芭蕾舞的经验也许可以作为中国艺术家们的借鉴?

 

13。俄罗斯大餐与伏特加

看完芭蕾舞出来,已经差不多晚上十点。

中午完成了莫斯科的环城跑之后,来不及吃午餐,只随便吃点炸马铃薯片,喝了点水,现在真的有点饥饿难耐。

国家歌舞剧院附近有很多餐馆。

如果要随便填填肚子,那倒是易事,附近不远的地方就有麦记当劳(McDonald's)。但人既然已经在俄罗斯,不吃顿俄罗斯大餐有所不甘。

定下目标,事情就好办。凡是门口只有英文菜单的,免问。

而只有俄文菜单的又看不懂,怎么办?

自己的经验是,到外地找中餐馆,找中国食客多、要排队的准没错。这次来个举一反三,“中为洋用”。

路过离国家歌舞院一个半街口的一间俄罗斯餐馆,但见里面人头拥躜,门口排着队,听口音,都是本地食客,知道找对了地方。进去,内部装饰是乡村式的,从食客们的衣着仪表来判断,这是属于莫斯科“新俄罗斯人”光顾的地方。

等候几分钟就坐下来了。

第一道挑战是点菜。服务员是一位二十开外的俄罗斯姑娘,显然没有接受过正式的英语训练,全凭中学程度的英语和我周旋。她先去找了一张非正式的英语菜单给我,一看上面尽是熟悉的选择,马上告诉她我要点的是俄罗斯菜,百般口舌之后,总算让她明白了我的意思。又想起一些老外在中餐馆点菜的方法,往往看到我们在吃什么东西,他就点什么。看到邻桌一位“老大哥”津津有味地品尝着一盘牛肉羹之类的菜,旁边是一盘一个个圆圆的像是马铃薯的球,忽然想起了赫鲁晓夫那句“土豆炒牛肉”(指实现共产主义后的生活)名言,马上用手指定要这个菜。

第二道挑战是选酒。既然身在“酒鬼天堂”,不亲口一尝俄罗斯美酒,如何体会“酒鬼”们的快活?好不容易让姑娘明白了我想要一点俄罗斯的伏特加酒试试。指着其中一例,问她酒有多烈,却无法让她明白,最后只好双手合掌,附在脸上作了一个趴到桌子上的样子,她总算明白了,在纸上写上50%,我连忙示意太烈,要一个低的,于是选了一个25%的,俄文的酒名,记不住了。

好不容易地,总算点好了菜。

菜还没有上来,于是环顾四周,留意观察本地食客的众生相。

对面一台来了两位妙龄女郎,当日略有寒意,但其实至少也有华氏60度(摄氏10度),她们身上却已经穿上皮草大衣,一坐下来,就点上香烟,吞云吐雾,一派悠然自得,若无其事,身上毫无生活压迫感的痕迹。看样子,不像是上班族的。

旁边另一桌倒是看见几个上班族的“老大哥”在那里谈笑风生,不时相互敬酒。看样子不像在汹酒,充其量是下班之后社交性的应酬。

还有一桌是几个穿着入时的青年,好像是在那里谈生意买卖什么的,身上的手机和呼机的铃声,此伏彼起,响个不停。

未已菜肴和伏特加就端上来。汤是一道乌克兰的罗宋汤,香甜的牛肉汁,十分美味可口。主餐是俄罗斯Gulash炖牛肉,觉得味道和罗宋汤很像。外加马铃薯做的小包,吃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有太多的淀粉。面包也是俄罗斯饭桌上的重要内容,要了好几条呈条状的面包,全吃下去了。牛油则要另外叫。

伏特加酒,醇香,其实和中国的不少烈酒很像,但比较厚。小半杯全喝下去,神志仍然清醒。至于“酒鬼”们的“快活”,则还没有体会出来,毕竟,只是小试牛刀,还没有达到那个“境界”。

大块朵颐一顿,在“斯泼西波”声中离开了餐馆。

这一顿俄罗斯大餐是自认为满意的一次文化之旅。

 

14。莫斯科的夜生活

从餐馆出来已经晚上十一点多,意尤未尽,还想了解一下莫斯科的夜生活。

于是就踏上市中心繁忙的库图泽夫(Kutuzov)大道。

这段路白天乘车经过,印象中除了交通拥挤,店面陈旧,说不上繁华漂亮。想不到夜幕降临之后,挂上了灯饰,面貌却焕然一新!

真没想到那一座座庞然大物般的大楼,在别具心匠的组合灯光的照耀之下,会如此绚丽和壮观,再加上马路上那川流不息的车灯,交融汇聚在一块,就像一组视觉交响乐,蔚为观止。

可以这么说,莫斯科的夜景,绝对可以媲美上海的外滩。

至于内容,倒是差别不少。

虽然每天都有三百万的外地人进入莫斯科,但其中消费型的游客却不多,同时因为莫斯科实在是大,但却缺乏像上海外滩或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那样的汇聚点,所以就形成不了人流,马路上一眼望过去人烟疏少,显得有点冷清。

但夜生活的场合倒是不少,反正“资本主义复辟”之后的莫斯科,西方社会的善恶好丑,全部跟进,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这里恕不累赘。

也有其特别之处。例如,在国家芭蕾舞剧院的附近的街道上行走着,忽然看见马路上有几位游人,正得意洋洋地骑着几匹高头大马,在莫斯科的大马路上嘀哒嘀哒地招摇过市。但畜牲终归是畜牲,在生理需要的使唤之下,往往就会我行我素,来个声腥大放送,为莫斯科的街道平添色彩。

来到下午旅游出发点的Intourist旅馆外,看见几位小伙子小姑娘正在牵着三、四匹马,向过路的人们兜售骑马服务。笔者一时兴致起来,过去搭讪,以一百卢布(4美元)的代价,跨上了马匹,在莫斯科的马路上“耀武扬威”了一分钟,有傻瓜照相机的照片为证。

笔者注意到一点,就是莫斯科虽然没有一个“特种营业”集中的红灯区,但散布各处的“特种营业”点,却随处可见,不过,都不在大街上,只能屈居横街小巷里,这样,确实可以保证莫斯科呈现给外界的形象永远是正面的、积极的一面。


(未完待续)
1楼
刚刚已经吃饱了
阅读此篇正好消食:))

嘿嘿
在最感兴趣的节骨眼上“待续”
要知后事如何
只好恭候下文:)
2楼
嘿嘿,就喜欢看着才女憋着的样子,一定像这样子的。。。
[em52][em46]
3楼
你这吃喝玩乐记得挺清楚啊,说你是写游记高手一点不夸张,而你的游记不仅有前后不同时代的对比还有中外对比,所以就比较吸引眼球!
4楼
晕倒!说实话
这些大图像好丑好丑
我从不用它们
总感觉那哭的人应该是个孕妇才对:)

下面这个还勉强看得过去
试试:)
[em54]


[QUOTE][b]下面引用由[u]Aihua[/u]发表的内容:[/b]

[/QUOTE]
5楼
心花兄抬举,偶的游记属于“敢”想“感”想派:-D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1406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