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董高生先生作品选读

0楼
                          人性论
    人性论,40年前是个敏感的话题。那时候,只讲阶级性,不讲人性。你要讲人性,便批判你搞阶级调和。那究竟什么是人性呢?我的理解,应为人所共有的自然属性。即孟子说的名利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奇怪的是《辞海》中竟没有这个词条,只有关于“人性论”的解释:人性论即撇开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去解释人的普遍的共同本质的观点和学说。这解释无疑是无比正确的。关于人的本性,有“性善论”与“性恶论”之说,王应麟的《三字经》说:“人之初,**。”其实之人初,无所谓性善性恶,襁褓之中的婴儿,根本没有善恶是非的观念,常见小儿夺去别人手中之食塞进自己口中,这只是他身体本能的需要,不能认定是他在作恶,他哪里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只要是人,他们之间便有共性,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心、怜悯心是确实存在的,这就是人性。生活中,我们指责某个人“毫无人性”,一点人性也没有,就是对这个人品质的最大否定和鄙视。而泯灭了人性的人肯定是屙血尿脓的坏家伙。
    40年前,人性论的被批判、被否定,主要是为马克思的阶级性和阶级斗争学说张目。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在阶级社会中,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人性是有阶级性的,只有阶级的人性,没有超阶级的人性。此谬论也,分阶级的人性是阶级性,不是人性,超阶级的人性才是人性。按照老马的观点,社会中的许多现象是无法解释的。文革中,更是愚蠢地把“人性论”、“人道主义”、“平等博爱”、“自由民主”等人类美好的东西都奉送给资产阶级,好像只有资产阶级才有人性,而无产阶级是不需要人性的,于是,种种非人性的暴行公行于世,善良的人大受其害,而人们却不以为忤、习以为常。在这种社会状态中,阶级斗争邪说横行无忌,已成为一种扫灭异己手段,制造阶级对立,煽动阶级仇恨,已造成了灭绝人性的恶果。
    其实,人们心里都很清楚,阶级斗争,不抓不灵。抓之使灵,是政治需要,并不是阶级斗争的普遍存在,而是人为挑动。那年月,许多人被处决,其实他罪不至死,但这是阶级斗争的需要,虽然他们为阶级斗争献了身,但他们并不是英雄,而且还祸延子孙。因此,阶级斗争严重破坏和谐稳定,成了阴谋家手中的利器。
    在不讲人性的文革年月,兽性横行,人莫予毒。人有时的乖常行为,野兽也是自叹不如的。我曾在《书屋》中看到一篇文章《人不如禽兽》,写得很好。禽兽要生存,自然形成一条食物链,以保持生态平衡。弱肉强食,是铁定的“丛林原则”。但人类社会不是丛林,禽兽之间的强弱相食,吃了你目的也就达到了,一切随之结束。而人类比禽兽“高明”,他会叫你不得好死。禽兽绝不会给你上老虎凳、灌辣椒水,剁去四肢,装入罐中,制成“人彘”,叫你死不了,活不成。那老虎捕食黔驴,也只是“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对于人出手的那些损招,禽兽是永远不去学也学不会的。
    多年来,人们在批判社会事物及现象时,只用政治标准,不用是非标准。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就要反对。至于敌人拥护的和反对的是对是非,都无关紧要。即不论是非标准,假如敌人反对嫖娼,那我们是不是就要猛娼、狂嫖?以针锋相对!
    人性一旦被打上阶级烙印,那就不是人性了,老马说人性只局限在同一阶级中,只有同属一个阶级,才会有同情心、怜悯心,有人性,只有同一个阶级才会产生爱,没有超阶级的爱,此真荒谬至极。武则天与太子李弘同属统治阶级,且是亲生母子,他们之间只能有阶级的爱,怎么会有谋杀呢?李弘被毒死后,武则天杀姊屠兄,新太子李贤心存畏惧明哲保身,他写了著名的《黄台瓜辞》以讽喻母后“该缩手时就缩手”,许多中共高级干部,出身贫下中农,但他却娶了地主的女儿甚至小老婆,这算不算超阶级的爱呢?贾府的焦大不是不爱林妹妹,只是他聪明,知道这爱不会有结果。
    人性论与阶级性是两码事,只有超越阶级的人性,才是真正的人性,处理社会上的人和事,只能讲义利标准、是非标准,而不应讲什么政治标准、阶级标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误人不浅,它只用简单的一条线,就永久性地把好人坏人给界定了,而且是终身制,这是十分愚蠢又荒唐的,地主阶级永远都是坏人,贫下中农永远都是好人,形而上学之至。地主对贫下中农仁爱的事例很多,并不是所有的地主都是狼。贫下中农之间的”打孽”现象说明,同一阶级之间的斗争也是很激烈,也很残酷,也很白热化,凡事不能一概而论。
    人性超越阶级的事例很多,京剧《金玉奴》最为典型。穷秀才莫稽中进士后,嫌弃救过他性命的同阶级女子金玉奴,心生歹心,将她推入江心。金玉奴却为不同阶级的大官僚所救并收为义女。一位朋友讲了一个文革中的笑话:一个入伍不久的战士救了一个落入河中的老太,部队拟表彰他,不料群众反映,被救的老太是个地主婆,表彰只好作罢。朋友笑着调侃说,这个战士在下水前,应该先喊话:“喂,你家是啥成份?”成份不对,就不用下水去救。这样做,人性虽然丧失了,但阶级立场站稳了。
    在阶级斗争谬论的煽惑下,人性已退到不能再退的地步。1957年,工商界、文化界、教育界、学术界的许多精英纷纷落入阴谋圈套,被打成右派分子,成为专政对象。这时,阶级性又被祭出来破坏家庭,许多夫妻被迫离婚,父子被迫断绝关系,一人获罪,父母妻子儿女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均不敢施以援手。而“阶级立场不稳”也同样使人惧之如虎,亲情不得不退让,文明中华出现了许多绝情绝义的事。可见,在阶级斗争的淫威下,人性是多么软弱。
除了“阶级立场不稳”这一紧箍咒外,还有一条,即“对阶级敌人的仁慈就是对人民的残忍”,这一招厉害得很,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害怕引火上身,迫使不少人宁肯残忍,也不讲仁慈,于是落井下石,上楼抽梯。在专制体制下,成为有效保护自己的手段。
    文革是反人性的特殊年月,黑白颠倒,是非混淆,善恶不分。明明是倒行逆施,却偏偏叫“反潮流”;明明是牛鬼蛇神横扫一切,却偏偏叫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明明是毁灭文化,却偏偏叫“文化革命”。作为“十年浩劫”的文革虽结束了,但流毒并未肃清,有时还能混淆人的思想观念。
    改革开放30年来,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阶级斗争已被取消,但有的是非观念并未理清,所以,本文带有一定的启蒙色彩:人性需要回归,人性论应当肯定。我不能想象人一旦丧失了人性,那他离野兽还能有多远。
1楼
                                    生怕情多累美人
    郁达夫先生有一联语: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细品这两句,觉得“酒醉鞭名马”与“情多累美人”有点风马牛。郁先生之多情,是出了名的,仅从其追求美女王映霞足可见其一斑。但说情多能累美人,也有点说不过去。美人何惧情多?美人对自己所爱之人,不唯不嫌情多,而是多多益善,惟恐其不多也。郁先生的“生怕情多”,当然要“节用”,既节用,想必美人是不累的。很有点怜香惜玉,但其有点外行,真的怜香惜玉,正宜多用情耳。
    近读陈传席先生的《悔晚斋臆语》,却把达夫先生的首句记为“只因情多累美人”,这“只因”与“生怕”,意思大相径庭。“只因”是美人因情多已经累了,而“生怕”是怕用情之多,使美人感到累。这一对联嵌于郁达夫的《钓台题壁》诗中。原诗是:
    不是尊前爱惜身,佯放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
    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凭我的记忆力,“生怕情多累美人”是断然不会错的。
    郁达夫真的是“生怕情多累美人”吗?作诗而已。请看郁先生的另一首诗:“左家娇女字莲仙,累我闲情赋百篇。三月富春城下路,杨花如雪雪如烟。”原注有“十三岁秋九月遇某氏于剧场,有诗,不存集中。”诗人早慧,亦早熟,13岁便有了“关雎”之思。他说的在剧场遇到的某氏,吾恐即这位字莲仙的左家娇女。想必此女别有风致,引起诗人的关注,闲情竟能赋百篇之多。这莲仙累不累呢?不知道,但诗人是很累的。诗人再有才,这百篇小诗写下来,也绝非易事。若这“百篇”并未转达到莲仙手中,又若是落花有意而流水无情,一笑置之,这莲仙是肯定不累的。郁诗人也真够多情了,剧场中的一次偶遇,便能生出许多情丝,真才子风流也。
    但“美人累”,会不会呢?会的。今人曾有“爱情疲劳症”一说。恋爱之初,两情相悦,海誓山盟,要死要活,蜜月已过或数载之后,情爱必当稍减,此人情之常也。“美人累”不怕,怕的是“美人恼”。苏东坡有一首《蝶恋花》,记他曾路过一富户的花园之外,有几个女子在园内打秋千,秋千荡过短墙,如玉女飞天,一起一落,“飘扬血色裙拖地,断送玉容人上天”(僧惠洪诗),苏轼伫立凝视,看得发呆,他接着写道“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总被无情恼”。这无情恼,便是美人不高兴了。你想,几位佳人正玩在兴头上,突然发现墙外一位“长髯男士”正在目不转睛,兴致顿减,一哄而去,便声息不闻了。这苏轼虽为文豪,但形象却不敢恭维,面长多髯,且个头不高,不宜引起佳人兴致也。冯梦龙在《苏小妹三难新郎》中,说到苏氏兄妹互嘲的事。苏小妹额头突出,洛阳人称“奔颅头”。东坡嘲其妹曰“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苏小妹反唇相讥,嘲其兄面长,曰“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双方都极善夸张。此乃笑话。而苏轼的《蝶恋花》,只是一个小小的现场报道,很真实。但即使苏轼是一位“玉面郎君”,而秋千上的美人,一瞥而已,也绝不会对他投以“多情的微笑”也。
    行文至此,便当结束,但关于多情寡情,陈传席先生有一番论述,说得有些道理,附录如下,略作参考:
    今人无情者多,有情者鲜,势其必然也。陈眉公云:“多情必至寡情。”吾每读其《小窗幽记》,则必驻目于此良久,何哉?盖多情人所钟情者必多,故不专。若所钟者一,则所需钟情者亦须专一,则多情者必转而至寡情,此其一。出与入必至平衡,多情人亦需他人多情,他人情不足,则冷多情人之心,心冷必转而至寡情,此其二。情最难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夕,多情人处处用情,情尽则自寡也,此其三。纳兰性德词云:“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我言,世间唯情之一字,最难索解。至语也。
2楼
拜读两篇好文章。
几十年阶级斗争,人性惨遭蹂躏,今天人们的冷血是恶果。
情为何物?“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名人“平生无憾事,惟一爱女人。”百姓男欢女爱争风吃醋……上天造了男人女人,又造种种性取向,因为情?

 
 
 

 
 
 
3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蕭振[/u]发表的内容:[/b]

拜读两篇好文章。
几十年阶级斗争,人性惨遭蹂躏,今天人们的冷血是恶果。
情为何物?“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名人“平生无憾事,惟一爱女人。”百姓男欢女爱争风吃醋……上天造了男人女人,又造种种性取向,...[/QUOTE]
读一本书,认识一个人,多交一个朋友,值得!
谢谢萧振老师悦读!
4楼
                                幻想诗
    人不时会有幻想,若幻想以梦为载体,则又称为梦想。梦人人都会做,不待人教也。梦想有时会十分美好,美好得叫人不忍醒来。特别是境遇不好的人,一梦醒来,一切照旧,好不沮丧。现实无疑是一张网,在现实中,你想上天入地,谈何容易。所以进入梦中,纵其所如,作一些非非之念,聊补人生的缺憾,亦为乐事。尽管梦境为虚幻之境,但人还是希望在帷帐之中,来一点幻想。且说清代有《幻想诗》15首,写得十分精彩。作者为胡大川,字作舟,四川人。他是嘉庆举人,一生无闻,只有这《幻想诗》15首传世。光绪年间,其孙携乃祖《幻想诗》赴日留学,倍受日本汉学家推崇。清末著名书法家潘龄皋曾书之,诗书俱美,更见重一时。
    此诗我以前仅见数首,深以为美,后广为搜罗,竟尽得之,阅后大为叹服。《幻想诗》之名,前无古人,后亦无来者,自胡大川始,自胡大川终。他的功绩,是为旧体诗又新开了一个门类。胡氏为举人出身,吾揣其家境贫寒,故举业之后,或无力上进,或名落孙山。遂灰其志,做些《幻想诗》聊以自慰。其名遂掩,不为人知。从《幻想诗》的写作技巧看,此公当是老手,因为诗里体现着他的学识,精通音律,典故也用得湛熟。其想象之丰富,倍于常人。我觉得,他一生不可能只做这15首,但流传的也就是这15首,只这15首,便可使他传名。他的《幻想诗》在国内原己无传,今传是从日本反馈回来的,是海归若不是其孙将乃祖之诗携往日本,恐怕今天我们已无由知道这些诗了。
    胡大川的《幻想诗》,顾名思义,写的全是幻想,飘渺虚无,但全是人们实现不了的美好愿望。惟其实现不了,愈显得美好。虽出自胡公笔下,却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审读其全诗15首,知道他写此诗是经过精心铺排的。第一首为开篇,点明主旨,第十五首为收束,乃其尾声,幻想一番之后,复又回到原点。先看开篇第一首:
浮沉道力未能坚,世网撄人只自怜。
四海应无极乐国,九霄岂有寄愁天。
无聊一作非非想,适意真堪栩栩然。
谁解古今都是幻,大槐南畔且流连。
    道力未坚,世网撄人。四海无极乐之国,九霄无寄愁之天,作者焉能不知?只不过“无聊一作非非想”,如果这些非非想能够称心如意,那自然会心神俱美。而古今幻想,并非谁都能解,于是,在大槐安国之南畔,且自流连,效淳于棼先生,来一次南柯之梦。由此,幻想便如一幕幕电影,迭次展开,梦境已入,浮想联翩而至,精彩纷呈。作者怎样驰聘自己的幻想呢?请看第二首:
倒影中间万象呈,思偕列子御风行。
上穷碧落三千界,下视中华二百城。
月里求将不死药,洞中观尽烂柯枰。
只愁高处清虚极,又惹离愁暗暗生。
    胡公的第一幻想,很简单,是想与列子一道,御风直上,作太空旅游。“上穷碧落三千界,下视中华二百城”,去月宫里去求不死之药,到烂柯山看神仙下棋,此乐何极。“月宫求药”“烂柯观枰”二典系通典,不加释义。用此二典,恰到好处。且随着胡公思绪,往下再走:
生不愿为上柱国,死尤不愿做阎罗。
阎罗点鬼心常忍,柱国忧民事更多。
但愿百年无病苦,不教一息有愁魔。
悠悠乘化聊归尽,虫臂鼠肝皆太和。
    作者虽有幻想,但不愿做官,所以,“上柱国”也不稀罕,尤其不愿在阴间当阎罗王。既嫌上柱国忧民事多,又讨厌阎王点鬼的残忍。那么有什么愿想呢?“但愿百年无病苦,不教一息有愁魔”,我最欣赏这两句,立意高妙,对仗也工。百年无痛苦,不受罪还省下许多医疗费。愁魔一时一刻也不要光顾,整天乐呵呵的,多美。连虫臂鼠肝等些小之物,也让它们安安康康。第四首写得最好、最痛快,请看:
购得益州十样笺,表将心愿达青天。
好花常令朝朝艳,明月何妨夜夜圆。
大地有泉皆化酒,长林无树不摇钱。
书成却待凌风奏,鬼怨神愁夜俏然。
    我说这一首最好,是指作者真能发愿,又真能想象。诸位看中间两联:好花,明月,美酒,金钱。看花赏月,不惟作者悦目赏心,天下人皆悦目赏心也。令人兴奋的是,大地上所有的泉眼都能涌水为酒,酒鬼们怎不手舞足蹈。林中的大树都变成了摇钱树,轻轻一摇,白花花的银钱像落叶一样往下掉,那些赌徒们还用熬眼磨屁股在那里摆方阵吗?这比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诱惑力还大,快哉快哉!
    前4首,已经上天、入地、遨游天空、身闲、安逸、无病、无愁、有酒、有钱,你还想些什么呢?别知足,往下看:
求将玉杵事非难,拟买名姝列座看。
红线隐娘为剑客,班姬谢女作衙官。
珠悬甲帐天不夜,肉代屏风雪不寒。
有梦莫离巫峡上,时邀神女云雨欢。
    怎么样?渐入佳境了吧。光有金钱美酒,没有美女哪行!大凡妄想之徒,思路没有不往这条路上拐的。“求将玉杵”,典出《蓝桥记》,书生裴航玉杵捣药百日,娶了仙女云英。你想,娶仙女做老婆还能“事非难”,还要“拟买名姝列座看”,列座看,当然不是一个。还要红线、隐娘这两位侠客来当保镖(红线、聂隐娘都是唐代传奇中的侠女),这还不算,还要邀班昭、谢道韫这两位才女来衙中日夜相陪。“珠悬甲帐天不夜”,既然天难夜,这甲帐悬的当然是夜明珠。“肉代屏风雪不寒”,有本作“玉代屏风”,若从艺术角度,“珠悬甲帐”与“玉代屏风”,对仗工稳。但从意思上揣摩,“肉代屏风”比“玉代屏风”要好,因为后三字为“雪不寒”,只有肉代屏风方能雪不寒。你想,大雪封门,锦帐绣幄,“软玉温香抱满怀”,寒意可消,虽雕漆屏风,也不及此,饶舌了。然而作者犹感不解渴,有梦还要到巫山高阳台上去做,好邀巫山神女,作云雨之欢,此梦当然可与楚襄王比美了。(典出宋玉的《高唐赋》)且此前已求得月宫不死之药,这“欢会”也就无穷期了。再看第六首:
人世忧危亦屡惊,当为造化剖权衡。
崎岖尽使五丁铲,沧海都教精卫平。
千里离人思便见,九泉眷属死还生。
更能海上祈仙术,飞剑遥遥斩薄情。
    世上忧危,道路崎岖,都教五丁铲平,很有点为民造福的意思(五丁,乃蜀国的五位大力士)。至如沧海都叫精卫填平,这却有点可怕,地球都变成陆地,这还了得,所以此一幻想,莫使实现也。“千里离人思便见,九泉眷属死还生”,很有人情味,但这两愿已经实现了一愿,今天有飞机,高速火车也能朝发夕至,离人虽隔千里之遥,当天便何相见了。第七首:
谁将浊世返鸿蒙,万物齐归浑噩中。
无事寒衣并饥食,有何豪富与奇穷。
一双笑眼常无泪,百岁童颜不作翁。
更愿化身千万亿,旱为霖雨暑为风。
    作者真乃宽仁厚德之人,不只顾自己一生荣辱,还能由己及人,寒则衣,饥则食,世上还分什么豪富奇穷?一双笑眼从无悲戚之泪,活到百岁还是个童颜。身化千万亿,大旱时变为甘霖,大暑天变为缕缕清风,能为天下人着想,作者
境界之高,令人钦敬。再看第八首:
闻道佛家智慧光,虚无飘渺在何方。
求他方便施航渡,许我聪明过斗量。
揭天掀地为事业,翻江倒海泻文章。
自怜根器终平钝,安得西江洗肺肠。
    此首言佛家虽虚无飘渺,而智慧之光,普照四海,求他方便时,施航为渡。作者唯一念想,是把自己变聪明些。“揭天掀地为事业”,是大事业,这大事业千万不敢是谋反,这事业一干,非把你这富于幻想的脑袋给割下来不可。“可怜根器终平钝”,乃自谦之语。因根器平钝,自然想到“安得西江洗肺肠”。此典出自《新五代史• 王仁裕传》:“尝梦剖其肠胃,以西江水涤之。见江中沙石,皆为篆籀之文,于是文思益进。”把肠肺用西江水一洗,便文思浩瀚,聪明无比。若果有此法,今天的学子在高考前也效此法一用,顷刻便天下尽为大学生了。再用西江水作“涤心”一试若何?使天下坏人经此“涤心”,皆变为安分守己的良民,岂不令政府省心。再看第九首:
生不愿封万户侯,何曾一愿识荆州。
治生李氏千头橘,卧客元龙百尺楼。
闲与赤松弄明月,醉骑黄鹤到沧州。
乾坤啸咏观光景,阅尽沧桑四海游。
    此首前两句用李白《与韩荆州书》的故事,“白闻天下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李白与韩荆州书,是望其汲引的意思。但作者不是仕宦中人,明确表示,从来就没有想到过要识韩荆州,即不愿走门径而步入仕途。“治生李氏千头橘”,又用一典,即“千头橘奴”的故事。古代一地方小官李衡,由于妻子专横霸道,好吃懒做,家道日益衰落。儿子都是读书人,无谋生的本事。李衡背着妻子在武陵购置田地,修建房屋,种下千棵橘树,请人代管。直到临死时,李衡告诉儿子,令他们去接管,作为谋生手段。此乃劝世人为子女计,预为治生之术。“卧客元龙百尺楼”,亦为一典,用陈元龙(登)高卧百尺楼拒客不见的故事。不见俗客,不与世事。
    前九首至此,不再一一细述。敝人费力,读者费时。余诗我将附于文末,读者可自琢磨。今要说说第十五首,即最后一首:
寓行宇内复何常,几见乘龙入帝乡。
须信朝荣还夕悴,妄分遗臭与流芳。
白云苍狗成千古,意马心猿遍八荒。
一念忽回腔子里,依然瘦骨倚匡床。
    这一首为《幻想诗》的收尾之作。人生朝荣夕悴,锅是铁打的,自然规律谁能超越?白云苍狗,自成千古。意马心猿,已经遍历八荒。许多美好,瞬间化为乌有。从灵魂出窍,神驰六合,到黄粱梦醒,一念回归胸腔腹腔,我还是我,依然瘦骨嶙峋,徒倚匡床。高亭大树,神仙洞府,烟消云散,茅屋草蓬,身在其中。列座名姝,皓齿蛾眉,杳然无踪,黄脸婆子,老妻在焉。如南柯太守淳于棼,《邯郸记》中的卢生,大梦初醒,黄粱未熟。回归现实,还是老老实实地做人吧。
    幻想是人人都有的,企盼美好,无可指责。只要不损人,不触犯刑律,尽可去追求。即是痴心妄想,付之于梦,过一把瘾,也无大妨。世人能免俗者寡,幻想所及,无非是酒、色、财,福、禄、寿。福禄寿有点光明正大,故古人有联:“福禄寿三星高照,天地人四海同春。”但三星高照,也不能遍及天下人,禄,为做官的人拥有,岂天下皆能为之?寿,就更令人捉摸不定了。贵为天子,色财福禄尽可得之,惟这个寿字,他却做不了主。你喊他万岁、万万岁,他却连万岁的百分之一也得不到。秦始皇到海上求不死之药,哪承想回来便死在路上。酒色财虽说有点阴暗,所以人往往于暗中求之。此三字不是不能拥有,但能否长久却要打个问号。功名既成,荣华炫目。驷马高车,一呼百喏。姬妾满前,笙簧盈耳。广厦万间,田连阡陌。百病不生,长生不老。人之大欲也。但高则危,满则溢。还是饭不过三碗,居不过六尺,此最安稳也。纵观胡大川的《幻想诗》,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看,写得真好,此人有才,但命局如何?“瘦骨匡床”而已。我不嘲其无能,今日与此翁同命者,何止万千!但能娓叙缕述者,胡大川一人而已。其中“好花常令朝朝艳,明月何妨夜夜圆”、“天雨霜雪皆玉粒,家藏铁石尽黄金”、“大地有泉皆化酒”、“长林无树不摇钱”、“百岁严慈俱健在,一家昆季总名流”、“一双笑眼常无泪,百岁童颜不作翁”、“但愿百年无病苦,不教一息有愁魔”、“千里离人思便见,九泉眷属死还生”、“珠悬甲帐天难夜,肉代屏风雪不寒”,这一类句子,并不是天下诗人写不出来,盖未曾想到也。我若有暇,也当效此体写15首,献于诸君之前,若何?
附《幻想诗》第十首至第十四首
纷然众庶总平生,何事啾啾叹不平。
功似韩彭全首领,才如李杜尽科名。
拙为奴隶工为主,奸者诛夷贤者荣。
一一升沉无倒置,千秋哪复虑兵争。
瓮里醯鸡局促深,吾将度世一高吟。
鬼为驱使神为役,火不能焚水不沉。
天雨雪霜皆玉粒,家藏铁石尽黄金。
无生无灭亦无相,且看沧桑变古今。
半生生计蛀鱼间,茅屋空虚尽掩关。
何日图形来版筑,一朝感梦赐铜山。
金莲玉女扶归院,铁券丹书许放闲。
更乞君恩如贺老,烟波一棹镜湖湾。
遭逢圣世复何忧,所喜天伦乐事稠。
百岁严慈俱健在,一家昆季总名流。
娶妻必似宋之子,生子当如孙仲谋。
婢亦知书奴爱主,此欢端不让王侯。
书生骨力本无奇,快景思来亦解颐。
天下诸缘如愿想,人间万事总先知。
千金倒橐存知已,一剑诛仇结义儿。
闲与青州刘跛子,年年洛下看花时。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3281 seconds wid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