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杨兴让著《红楼梦研究》

6楼
六、元春 迎春 探春 惜春 孙绍祖 夏金桂 夏婆 夏太监 北静王
在贾府的诸人名表中,除了前边所说的诸人外,剩下的就应该说是贾府的四大千金小姐了,这四位小姐就是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脂砚斋把四人之名批曰“原应叹息”。这四个人名含义之批,若按照四人的丫环抱琴、司棋、侍书、入画的“琴棋书画”这些人名配置组合来看,脂批的“原应叹息”含义也不无道理。
但是,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若按照其身份以及“三春争及初春景”的描述和其它有关内容来看,把她们四人含义理解为分期概念则更为确切。也即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在代表着满清政权由盛到衰以及到灭亡的各个时间分期。
元春代表了这个政权由兴起到极盛时期,这个时期被曹雪芹艺术化为元春被赐封为贵妃,这也即第十六回的“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不过在贾元春才选凤藻宫时,太上皇、皇太后竞下令准各外戚建造“省亲别院”以备贵妃省亲之用,曹雪芹借此之时写了“现今周贵人的父亲已在家里动了工了……又有吴贵妃的父亲吴天祐家,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
在此处,我不敢说“周贵人”一笔为多余,但吴贵妃一用却显得特别刺眼――曹雪芹在人名的谐音运用上,其人名卜固修为“不顾羞”,卜世仁为“不是人”,那么,吴天祐岂不更是谐音的“无天祐”了?
此处实为描写贾元春以及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吴贵妃实一个垫脚人物或干脆在为贾元春间色,那么此吴天祐(无天祐)岂非在咒骂贾元春之得时得势无苍天保祐了。
在《红楼梦》第五回图册中,贾府被描画成一座“冰山”,王熙凤被描画成“冰山”上的“一个雌凤”,贾元春又被“才选凤藻宫”,这一连串的描述也未免太直白了。
元春是贾府的鼎盛时期,下来该迎春这个第二时期了,曹雪芹把这个由盛大转衰的腐败时期转化成一个懦弱的迎春形象,这个的形象被曹雪芹艺术化为第七十三回的“懦小姐不问累金凤”。
要说到第二时期的迎春懦弱到如此不堪地步还算轻的,曹雪芹为了加速贾府的灭亡,又特给迎春选配了一个十分恶劣的丈夫,这就是第七十九回的“贾迎春误嫁中山狼”中描述的:“此人名唤孙绍祖”,“乃当日宁荣府中之门生,算来亦系世交”,其人“生得相貌魁梧,体格健壮,弓马娴熟,应酬权变”,其人又“现在兵部候缺题升”。
若果说曹雪芹给贾元春垫配了一个“无天祐”有些太直白了,那么曹雪芹给贾迎春选配了 “弓马娴熟,应酬权变”,又“现在兵部候缺题升”的一个“中山狼”则未免有些令人毛骨悚然了,这岂不临城下了。
实际上这些描述还在其次,更甚者则在“孙绍祖“一名。
“孙绍祖”当取典于《尚书.盘庚上》的“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绍复先王之大业底绥四方”一语,其名字乃为子孙绍复祖业之义。这里意思是指被推翻的朱明王朝的遗民们要象盘庚恢复祖业那样去恢复华夏古土。
在《红楼梦》里,可以说在诸裙钗中,在曹雪芹笔下,只有贾迎春很特别,只有她有一个完整的丈夫,只有这个丈夫有名有姓,只有这个丈夫履历清清楚楚,然而他却是这么一个人!
也可能贾迎春极无性格,或者说她是曹雪芹笔下最不受人们欣赏的一个人物,但是我们却不能低估她在《红楼梦》中所占的份量。
曹雪芹给贾府的第二时期选配了这么一个人物并其丈夫,贾迎春能不亡吗?
由于贾府第二时期的懦弱无能,随之出现了第三时期的改革式人物,这个人物就是第三春探春。探春的业绩与功用就是第五十六回的“敏探春兴利除弊”以及此回后描写的其它各个章节。
探春的改革图强实际上并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或者说是由于改革伤了某些人或某些群体的利益,于是引起了其庶母刁难以及其它某些人的反叛,这些被描写成为“欺幼主刁奴蓄险心”“降云轩里飞将召符”“判冤狱平儿行权”以及贾敬(假静)亡于此时。实际上,曹雪芹笔下贾探春这一改革时期正是贾宝玉的这一年的整个“生日”时期,曹雪芹又把贾宝玉的“生日”时间形象化为《春秋》。
惜春自然是贾府最后灭亡时期,或者是贾府灭亡之后的挽歌时期。这个时期被曹雪芹在曲子里演绎为“飞鸟各投林”的“落的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在对待贾府败亡的问题上,促成贾府灭亡的,就其艺术化的人物而论,绝不至在“兵部候缺题升”的“孙绍祖”,而且还有其它人物,这些人物就是夏金桂、夏婆以及夏太监夏守忠。
《红楼梦》描写的四大家族,看起来是四家,实际上是一家。也即只有贾府“假府”才是唯一的政权实体。薛家不过是皇权的象征,薛宝钗的“金玉良缘”、薛蟠的满洲王朝形象都是在贾府这个总体结构下进行演绎的。
薛宝钗被形象化为“雪中一股金簪”,薛蟠姓薛,自然归“雪”了。曹雪芹为了败雪,特给薛蟠配了一个“夏金桂”,这个夏金桂被曹雪芹描写为“一门老亲”。有关这一问题,脂砚斋做了下列批语:
夏日何得有桂,有桂花时节焉得又(缺一“有”字)雪,三者原系风马牛,金(“今”字之误)若强凑合,故终不相符,来此改运之事,大都如此,当局者自不解耳。
这是脂砚斋有关夏金桂的批语,或者再进一步说,是关于“夏”败“雪”的批语。
薛宝钗是“雪”中一股金簪,而贾府的另一个人物王熙凤则是 “冰山”上的“一个雌凤” ,由此可知“贾府”实乃是一座“冰山”。
当然这个“冰山”“雪地”还有一个方位成份,它在借喻满洲的寒冷冰雪覆盖的东北发祥地。
曹雪芹选用夏金桂是为败薛家的,那么关于贾府这座“冰山”呢?曹雪芹为了败贾府这座冰山,同样选用了“夏”,尽管贾府与薛家为一个统一体,但曹雪芹并未简单地只使用了夏金 桂,而还塑造了另外两个人物。一个是来自林黛玉房中的丫环藕官的干娘,此人名唤“夏婆”。
在宝玉“生日”中,黛玉房中的丫环藕官在清明之中公然在“尺寸之地”“祭亡灵”,这实际上是林黛玉在薛蟠“生日”中“泣残红”的继续和重演。不仅如此,身兼春燕之姨、何婆之姐、小蝉之外婆以及藕官干娘的“夏婆”又每每在贾府中煽惑闹事,可以说贾府一处未了一处又起的各处反叛,“夏婆”都起到了一个不可低估的作用。除了“夏婆”之外,另一个就是曹雪芹给元春配了一个“六宫太监”“夏守忠”。此人出现在第十六回。陪贾元春“才选凤藻宫”而出。其重点笔墨则写在第七十二回贾母生日中。曹雪芹在着重描写了贾府守备空虚奷盗乘虚而入的同时,着重描写了贾府财务空虚财政更加拮据,就在此时,曹雪芹用夏太监多次向贾府索银,这些索银用贾琏的话说就是“一年他们也搬够了”,和凤姐说的“若都这样记清了还我们,不知还了多少了”,以及贾琏发愁的“这一起外祟何日了”,这一夏太监索银更使贾府狼狈不堪。这一“夏婆”“夏太监”的“夏”的运用实际上也是“夏金桂”“夏”的运用延续和重演。也可以说败“雪”者“夏”也,败贾府这座“冰山”者,亦“夏”也。
当然夏太监,除了“夏”败“冰雪”这一独特含义外,还有其名“夏守忠”(忠实“中”的谐音)这一含义,此无须多说,因为它再简单不过了。

在《红楼梦》中,元春、迎春、探春、惜春为时间分期概念,而夏金桂、夏婆、夏太监亦为时间节气用语,除了这些时间概念和用语外,《红楼梦》中还存在着明显的方位用语,这就是在秦可卿丧葬中出现的东、南、西、北并与其相配套的平安宁静而组合成的东平王、南安王、西宁王和北静王。
对于北静王这个方位用语,早已引起了一些红学家的注意。“北静”实指满清王朝北方大静,西宁也指西方宁静;但东平实指东不平,南安实指南不安。这个我在《红楼梦研究》一书的“方位结构组合”中已祥细论及,此处不作重复。
北静王把皇上亲赐的鹡鸰念珠赠给宝玉,曹雪芹又借蒋玉菡之手把北静王所赠的防曙天香萝送与贾宝玉,以及其它各处描述,均表现了贾宝玉对北静王的依重,这实际上在暗示“即寿恒昌”的贾宝玉的皇权与满清北方大静的方位组合。
7楼
七、刘姥姥 板儿 青儿 墜儿 良儿 林小红 贾芸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典型,这一点不仅是因为曹雪芹浓笔重抹把刘姥姥这一个插科打诨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而且也由刘姥姥的反常出现引起人们百思不解,自然刘姥姥也成为了人们研究的主要对象。
刘姥姥在第五回图册中及曲子中被列入巧姐一页。
刘姥姥其人,曹雪芹在第六回一开章便做了简介。她来自“千里之外”;“因与荣府有些瓜葛”;又因为王成的后人“青板姊妹”二人“无人照管”,于是她被接进了王成后人家中;而后她又因王夫人陪房周瑞争买田地一事,多得王成之子狗儿之力,于是又借着这层关系常与贾府周旋。除此之外,周瑞又是古董商冷子兴的老丈人,于是《红楼梦》就这样颠三倒四,刘姥姥便成了古董商贩卖的一个大古董,也成了画美人绝技的古董商程日兴笔下的一个特殊美人。
刘姥姥的重点笔墨是第二次来到了荣国府,刘姥姥第二次来到荣国府被安插在王熙凤生日中。曹雪芹在此用了三十九、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共四个章回进行了演绎。这些章回被曹雪芹写成“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也可以说刘姥姥对贾府进行了一次骇人的浩劫,贾府从此一蹶不振,从此之后进入了冰天雪地的“割腥啖膻”的天下逐鹿,也进入了贾宝玉“生日”中的“各处大小人儿都作起反来”的天下大乱时期,把贾府推到了灭亡的边缘。
对于刘姥姥这一家族,或这一集团,也即王成即其后人“青板姊妹”,但照册子中的“乘除加减”进行演绎之后,便成了“反清”两个字了,这实际上就是刘姥姥这一家族的特殊职能。
从这一点讲,《红楼梦》的描述是以“反清”为基调的,而不是揭明之失为基调的,也即是说《红楼梦》中的贾敬亡、贾宝玉生日中各处反叛以及末世的描述是指清而不是指明。
刘姥姥的身份,实即第七十八回《姽婳词》中的“黄巾”“赤眉”的农民起义军;《姽婳词》中的“恒王”当指永恒不变的王朝,从这一点上讲,书中的有关刘姥姥的描述则有些泛指,也指历代王朝,这是对历史变迁的一种写实。
除了刘姥姥外,在《红楼梦》中,还有一些人物的描述也属这一类,这即“怡红院”中盗贼“良儿“墜儿”。良儿只是曹雪芹在借墜儿偷虾须镯时提起,她也是怡红院的劫盗者,但书中并未直接描述过其人。但这里有一个深思的问题:就是一个人的父母给子女起名时,往往名实不符,也即有其名,但其人未必真如其名。但一个书的作者给某一个人题人名,往往则是名实合一的。但曹雪芹为什么对一个盗劫之贼取名曰“良儿”,“良儿”是不坏的意思,这里面可能就有文章了。
“墜儿”则是实有其人,此人则人小心大,在第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心事”里,在给林小红与贾芸传递私物中曾扮演了一个非凡角色,而后又在第四十九回“割腥啖膻”的血腥逐鹿场面中公然盗走了平儿的虾须镯,这种举措确实骇人听闻。有关这些问题指砚斋则批曰 “二次小窃皆出自宝玉房中,亦大有深意在焉”。
一个盗贼曹雪芹给题名“良儿”,另一个盗贼则题名为“墜儿”。“墜”者,落也,“堕”者,亦落也,“墜儿”实有堕落一义,也即“墜儿”当为人间之堕落者。“良”者,好人也,其为窃贼,为不得已也。曹雪芹将两名盗窃之贼一名题曰“良儿”,一名为“墜儿”,这个人名用笔,很可能借助《水浒》中的人物塑型,“良儿”当有《水浒》中的林冲塑型之嫌。
“怡红院”里的良儿墜儿两次窃盗实乃“怡红院窃遇母蝗虫”的翻板,这种事件也可能就是《姽婳词》中说的“黄巾”“赤眉”“一干流贼余党”。
当然在这良儿墜儿一干盗贼的问题上,曹雪芹还配置了另外一个人物,这个人就是晴雯这个“武夫”。睛雯在对待墜儿的问题上,是用她的簪子“一丈青”对墜儿进行了惩罚,于是墜儿被驱逐出“怡红院”。
曹雪芹笔下的《姽婳词》,看起来是挽林四娘,但实际上是挽睛雯,也即睛雯就是林四娘,只不过这里是林四娘不系明珠系宝刀,而晴雯则是使用了簪子“一丈青”罢了。还有林四娘死于真枪实剑之下,而晴雯则死于众人的唇枪舌剑之下罢了。
《红楼梦》中,也即在“怡红院”中,与墜儿相关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则是林红玉,林红玉曾因与贾芸的风情而蜚声红坛。由于林红玉与林黛玉的“玉”又“直通”,还有林红玉在为林黛玉“间色”,所以,林红玉未免也有林红玉身份之嫌。
就林红玉与贾芸二人情事而言,我不敢断言林红玉的结局必然要嫁给贾芸,因为书中的结局并没有这么写。这也就如史湘云和冯紫英都在为薛家“间色”但未必史湘云要配给冯紫英一样。
在曹雪芹笔下,贾芸系贾府门下远族,乃“后廊上五嫂子的儿子”,从这一点上讲,贾芸虽属贾府,但当指贾府属下的庶民百姓。
贾芸的“芸”实不过芸芸众生之义,也即贾府控制下的庶民百姓而已。
林红玉乃为林黛玉间色,林黛玉心系着“即寿恒昌”的永恒的王朝,而林红玉则心系着天下庶民百姓,这应该就是林黛玉与林红玉身份相通之所在,也是林红玉与贾芸恋情之所在。
还有第二十六回以墜儿为引勾起林红玉与贾芸的情结,此回被曹雪芹描写为“蜂腰桥设言传心事”。但二十六回的此处却描写了一些另外的骇人内容,此处有贾兰光天化日之下公然逐鹿天下;也有薛蟠说的“明日五月初三是我的生日”,而且这个“寿日”又是古董商程日兴一手筹措的;还有在为薛蟠庆寿之时为薛蟠间色的冯紫英又说他前日打围时叫兔虎捎了一翅膀,这些都是“蜂腰桥设言传心事”同时事,如果我们把这些内容抽出来连结在一起,那就将意味着什么了。
还有在庆寿之时,有清客相公胡斯来参与。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贯用胡人、胡服、胡俗、胡蜂为灾来为贾宝玉添色,来为薛家添色,此时出现之胡斯来,以及“蜂腰桥”恐怕都得另下注了。
“蜂腰桥”的“蜂”,实乃第六十七回曹雪芹描写大观园内“胡蜂为灾”之“胡蜂”,“腰”实“妖”的谐音,“蜂腰桥”实即“蜂妖桥”。这与此章回描写的薛蟠生日、胡斯来以及冯紫英贺寿是一致的。
8楼
八、金鸳鸯 金彩 金文翔 金莺儿 金钏儿 金哥 金荣 金寡妇 胡寡妇、胡老明公、胡老爷 胡斯来 胡庸医 贾蓉续妻胡氏 周瑞 周太监 周贵人 周姨娘 周奶妈、周二爷 周琼父子 周氏 周财主 贾存周
《红楼梦》一书,它的人物结构组合主要就是“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组合,为此曹雪芹给薛宝钗配了一个“金锁”,也给为薛宝钗间色的史湘云配置了一个“金麒麟”,以此来形容与象征她们的身份。“金”则代表满清政权,满清的前身曾一度国号曰“后金”。
曹雪芹为了在《红楼梦》中的政权象征涂抹色彩,于是在一些相关姓名的运用上便做了文章。
首当其冲就是贾母身边的贴身丫环鸳鸯,鸳鸯虽为一个丫环,但由于她在贾府和《红楼梦》中地位的重要,她也倍受人们所关注。
关注虽为关注,但人们却疏忽了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鸳鸯姓“金”。
   曹雪芹为了重抹金鸳鸯,于是又虚构了另外两个人物,这就是其父“金彩”和其兄“金文翔”。
   金鸳鸯的“金”,在为贾府的主子贾母涂上了色彩,也为史家这个史老太太涂上了色彩。当然史家的代表人物史湘云本身就一直系着“金麒麟”。
曹雪芹在为贾府的主子贾母设置了金鸳鸯、金彩和金文翔的同时,又为薛宝钗的侍儿取名曰金莺儿,尽管金莺儿姓黄,但她的名字仍带“金”;还有曹雪芹又为王家、实即贾府的当局执政者王夫人设置了一个金钏儿,尽管金钏儿姓白,但她仍带“金”。而且这金钏儿又一度成了贾宝玉的“爱妃”――《红楼梦》第四十三回“不了情撮土为香”的贾宝玉名为祭北静王的爱妃实祭金钏儿的亡灵一事实指此。
除了贾母身边的金鸳鸯、王夫人身边的金钏儿、薛宝钗身边的金莺儿外,在第十五回“王熙凤弄权铁槛寺”一章回还有一个“金哥”。她原是长安县“善才庵”施主张财主的女儿,此人原曾许配“原任长安守备公子”,但后现任“长安府的太爷小舅子李少爷”这个衙内却非强夺不可,于是造成了“金哥”用麻绳自缢而亡,也造成了“守备”之子投河而死。
这里有一个“善才庵”的施主张大财主之女名“金哥”,而原任守备与其子却无名无姓,曹雪芹大概也不惜墨如此。当然此处的“长安”纯属虚设。对于这一故事情节,很可能取典于东北叶赫部与明军相继而亡事件。
叶赫为金裔女真的一部,叶赫原属明王朝领地,后遭努尔哈赤侵占,叶赫与明军相继而亡。
也即是说此时“金哥”之“金”,当指金裔的另一支叶赫部,并不指满清。金哥自缢当借于叶赫之主锦台什在等明援军不至而守备无望的情况下纵火自焚一事。
再除了“金哥”之外,还有一个“金荣”和其母“金寡妇”,这其人其事就是《红楼梦》第十回的“金寡妇贪利权受辱”。金荣曾一度在学堂中闹得沸沸扬扬并由此导致了秦氏死亡。
   “金荣”不但姓金,而且曹雪芹又给这个金荣配了一个母亲“胡寡妇,这个“胡寡妇”的“胡”姓又是曹雪芹在甄姓、贾姓、薛姓、夏姓、金姓之后又设置的一个特殊姓氏。
也就是说,曹雪芹在此又特点明,金荣乃“金”人与“胡”人之后裔传人。
“金”指满清,“胡”乃北方民族的统称。曹雪芹把贾宝玉的房中丫环芳官打扮成一个典型的“胡人”并为其取名“耶律雄奴”,又把为薛宝钗“间色”的史湘云进行了十足的“胡人”妆扮,和第六十七回描写贾琏前往平安州时大观园内“胡蜂为灾”,以及骂“胡人”为“跳梁猖獗之小丑”“小土番儿”,和“自尧舜之时便为中华之患,晋唐之朝,深受其害”,这些都是曹雪芹对“胡”一字的注释。
也可能如此,曹雪芹在运用“金”姓的同时,也增加了“胡”姓。
这些“胡”姓人名,有组建大观园而聘用的山子野“胡老明公”,有在为秦氏送丧时的第十五回中描写的为其子念“血盆经”的“胡老爷”,有贾府的常住清客相公“胡斯来”,还有为晴雯和尤二姐乱用药的“胡”庸医。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为贾蓉续娶的“胡氏”。
贾蓉在秦氏逝后,曹雪芹在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中已涉及到贾蓉续妻,其笔墨为“只见贾蓉的妻子婆媳两个来了”,但此处并未交待贾蓉续妻姓氏。
其后是第五十八回的“守制”中有“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一语和第五十九回“临日贾母带着贾蓉妻坐乘驮骄”一语,但这两处圴未交待贾蓉之续妻何姓何名。有人疑第五十八回中的“邢、王、尤、许”之“许”为贾蓉续妻之姓。但贾蓉续妻果然姓许,曹雪芹就是不用大力渲染,但总得有个交待。还有就是即便不做交待,在第五十九回的“临日,贾母带着蓉妻”之处也应加个姓某氏,曹雪芹再惜墨如此,也不至省略至此。
有关贾蓉续妻,《红楼梦》后四十回做了明文交待。在第九十二回冯紫英问起东府珍大爷家况以及贾蓉“如今到底娶的那一家的”时,贾政回答道:“也是这里大家,从前做过京畿道的胡老爷的女孩儿”,并有冯紫英的“胡道长我是知道的,但家教上不怎么样”,以及“远不及头里那位秦氏奶奶了”。从这里看,《红楼梦》对于贾蓉续妻还是特别做了明文交待。
但是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一是胡家家教不怎么样;二是远不如那位秦氏奶奶了;三是贾蓉原配姓秦,后配则姓胡。
在用山子野“胡老明公”组建大观园时,其时在题对额时曾有“秦人旧舍”一用,即避乱天下之义。那“秦”“即指“秦朝”或“秦人”。实际上“秦氏”当有“秦人”一称,也即汉人唐人一用。曹雪芹好友张宜泉就有“亭沼非秦苑,山河讵汉家”“于今不是唐”之语。贾蓉后配之妻“胡氏”当指“胡人”,即北方之匈奴、辽、金、蒙元、满洲之谓,它与曹雪芹把贾宝玉房中的丫环侍从芳官打扮成胡人“耶律雄奴”和把为薛宝钗间色的史湘云妆扮为胡人是一致的,也与曹雪芹大放“胡人”“胡蜂”为灾其辞是相一致的。

在“金”姓“胡”姓之外,还有一个姓氏“周”姓;这就是王夫人陪房周瑞,皇宫之周贵人与周太监,贾政之妾周姨娘,湘云之乳母周奶妈,贾政放江西粮道之随班周二爷,贾探春之夫家周琼父子,以及巧姐之婆家周财主和贾芸之母周氏。
这一姓氏之运用可以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中华姓氏何其多,他远远超出百家,并不是回族的十个回族九个马,也即十个回族里就有九个姓马的。那曹雪芹为什么就单单看重“周”这一姓,而置诸人于姓“周”之下呢!
还有,我们就暂且撇开古董商冷子的老丈人姓周而不谈,就皇宫里有一个贾贵妃,为何又设一个周贵人?皇宫里有一个夏太监,为何又设一个周太监?贾政有一个妾室赵姨娘,为何又配了一个周姨娘?为何湘云之奶母为周奶妈?还有贾政侍从周二爷?贾政又将探春许配给海门总制周琼之子?曹雪芹为何又将巧姐许嫁给了周财主的儿子?这一切到底意味着什么?
是的,我们就四方民族而言,我们有东方夷人之说,有南方蛮人之说,有西方戎人之说,也有北方胡人之说;就中原而言,我们有华夏之说,有秦人之说,有汉人之说,也有唐人之说,但却没有“周人”一说,也没有“商人”一说。这里包括虽有“商人”一说,但大多起源于商代人或商朝人以经商为业,故曰“商人”,但今之“商人”实乃经商之义,并非指某一个民族。
那么,曹雪芹笔下之“胡”姓乃指“胡人”,而“周”姓乃指“周人”一解显然不能成立。
在这诸多不好解释的周姓的运用里,幸喜曹雪芹又给我们留下了另外一个名字,这就是贾政的“字”,也即第八十五回中的“贾存周报升郞中任”的贾存周。
华人固无“周人”一说,但中华文化大多由周文化奠基,也即《周礼》或孔子的“效法文武”,也即周王朝的礼乐制度成为中华各朝代统治的基础。
这应该就是贾存周一名的出处。

有关史湘云为薛宝钗间色,薛宝钗指满清,曹雪芹为什么要用周奶妈为史湘云做乳母呢?这应当取素材于满清是靠华夏滋养大的。这一点不仅从满洲始祖努尔哈赤幼时曾酷爱读《三国》《水浒》(见清全史第八章),除了这一文化滋养外,而且努尔哈赤之强大是靠了控制两大财源:一是从明王朝领取敇书三十道,又外加掌管建州五百道敇书,这就独占了明王朝贡赏。二是在明王朝的许可下,控制了抚顺、清河、宽甸、叆阳四大贸易中心,这就形成了经济滋养,由是满洲方迅速崛起。这应该就是史湘云乳娘周奶妈的命名出处。
至于曹雪芹在宫里宫外、贾府内贾府外设置了诸多的周贵人、周太监、周姨娘、周总制、周财主以及其它周姓人物,这实际上是曹雪芹怀念中华故土和祈盼最后王朝仍归于华夏一统宿愿的展现。

九、平儿   晴雯   紫鹃   雪雁  司棋  蒋玉菡  柳湘莲  倪二
在贾府的诸丫环中,除了鸳鸯,就地位而言,下来也该当属平儿了。实际上,有关平儿一人或一名很简单,因为她在为一个精明干练的执政者王熙凤著色,所以,就平儿一名而言,乃指平息事务者也。
有关睛雯与花袭人,我在《红楼梦研究》中已做过论述,她们俩个乃组成贾宝玉的形象人物,实际上也即政权中的文与武这两个形象人物主体。所以曹雪芹特赋于了袭人之温柔和顺和睛雯之勇于好斗,还有袭人以三箴贾宝玉和晴雯以她的“一丈青”为“怡红院”“守院”,这就是曹雪芹笔下“文死谏”“武死战”的展现。
紫鹃雪雁,也成为曹府的笔下生辉的人物,紫鹃乃啼血之杜鹃,雪雁乃雪中哀鸣之孤雁,这些随事命名都在为黛玉间色,在衬托林黛玉这个亡国奴的气氛。
司棋也是受人关注的一个人物,虽然她与抱琴、侍书、入画四人一起被注为琴棋书画之义,但她的含义恐怕远远不止这个。
司棋的身份主要就在她的履历中。
她的主要事迹描述在第七十一回到七十四回中,而这些章回则属于贾母生日这一范畴之内。
就贾母生日而言,除了着重描写经济拮据、财务空虚这一末世特征外,另一个主要特色则是奷盗相连了。
曹雪芹的此时的笔下,不言盗案,就奷案而言,除了“绣春囊”之外,一个典型的奷情案就是司棋与潘又安的一段爱情描述。
就此而言,第七十一回司棋一案可以说在为贾母“生日”的“末世”间色,她的奷情案与晴雯的被谗案带来了大观园的被抄,由此带来了大观园的解体,从而使贾府进入了末世。也可以说由于司棋一案引起了贾府及大观园的无数变故,她为“贾迎春误嫁中山狼”拉开了序幕。
这应该就是曹雪芹笔下司棋的身份及其作用。
在《红楼梦》中,随着花袭人的出现,随着尤三姐的出现,也相应地出现了蒋玉菡和柳湘莲这两个风流人物。他们两个都是贾宝玉的好朋友。另外,就书中的人们认为的主要现实爱情人物以及其归宿而言,只有花袭人与蒋玉菡和尤三姐与柳湘莲的结局才令读者满意,因为不论他们几人的结局是好是坏,人们总算看到了一个完整的结局。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完整的结局就是李绮与甄宝玉结为良缘,但在读者眼中,认为其二人不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或其二人并无显著特色和印记而不值一谈。
在谈到柳湘莲时,我们不仅要注意到尤三姐亦不过“(鹿+匕)”的一个分支(除了尤氏尤老娘外,还有尤二姐这么一个分支),而且必须注意到她在为一个英雄豪杰殉情,这个人物就是柳湘莲。而且还必须注意到柳湘莲有着用“莲”命名的名称。
那么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谈到蒋玉菡时,我们不仅看到蒋玉菡曾为北静王和忠顺王府的一个优伶并穿梭于北静王与贾宝玉之间,而且他还有一个艺名“琪官儿”,更还有蒋玉菡之名还与“莲”相关,“菡萏”者,亦莲花也。
也就是说,我们也应注意蒋玉菡亦用“莲”命名 。
《红楼梦》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是以“莲”而命名的,这里的甄英莲固然谐音为“真应怜”,但毕竟图册中还是画着“一方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这就是说甄英莲有猎取莲藕的意思。
而且林黛玉房中的优伶丫环又名为“藕官”,藕即莲,这恐怕也非偶然取名。
又第七十八回《诔文》固然是诔晴雯,也有诔黛玉的成份,其文中封晴雯为芙蓉神,这芙蓉又为莲花。
实际上,芙蓉也罢,藕也罢,菡萏也罢,莲也罢,它们实为一种东西,这就是莲花。
这里就回到柳湘莲和蒋玉菡的名字上来,也即将蒋玉菡柳湘莲的取名都与甄英莲的“莲” 和林黛玉的“藕”有关。还有《芙蓉诔》也兼有诔黛玉的成份,那么此诔文中的“警柳眼之贪眼,释莲心之味苦”是否应成为《红楼梦》写作思想以及甄英莲、林黛玉房中的丫环藕官和将蒋玉菡柳湘莲名字来源的注脚?我认为就情理而言,应该完全如是。
也即为逐鹿天下而设置的“(鹿+匕)”三姐间色的柳湘莲的名字应来源于甄英莲沼泽中的莲花,它当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成份,而最后以尤三姐殉情而告结束。
蒋玉菡的“菡”除亦有莲的成份,但曹雪芹又给他们优伶身份,并配了一个“琪官儿”的名称。作为优伶,都有一个艺名,诸如大观园中的文官、宝官、玉官、蕊官、荳官、茄官、药官、藕官、芳官、葵官。在这诸多的艺名人物中,其它的我不敢妄议,但黛玉房中藕官,在清明之日公然在大观园中祭亡灵,这乃黛玉“泣残红”的重演;宝玉房中的芳官在宝玉生日中公然赤裸裸扮演“耶律雄奴”;史湘云的葵官却是诸多优伶中唯一的有姓者,因为姓韦,乃因姓取名韦大英,乃“惟大英雄本色”之义。实际上这三个人都在为其主子间色,藕官在为林黛玉间色,芳官在为贾宝玉间色,葵官在为史湘云这一“英豪”间色。但这些间色皆与其形象有关,并不见得与其艺名有关。但蒋玉菡的艺名为“琪官儿”,我却怀疑此三字有谐音之嫌。即“琪官儿”乃“乞官儿”或“祈官儿”之嫌,或一个琪异珍贵的官儿之嫌,如果是这样的话,蒋玉菡这个属于莲藕的人物难免就变了质,变得没有了气节,也成为有别于尤三姐柳湘莲的另一类人物。也即穿梭于北静王忠顺王门下的常客,并受北静王赠与防曙茜香萝并将此茜香萝又与宝玉系的原属于袭人的“大红汗巾”相移位,这些就组成了蒋玉菡的人物特征。
我想这应该就是蒋玉菡和柳湘这两人身份与其名字的出处,脂砚斋批的“倪二、紫英、湘莲、玉菡侠义”以及“紫英豪侠小三段,是为金闺间色之文”的脂批,实际上“紫英”在以夺朱非正色的英雄豪侠人物在为薛蟠代表的满清王朝间色,而“湘莲、玉菡”皆在围绕甄英莲著色,不过湘莲是作为有气节的刚直不阿人物而为尤三姐著色,玉菡是以屈膝变节随时俯就新权贵而为花袭人著色罢了。
除了紫英、湘莲、玉菡外,还有一个倪二。这个倪二曾在第一百零四回被描写为“醉金钢小鳅生大浪”。他实际上是做为一个下层人物身份出现的,甚至还有一些泼皮无懒的成份。从曹雪芹描写他与后廊下贾芸的社会交往以及社会地位来看,他是曹雪芹笔下的一个平民人物,但这个平民人物,曾使贾府在下回的“锦衣军查抄宁国府,聪马使弹劾平安州”的败亡之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倪二实际上就是一个小泥鳅,也即指普通并不显眼的平民百姓。
9楼
十、秦可卿  秦鲸卿  秦业  贾瑞  贾代儒  林如海  花袭人  张友士
秦可卿是《红楼梦》里的一个重要角色,不仅因为她是十二钗之一,而是在《红楼梦》里占了一个重要位置,事实上从某些地方讲,《红楼梦》是用她来开章的,也即曹雪芹在交待完秦可卿这个人物之后,才开始建造大观园并将诸裙钗置于大观园之内进行演绎他的《红楼梦》的。
有关秦可卿到底是怎么一个人,曹雪芹在第五回里把秦可卿描述成一个“极妥当的人,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
从这一方面看,秦氏可谓称得上少妇中的一个完人。
然后是曹雪芹借故把贾宝玉安置于秦氏房中,并演绎了秦氏与宝玉妊情一案。
至于在梦中秦可卿宝玉妊情一事,在第五回的末尾被曹雪芹写成当宝玉醒来之后,吓得汗流如雨并失声叫道“可卿救我”,并由此引发出贾府中的秦可卿(并非梦中之秦可卿)感到迷惘纳闷――“我的小名,这里从没有知道的,他如何知道,在梦里叫了出来?”
从曹雪芹笔下的有关秦可卿的描述来看,把秦可卿说成是一个淫妇或者有些人认为秦可卿在被贾珍诱奷之后又勾引与宝玉同床的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或者说这样评价秦可卿是冤枉的。
贾宝玉住进秦氏房中,在年龄的描述上,如果撇开“真事隐”,就社会现实人物而论,宝玉还是一个什么事也不懂的孩子,这也就是秦可卿说的“他能有多大,就忌讳这些”,还有在腊梅盛开的腊月,贾宝玉还欲睡中觉,这都是在描写一个幼童,从这一点上说,把贾宝玉与秦可卿都说成是一个淫秽人物显然是讲不通的。
也即是说,如果从曹雪芹笔下的这些形象描述而论,秦可卿仍然是一个难得的少妇。
但是话又说回来,曹雪芹就有关秦可卿房中的铺设陈述方面讲,给秦可卿房中布置了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座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以及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配的榻,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西旋浣过的纱衾,红娘抱过的鸳枕,这些铺设当然是曹雪芹胡诌,但这些铺设无不给秦可卿涂上一个浮荡的色彩。如果说这些摆设放在一般人房中,我觉得到没有什么,但是《红楼梦》是虚构小说,曹雪芹在人物塑型著色方面用这些渲染作为背景又在说明什么呢?
从这一点上讲,可以说曹雪芹并没有准备把秦可卿写成一个完人,而是显然露出了严重的淫秽痕迹。
还有曹雪芹在第七回借焦大之口骂道,“这些畜牲”,“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些事并不是焦大酒后胡吣,而这些事被曹雪芹写成“焦大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就社会现实人物而论,如果这些事是说贾珍,焦大又非口舌是非中人物,并非无稽之谈,这些事如果连焦大已经知道,可见贾珍秦可卿通奷一事在贾府中已无人不晓了。当然自然也包括尤氏在内。并不是有些人说的此时尤氏尚混然不觉,在当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后尤氏才觉察的,故才有尤氏在秦可卿丧中借故胃病不露面。
这些都说明秦可卿是一个极淫秽不堪的人物。
在曹雪芹的笔下,形成了两种显然不同色彩的秦可卿。
这里是不是象有些人认为的秦可卿既有一个良家少妇的一面又有一个为情所累而导致浮荡的一面;或有些人认为的秦可卿是一个驴粪蛋蛋外面光而实际上则是一个极淫秽不堪的人物;或有些人干脆认为秦可卿实际年龄要比贾蓉大,她实际上是贾珍的情妇并不是贾蓉的妻子这么一说,我认为:都不是。实际上,是曹雪芹把秦可卿既描写为一个无人不爱的良家少妇;同时又给秦可卿涂抹上了“淫”的色彩。实际上是描写两个人或两种人,但同时又合而为一。
有关秦可卿的形象,第五回中有“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 还有第七回描写甄英莲时说的“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象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
从这些描述来看,秦可卿又赋于了甄英莲和林黛玉以及薛宝钗的某些形质。当然这里有形象,也有品格儿。
不过曹雪芹在有关秦可卿类同薛林二人形质的同时,在其后又借警幻之口对宝玉说“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这又好象只所以类同宝钗又类同黛玉,是因为其乳名乃为“兼美”之故。
我们再查第五回最后的文字,是在宝玉大喊“可卿救我”之时,秦可卿却纳闷道:“我这小名这里从没有人知道的。”
这里原来字的“可卿”或大名的“可卿”在这里变成了“小名”。
“小名”即“乳名”。曹雪芹在第五回里说秦氏“乳名”“兼美 ”,后文却又言“小名”为“可卿”,这就形成了到底是“兼美”是秦氏的“小名”呢?还是“可卿”是秦氏的“小名”呢?
还有第八回曹雪在介绍秦可卿身世时,把秦可卿说成“小名”又唤“可儿”,秦可卿的形质在第八回里被曹雪芹写成“生得形容袅娜,性格风流”。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秦可卿不仅“小名”唤“兼美”,而“小名”也唤“可卿”,“小名”又唤“可儿”,这里的“可儿”,实际上也即秦氏又有了一个“可人”的称谓。
对于“可人”一名,第四十六回为“鸳鸯女誓绝鸳鸯偶”,其文有鸳鸯在对平儿的对话中有“……比如袭人、琥珀、素云、紫鹃、彩霞、玉钏儿、翠墨、跟了史姑娘云的翠缕,死了的可人和金钏,去了的茜雪。”在这些人名单中,又有了一个“可人”,并且是死了的“可人”。曹雪芹在此对其它有关人物都做了交待,比如说金钏及其死,那么“可人”及其生平呢?金钏死于跳井,“可人”是否死于“上吊”呢?当然我并不是说必须死于上吊,就算是病死,总得有个交待吧,何惜墨如此。既惜墨如此,若不属于记实,为何在此又凭空造出这么一个人来?
曹雪芹给薛宝钗的住地题名曰:“梨香院”,间色的史湘云题名“云儿”,又给娼楼“锦香院”的妓女题名“云儿”;在此处,给秦氏题名“可卿”又题名“可儿”之后,又在第四十六回又虚拟了一个死亡了的“可人”,曹雪芹再文才不足,大约也不至于在给诸人取名时匮乏到如此不堪地步。
在此出现的人名诸多问题中,应该是“可儿”才是“小名”,而其“可卿”当为字,这与其弟秦钟的字“鲸卿”的称谓遥遥相应。
10楼
在谈完秦可卿的形象之后,我们往下接着谈秦可卿到底是怎么死的。
秦可卿的死因,首先是第十回,其回目为“金寡妇贪利权受辱,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其回写到金荣之姑母金寡妇到宁府寻衅闹事时,尤氏把秦可卿之病介绍为:“她这些日子不知怎么着,经期有两个多月没来。叫大夫瞧了,又说并不是喜。那两日,到了下半天,懒得动,话也懒得说,眼神也发眩。”
这是秦可卿发病开始时的情况。
然后是由于秦可卿之弟秦钟在上学时,因被金荣诬陷秦钟与香怜有“龙阳”行为,秦钟回家又将此事告诉了秦可卿,于是引起秦可卿气脑:脑的是学堂里的狐朋狗友扯是搬非,调三惑四;气的是其弟秦钟不争气,于是“思虑成疾”。
然后是为薛蟠间色的冯紫英荐来了一位“幼时从学”的先生张友士来为秦可卿诊断。
在诊断时,曹雪芹借一个侍候的婆子说秦可卿之病是:“有一位说是喜,有一位说是病,这位说不相干,那位说怕冬至。”
在张友士诊断后,认为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如今显出一个水亏木旺的症候来。”
然后开了一个药方。
在当张太医开好药方之后,贾蓉“还要请教”“这病与性命终久有妨无妨”时,张太医笑道:“大爷是个最高明的人。人到了这个地位,非一朝一夕的症候,吃了这药也要看医缘了。依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除此之外,还有“贾蓉是个聪明人,也不往下细问了。”
再其后便是曹雪芹又将寒冬腊月以及“冬至”以前移到了第十一回的“菊花又盛开”时节,其回目为“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此回把有关秦可卿之病说成是“昨日”冯紫英荐来了一位先生,此先生医道精深,瞧了说不是喜,“竟是很大的一个症候”,以及吃了药“仍不大见效”,并由此引发出凤姐的“眼圈儿红了半天”,和她说的“倘或就因这个病上怎么样了,人活着还有甚么趣儿。”还有凤姐问秦可卿病况时,贾蓉皱皱眉道:“不好么!婶婶回来瞧瞧就知道了。”
实际上,就到此为止,曹雪芹已给秦可卿的病画出了一个轮廓,即秦可卿的病起源于月经不调,然后是加上秦钟学堂之事引起秦可卿忧虑成疾,乃发展到忧虑伤脾肝木忒旺再到显出一个“水亏木旺”的“一个很大的症候”。
就现实人物的病情来看,由于思虑伤脾,由于脾胃得不到调理,必然会出现一个胃功能痿缩,胃功能痿缩再加上治理不及时,完全可能发生癌变,病到这一步,将必死无疑。
当然这是我们就现实人物病变的看法。
就秦可卿处在豪门大户,富贵人家本来就缺少运动,也多为食欲不振,饮食甚少,如果再思虑伤脾,很可能促成一个大病变。
从这一点上讲,张太医对秦可卿的诊断还算不太偏离医道。
但有些人则认为秦可卿之病并不是一个大症候,完全可以看好的。其主要理由则是张太医说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
我觉得这样的说法是很不妥当的。在有关秦可卿的病况如何,曹雪芹是借了贾蓉和张太医的对话。但张太医对贾蓉说的“今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则完全是一种宽心安慰话。这一种医生常用术语可以说比比皆是。医生在当给一个医治无望的病人或其家属说病情时,总是这么含蓄说的。曹雪芹笔下的“贾蓉也是个聪明人,也不往下再问了”便很直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我们有些研究人员何迂腐如此,还要认为秦可卿之病真的会好起来呢!
真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有些人何人情世事不谙熟若此!
实际上,秦可卿之病当死于“冬至”前后,只是前一位医生说的太直白了,有些不谙人情世故罢了。
至于秦可卿病是否死于“冬至”前后或此年腊月内,我们从文本来看这一问题。
有关秦可卿之病,曹雪芹在第十一回写道:“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到交节那几日,贾母及王夫人凤姐“日日着人看望秦氏。”从一般如此频繁地看望病人来说,也就是说,病人最多也只能活到十天八天或一两天了。由此可见秦可卿之病确实无希望了。还有“到了初二”,凤姐来看望秦可卿,只见秦可卿的“脸上的肉全瘦干了”。虽然此时有秦可卿说的“昨日老太太赏的那枣泥馅的山药糕,我倒吃了两块,倒像克化的动似的”,但这实际上乃是一种病人临死前的征兆,此后凤姐出来劝尤氏给秦可卿料理后事才是一种秦可卿病况实情――此时我们何不如王熙凤!
其后是第十二回“贾天祥正照风月鉴”最后一节文字,文字是“这年冬底”林黛玉父病危,林黛玉南下探亲。可以说林如海与秦可卿病危于同时。
再其后是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此回是用秦可卿死亡来开章的,秦可卿在托凤姐梦后一命归天。
有关秦可卿之死,从曹雪芹笔下的文本描述来看,确实是病死的。而且应该说死于胃功能痿缩之后的癌变。饮食不进行以及“脸上身上的肉全瘦干了”便是这一种病症的特征。
当然这是就现实人物和现实医道而论。
那秦可卿是否真死于胃癌呢?我觉得没有必要追究,它毕竟是虚构小说。在此我们只须知道秦可卿是死亡于“病”而不是死于其它的悬梁上吊或服毒品自杀就行了。
而且就贾府诸人“十一月三十日”“冬至”频繁地看望秦可卿以及腊月初二描写的秦可卿的病情来看,也与死于此时后不远。还有下回的林黛玉“冬底”南下探父一语以及第十三回林黛玉刚离开贾府之时秦可卿托梦而亡,我们由此种种情况当知秦可卿死于此年冬内。
至于说到秦可卿亡于“冬至”后不久,那在贾府停灵七七四十九日,此年关是怎么过的,这就让曹雪芹“荒唐”去罢。有关这一时间纠纷,请参阅我的《红楼梦研究》一书中的“时间结构组合”,此处无需重复。
我们就以上的文本文字而言,我们只能说秦可卿死于病,并死于“冬至”后不久。
但这一结论与文本中的另外笔墨文字远远对不上号,也即第十三回秦可卿死时的“全家皆知,无不纳罕”,若果死于病,何“纳罕”之有?
还有在秦可卿死的第十三回里,脂砚斋做了无数脂批。“庚辰本”回末有“通回将可卿如何 死故隐去,是大发慈悲心也。”“甲戌本”眉批有“此回只十页,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缺四五页也。” “甲戌本”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老朽因有魂托凤姐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故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从这些批语来看,秦可卿不当是病死,乃死于天香楼与其公公爬灰一案。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说《红楼梦》第五回到第十六回的文本文字而论,除了第七回焦大口中骂贾珍“爬灰”和第十三回的“无不纳罕”这两处文字,其余文字我们都丝毫看不出秦可卿与其公公有奷情的痕迹,秦可卿死于病与文本中的文字前后是浑然一体的。
还有就从前边有关秦可卿之病的描述以及病况来看,再给第十三回来一段“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也是不现实的,就情理而言也是站不住脚的。秦可卿病到如此份上,也即第十一回写的“脸上身上的肉全瘦干了”,这时的秦可卿的形容实亦就常人说的眼睛已掉进深坑里,脸上身上已成了皮包骨头,已近似一个骷髅,这时亦非人非鬼了,秦可卿此时的形容对贾珍这个浪荡大爷来说还有吸引力?还值得贾珍去同床共枕或有些人为了维护秦可卿的名声而指责是贾珍在天香楼强奷了秦可卿吗?这实际上都是天方夜谭。
但是,从第五回到第十六回的有关秦可卿文本文字浑然一体来看,并无秦可卿与贾珍一段爬灰公案;但又就我们撇开脂批不谈,那曹雪芹笔下的“爬灰”文字与焦大“连贾珍都说出来”的文字来看,秦可卿与贾珍又决难逃干系。但曹雪芹为了给秦可卿一个清白,为何又不删掉这些诸如“爬灰”一类文字呢?删去这些文字不是比删去“天香楼”的文字更容易吗?
这一切到底为什么?
11楼
说到秦可卿死亡的原因,一个确实是病死的;一个则是死于“淫丧天香楼”。
我们先放下“淫丧天香楼”,就查一下病死的原因,这里固有因思虑过度而引起其它病变而导致死亡,但查病源则起源于秦钟上学后发生的秦钟香怜一段公案,并这一公案是由金荣诽谤而造成的。不过我这里所说的诽谤乃指曹雪芹笔下的只有秦钟香怜“假装小恭,走出后院说梯已话”而已,而当秦钟先问香怜“家里人大人可管你交朋友不管”时被金荣“拿住”,其实此时二人并无什么越轨行为。而且此时金荣却有非份之想并要挟二人“先得让我抽个头儿”。由此看来金荣喧闹一事纯属诬谄。
曹雪芹在秦可卿病变起因中设置了一个“金荣”和“金寡妇”,并为此撰了一段“金寡妇贪势权受辱”一节文字。
在金荣的问题上,曹雪芹给金荣设置了一个寡母,这便是“胡氏”。曹雪芹又给金荣设置了一个姑母,这便是“金寡妇”,而且由此也虚构了一个“贾璜”这么一个姑丈。
实际上,曹雪芹笔下的人物,自然包括时间、年龄、方位在内,他们越谈越复杂,就象一个蜘蛛网,令人摸不着头和尾,这其中奥秘恐怕只有蜘蛛自己最清楚了。
金荣的母亲是胡氏,因寡居,自然为“胡寡妇”。其姑母为金氏,“原聘”给贾府的贾璜,“这贾璜夫妻”又时常到宁荣二府去俯就并以此度日,由此说来金荣之姑妈有家有夫,她并不是寡妇,那又何来“金寡妇贪利权受辱”一节文字呢?
但要说到“金寡妇”有夫名曰:“贾璜”,但秦可卿的探丧名单中,就连五、六的贾兰贾菌也列在其中,不要说还有众多的虚拟人物,就虚拟的现有人物而,为何不见贾璜前往吊丧呢?
还有一个人物,这就是贾环未曾前往。
无论《红楼梦》是否为纪实还是虚构胡诌,这金寡妇一词皆讲不通。
不管金寡妇讲得通也好,讲不通也罢,但这里形成了一个事实――就是“金荣”者,乃“金氏”之传承,亦“胡家”之一脉。
或者再简单一点说,“金荣”者,乃无非“金”与“胡”也,这却是一个事实。
由此可知,秦可卿之病固然来源于其弟的不争气,但也源于“金”与“胡”的中伤。秦可卿之病及其死,除了被脂砚斋指出的被删去的“淫丧天香楼”一节外,秦可卿的死因及其起源,“金”与“胡”难逃干系。
我多次说过,《红楼梦中的》“金”与“胡”乃指北方金、辽与胡人,乃是对满清的另一种称谓。
到此也就是说,在曹雪芹的笔下,不论秦可卿是否有“淫丧天香楼”一段文字,或确有其文字但被曹雪芹在脂砚斋的授意下删去了,但就修改后并现存的文字来看,秦可卿是病死的,她病死的原因乃是因“金”“胡”而起,并不是来源于贾珍之“爬灰”。
当然我们在此并不否认这里秦可卿之死仍牵涉到“淫”字,或者说她的死来源于更为“淫秽”不堪的学堂。
还有秦可卿之症结所在被曹雪芹借张友士之口说为“如今显出一个水亏木旺的症候来”当然就病情而言,这里指肾水亏损、肝气太盛,以至造成月经不调,肝旺而伤脾。其所开的药方“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固为杜撰,但也并不十分离谱,还算对症。如人参补气;白术养血止痛;云苓利尿镇定;塾地补肾;当归养血活血调经;白芍养血止痛;川芎活血调经止痛;香附米镇定调经健胃……刘心武在教育台讲座上将药方中的“云苓、塾地、归身”解释为“令熟地归身”是极荒诞的,更不要说刘心武在虚构杜撰秦可卿乃废太子胤礽之女说。
就曹雪芹开的药方中的“归身”而言,中医在用“当归”,有归头、归身、归尾、和全当归之分,在治上焦部位之疾,若需要当归时,药方中则开为归头;若治中焦即肝胃部位之疾,若需要当归时,药方中则开为归身;若治下焦之疾,若需要当归时,药方中则开为归尾。当归还有养血、活血、补血之分,也有热用凉用之别,热用用炒,凉用用酒洗,曹雪芹笔下药方中的“归身”二钱和用酒洗即指这个。曹雪芹笔下的这些病理和处方,也可能就是明斋主人批语中的“……医卜星相……悉中肯綮”。而刘心武把药方中的“茯苓、塾地、归身”荒诞地解释为“令塾地归身”,不仅可见其人不懂医学,也可见其人在妄谈红学。
说到刘心武其人,在中央电视台办的讲座后,有人曾开玩笑地劝我写一篇文章批判批判,并说这都讲些什么呀!我笑笑回答道“此种说法还用得着批判吗?若严格地说,刘心武其人根本就没有资格进入学术界,还是笔下留人,让他自生自灭吧!”
这些已经扯远了,我们还是回到正题上来。
但是尽管如此,秦可卿病情中的“水亏木旺”一词却不能忽视,这里因指水肾木肝,但在《红楼梦》的方位用语中,曹雪芹又往往借“水”为北方、“木”为东方来演绎他的《红楼梦》的。
曹雪芹笔下的“今宵水国吟”和北静王又号称为“水溶”以及张宜泉诗中的“一水撑倾厦”就是这方面最好的注脚。
也即是说,曹雪芹在说明秦可卿病及其死亡实来源于“金荣”这个“金”与“胡”派系的袭扰外,还有一个就是显出一个“水亏木旺”的症结,这实乃指秦可卿之病已显出了中华北方亏损空档难于治愈的这一症结。
这里的秦可卿“水亏木旺”的不治之症已显然指向明亡于满清的时代症结。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3911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