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乡音寄亲情,烙印嵌脑海》(散文)

楼主
[原创]:《乡音寄亲情,烙印嵌脑海》(散文)
乡音寄亲情,烙印嵌脑海

艾华


中国各地方言繁多,不利交流沟通,显然已经和现代信息社会脱节,所以我十分赞
成大陆推广普通话、台湾推广国语、和新加坡推广华语的运动。也只有这样,中华
民族才能够早日同声同气,进而同心同德,共创美好未来。

但是,我同时也坚决反对当局在推广普通话、国语的大前提下,消灭本土文化,不
管这个本土文化是南腔还是北调,是闽南话还是京片子。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谁没有故乡?谁没乡音?中国人说落叶归根,鸟倦知还,其中
就包含了对生我养我那片土地的思念和对本土文化的认同。

所以,北京人一回到北京,就要抡圆了舌头,大放京腔。上海人一步上黄埔江畔的
十里洋场,自然便会吴侬软语。省港同胞一踏足港穗两地,自然就会纵情白话(粤
语的别称)。

梦牵魂萦,乡音情切。

到了海外,说共通的英语和普通话的场合多了,偶见老乡,便会叽叽喳喳,乡音四
起。只要不是目中无人,影响他人,却又何妨?

当然口头语言文化的差异仅仅是表面的、狭义的。从广义上来说,我们族内的文化
差异,还反映在历史年代和我们的周边环境上。有些东西,早就已经浸透到我们的
灵魂深处,千丝万缕,剪不断,理还乱。

每当听到周旋、邓丽君、苏芮的怀旧歌声,我们的上一辈,又有谁不会怀念起三、
四十年代的岁月?每当听到“中华民国颂”,很多台湾朋友,都会忆起蒋公中正先
生当年誓言旦旦、萌志要反攻大陆、精忠报国的豪言壮语。

笔者生活过的地方比较多,烙印自然就复杂一点。

每当听到“我们走在大路上......”那抑扬的歌声,精神便会奋亢。一听到“一条
大河波浪宽”或者“洪湖水,浪打浪”的优美旋律的时候,心胸自然变得宽广。另
一方面,郑少秋的“小李飞刀”或者是汪明荃的“万水千山总是情”,同样能够令
我壮怀激励、荡气回肠。现在,每逢听到美国人唱“上帝保佑美利坚”这首爱国歌
曲的时候,我同样能够认同,并衷心祝福这第二祖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历史和文化的烙印,早已深印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和心里,与君同在,抹不去,永
相守。
1楼
愛花罵人不帶臟字﹗哼哼﹗﹗﹗
2楼
踢!Re:[原创]:《乡音寄亲情,烙印嵌脑海》(散文)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938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