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之旅(连载完)

12楼


  去往巴德拉河(Tungabhadra)的路途,已经不那么平坦了,一路颠簸着,晕晕乎乎的行进着,有时经过一处废墟,已经不似先前那般有兴致了,精彩的建筑越来越多,百态千姿纷呈在我的眼前,尤其莲花宫(Lotus Mahal)的美丽叫人惊艳不已。

  在哈扎拉. 拉姆庙(Hazara Ram)附近,有一座四面围墙的印度和穆斯林风格完美结合的闺房,这是皇宫里的妃嫔公主女眷们消暑嬉戏的地方,这座典雅精致的院落,就是Hampi著名的荷花宫。这里的拱形门早在侵略战争中被破坏,不过它优雅的弧度,在阳光的照射下映衬着美丽夺目的光华,依旧舒展着欢颜,岁月的沧桑洗尽了她的铅华,曾经的百媚千娇也已变得淡定纯朴,宛若一朵出世高洁的荷花。这里的莺歌燕舞沉睡在了穹顶之上那些雕刻的荷花之蕊中,等待某些时刻的苏醒,等待这些含苞欲放的荷花吐露醉人的芬芳。于是,我们这些不知疲倦的旅人接踵而来,为着传说中的神话,为着神话中那些绝代红颜,为着她们明眸善睐的顾盼生姿,为着能在这个神话早已经走远的年代,再次聆听那天籁神音,我们虔诚而来。

  莲花宫近旁是一个象厩,那些彼此之间相互独立的巨大间隔,据说可以同时饲养11头大象,在这个尊大象为神物的国度里,能有这样的规模的象厩还是让人惊叹的。这里遥想的不再是金戈铁马,而是朱罗王朝时期所向披靡的大象部队的雄姿威武。浩浩荡荡,惊天动力,在今天再不能重现,只能在回望历史的时候可以奢靡地想,恣意地望。

  莲花宫的美女们常常在王后浴室王后浴室(Queen''s Bath)中沐浴欢聚。一条并不浅的护城河环浴室一周,这里没有房顶,完全是露天的,浴室的墙壁上旧痕斑驳淋漓,可是即便娇颜仓皇着老去,它也还是散发着典雅端庄妩媚的气质,让人深深沉醉。此时的浴池,自然早就枯竭无水,就如被拱形走廊环抱的浴池如今没有了香氛与美女,玫瑰花瓣再不能自由于水中飘浮,池子之中,早已经没有一滴水,那些能流淌芬芳的水槽,如今无所适从的躺在四周,坐在浴室的阳台上,透过窗户,望着它们,却不知道它们是在守望还是无奈地老去,被岁月吞噬尽最后的残骸。 我抚摸不出它们身上的疼痛,光滑的表面,不知道多少人曾经如我一样把手掠过它们的额头,最后怅然离去,只握着一缕历史的风,却又在随后的旅行中放飞。

  浴室外,是一座破损得几乎没有了模样的瞭望塔,据说是从前供贵妇人观宴所用,而对于来此几乎有些不分南北的我来说,这个瞭望塔却恰好成了我的坐标,不论在废墟的哪个角落,我都会找寻一下它,然后确认是否遗漏了一些场所。

  胜利帝国的 “胜利之屋”(Mahanavami Dibba)就在莲花宫的不远处,站在高台上可以远眺四周,Hampi城的风景一览无遗,尽收眼底,毗迦耶那迦罗帝国的历代国王就是坐在在这里观看游行和阅兵的,每年的达撒哈拉节(Dasahara)要持续欢庆九天,这九天国王都会在此与民共庆。 据说这个胜利之屋是克里斯纳德弗.拉加王远征奥里萨国凯旋而归时建造的。密集而有序的基柱空隙之间,都镶嵌着各式精美雅致的图案,印度人好像不喜欢留白,总要把所有的空间上都雕刻或者镶嵌上美丽的花纹或者图案。

  穿过两扇被毁坏的石门,沿着小径一路向西,就是哈扎拉.拉姆斯瓦密庙(Hazara Ramaswami)。据说Hampi城原来是珂斯辛达Kishkinda,即猴子的王国,现在这里常常是成群结队的猴子穿越在石头与石头之间,仿若这里依旧是猴子的王国。而这座寺庙内雕刻的罗摩衍那神像就记录了这方面的神话故事,这里也是国王敬神的秘密所在。

13楼


  因为岩石陡峭,车子已经不能继续前行,所以司机约定好在这里等候,在三个小时之后,我们返回。这一路,就要去往猴王哈努曼的神庙了。当然,三个小时的脚程并不轻松,艰难不是来自路途的遥远,而是来自高温的气候,烈日之下的跋涉,是一种对体能和意志的考验。

  这一路上,其实遇见了很多苦行者(TAPAS)。苦行者在印度是最受尊敬的,很多人也都通过这个苦行脱离原来的低种姓身份。在北方的苦行者就气候来说,都比较得天独厚,苦行的程度较之Hampi这个地方来说,已经算是极乐之所了。

  这些苦行者盘踞在这些巨大的卵石之间,神态自若,我们经过他们身边,也恍若无人一般。酷暑炎热于他们好像是并不相干的事情,也或许他们已经进入了“梵我化一”的状态。印度教徒毕生以追求这种最高境界为目标,在这方面达到很高修为的人是极其被尊重的。这是对生命和精神的自我挑战,需要具有坚韧与顽强的意志力才能完成,把个人的物欲完全封闭起来,在自我折磨与环境的折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意志力,不断地向更高境界推进。

  苦行的人相信,人是可以激发内在潜能的,能激发出巨大的能量,进而让生命得到净化。这是和那些在寺庙之中修行的人截然不同的另一种途径,这条路更充满了艰辛,在极端的恶劣条件下,挑战人体的极限。这多少有些匪夷所思,对于我这样的俗尘中漂游的人来说,这些自我虐待,有些残忍过了头。尽管,我们也并不少的遭受着来自自身,或者他人的摧残折磨,但是这些在客观上都是被迫行为,而非自愿行为。

  我多少不能体会他们精神的实质,但是,我却为他们这种精神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形态而感染着,感动着。所以,我理应给与他们崇高的敬意。他们也给了我精神上的鼓励,让我对前面的路有了一些信心。

  因正值南印度的旱季所以雨水较少,通格巴德拉河(Tungabhadra)的水位已经降得很低。大块大块的鹅卵石裸露出来,历经万年的冲刷,早已经光滑圆润如玉,只是阳光照射在这些石头上反射的光热,使得即便在河边,也热得让人大汗淋漓。成龙的电影《神话》中,那头大象戏水的地方就在这里。一些女人拿桶舀水,然后自头顶浇灌下来,浑身湿透,婀娜多姿的体态更显丰腴与性感。孩子们干脆都扎在河水中畅快地游泳,皮肤在河水的浸泡中更加黝黑发亮。看见我们来了,口哨声在河面上飘荡,此起彼伏。一时之间,我们也跟着吆喝了起来。因为岸这边供摆渡的大笸箩已经悉数送游客到了对岸,所以我们只能在这边稍微等一会。

  很多妇女会把她们在河里洗好的衣服就地铺在平整的石头上晒,没等多久这些几米长的衣裙干了,也就在她们晒了两轮的功夫,我们就搭乘上了返回的大笸箩。

  这种大笸箩为何能被用来摆渡,我不知道其原因,因为它的不安全性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人分坐不均匀时,侧翻是很容易就发生的。当然,还有更恐怖的是,它会渗水。在大笸箩离岸没有多久,河水就慢慢浸了进来。我们马上要求返回,但是摆渡的人说没关系,不会下沉的。在胆战心惊中,已经没有多少心情去欣赏河两岸的风景,就是白鹭飞翔,也都提不起兴致,毕竟到达对岸需要近20个分钟。

  沿河两边都是一些废墟遗迹,一些低矮的石房还没有被完全破坏,就成了一些鸟雀栖息的家园,枯枝烂叶搭盖在那里,倒也有几分的温馨。

  提心吊胆,终于到了岸上,我们的鞋也几乎湿透了。因为回程也是需要乘坐它,所以我们坚决要求他们涂上新的防水层。摆渡的印度男子看着我们直笑,指指石岩上正晒着的大笸箩说:还有新的。当然,我们是半信半疑的,因为就是那个正晒着的大笸箩好像也不那么防水的样子。不过,来去只有这一条路可行,我们也并无其他办法。

14楼


  从河岸边往丛林中走,是一个可以望见的村落。

  河床干涸之处,那些支撑引水的石管水槽的柱子光秃秃地裸露在那里,潦倒落魄,有沧海桑田巨变的感慨。还有一些断垣残壁稀稀落落横卧在河床上,不复当年青山绿水撒欢着轻歌一路流淌的静美,几多辉煌,终成眼前的沦落,人类对生产力的巨大破坏,让人胆寒,我们在创造着,是为了更大的破坏着吗?这是否就是废墟遗存的理由?

  罗马可以成为废墟,那么Hampi又如何能够幸免?罗马可以重建,Hampi却成了被时光彻底遗忘的耄耄老人。都有着世人瞩目的废墟,一个依旧享受着现代文明的辉煌和繁华,一个却被品味着被现代文明遗弃的冷落和孤寂。

  可以忍住一些感慨,却不能拒绝不邀而致的忧伤。他们存在过,他们又消失过,他们顽强地把自己生命的痕迹烙印在了这个土地上。

  在Hampi村庄并不多,尤其是在这些乱石堆中,村庄稀少到稀奇。因此路经的这个村落就要人尤感珍贵。河岸边上的这个院落,其实更像一个富贵人家的别墅,丰田的越野车停靠在大门口,院子的门是敞开的,里面种植了各种花草,美丽异常。高声叫了几声,里面并没有人应和。本想放弃,但是又被里面怡人的景色所吸引,于是又踱步进去看了几眼。对于印度人来说,其实他们并不介意陌生人的闯入,因为他们天生的友善平和,让他们可以平静对待一切。

  当然,因为没有主人在,也只能匆匆离去,但是这个大院子里幽静恬淡的环境,让我却真的艳羡几分。

  穿过村庄,这里的孩子一路跟随,直到我们走出村口,还依依不舍,追问着我们的名字,来自哪里。这个村庄好像还实行长老制度,因为正好赶上他们在议事会的厅堂上讨论事情并结束会议。参加的人年级都是很大的长者,应该是在村中威望较高的。

  走过两个村庄,爬上几百个台阶之后,就到了白色的哈努曼庙。说起哈努曼,应该是中国人还算比较熟悉的印度神话故事中的神了。我最早接触的印度神话,应该就是哈努曼的故事。他上天入地,神通广大,几乎无所不能,与我们国家的孙悟空有异曲同工之妙。吴承恩的《西游记》取材自大唐高僧玄奘西行印度的回忆录,那么他描述的关于印度神话史诗《罗摩衍那》中的一个猴王哈努曼,应该很容易被借鉴去演变成新的神话人物形象,而他们彼此之间很多相通之处,也让人觉得两者实为一人比较顺理成章,其实这些人物不属于中国本土产的,并没有什么可耻的,善良与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那么一个代表这样力量的人物被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接受和认可,应该是人类精神共同珍惜的财富呵骄傲,没有必要为此而争辩不休。是哪里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崇尚着他所代表的精神。在本质与表面之间,往往截取皮层把最为重要的内核抛得干干净净,这未尝不是一种让人惋叹的悲哀,或许人类的战争能够生生不息,也就在于这些争一尺之短长的义气而以。

  村民说,哈努曼庙年代比Hampi古城还要古老,猴王哈努曼就诞生在这个山顶,而这个山顶,除了石头就是石头,那么与孙悟空自石头中诞生何其相似。他因为替罗摩找回被魔王抢走的妻子悉多而被供奉建庙。他也是印度众神之中,人们最为喜爱的神之一。

山上,最多的自然就是那些长尾叶猴,也叫哈努曼猴。多得数不清,感觉来到了花果山一般,这里是猴子的天下。不过这些猴子很友善,或许是常年与人共处的原因,他们并不躲闪,而且会跟你嬉戏玩闹。寺庙的空地上种植的鸡蛋花,已经开得娇美明艳,寺庙里的一个小男孩给我摘了几朵,插在我的发髻。

  寺庙并不大,里面显得有些局促,如果真是孙猴子在里面,怕早就憋闷坏了。一些妇女坐在门口闲聊,这是印度常见的景象。印度小媳妇很多,这些女子中有一个怕才十足十八,可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看着她左手一个,右手一个,我有些心疼她。

  寺庙本身并不那么吸引人观赏,但是站在这里,几乎是Hampi最高处了,一眼往下望,苍茫一片,原来看着精美细致的建筑,如今如同乱石细碎地散落在各处,一切的过去与现在都变得更缥缈,更没有踪迹可以追寻。

  也许所有的故事都是发生,发展与结束,这是永恒的定律,如同人的生命,有生就有死亡,废墟,从辉煌走向衰落,也就是如此而已。可是,我在面对这么庞大的一座废墟之城时,我的心还是会震撼,还是会疼痛,还是会在过去与未来之间不断的游走。

  可是,没有废墟,那么我们就不知道一些文明的沦落是多么的可怕,那么未来就更没有可以值得期待的希望。因为废墟的存在,因为过去的记忆不断的刷新,因为苦难的不断累积,,我们更为强大强盛,更有了超越于前人的力量,这就是人类可以不断向前的原由吧。 

15楼
我们眼中的废墟,却是他们心灵的家园。。。。。。这种感觉,只有像苦荷这样的有心人才能体会得到。
16楼
欣赏了。胜地的浏览,心灵的涤荡,读来总让人深深地咀嚼和回味!
17楼
谢谢大家的鼓励 :)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2305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