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6870
    • 经验5048
    • 文章145
    • 注册2005-03-18
    [诗歌、诗评]激 情 的 歌 者——马瑞麟微型诗欣赏
    激  情  的  歌  者
    ——马瑞麟微型诗欣赏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马瑞麟先生照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3/16/044037.jpg[/imga]

    文/寒山石
                                           


    即使遇上了再大的灾难
    清脆的歌声依旧不停
    即使双翅完全折断了,对母亲
    依旧怀有浓浓的深情……

    这是马瑞麟先生的短诗《云雀》中的诗句,也是马老纵情歌唱的诗魂。作为我国当代著名回族诗人、寓言家,马老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就以诗集《河》和主办《诗大路》、《火把》而成名于中国文坛,迄今已出版诗集、童话寓言集、诗论集、儿童文学作品集20多种。
    但,诚如马老所言:“诗人对美的追求总是强烈的,总是没有止境的,总是不会满足的。诗人有一根永远不会老化的审美触觉。”马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又致力于微型诗的创作,坚持“诗走浓缩的道路”,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于1996年由重庆诗缘社出版的微型诗集《云雀集》,如穆仁先生所言:“在滚滚微型诗潮中,成为溢光流彩、风格独异的一朵浪花。”
    捧读马老从“春城”赠寄的《云雀集》和《马瑞麟诗选》,品读马老那一首首轻巧灵妙、隽永有味的微型诗,仿佛也让人感受到了春城的气息,诗香弥漫,沁人心脾。我以为,深沉厚重的情感、凝重深邃的思绪、丰沛充盈的哲理、童心荡漾的视角和自然优美的风格,是马老微型诗的鲜明特色。

    深沉厚重的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诗歌是现实生活在作者心中溅起的火花,写诗是一种精神上的创造,是诗人内在激情的自然奔涌和挥洒。法国著名文学家狄德罗更直接地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马老的微型诗,字里行间无不奔涌着深沉浓烈、真挚感人的激情,跃动着诗人滚烫的赤子情怀和永恒的诗心。
    诗人长期生活在云南各民族尤其是回族中,在傣族竹楼、彝族山寨、白族庭院、回回村落里生活的日日夜夜,使诗人的内心积淀了一份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思。诗坛泰斗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马老则说:“什么都会沉淀/不会沉淀的是心上的故乡。”诗人的微型诗这样抒写他对故土的一往情深:“不管我走到什么地方/故乡的云都飘在我的心上/故乡的风都吹在我的心上”(《乡情(二)》),即使“在故乡湖水里泡过的童年/到晚年/也是湿淋淋的” (《乡情(一)》)。故乡呵,你这平凡生命的精神图腾,让多少赤子为你一生默默守望?正是基于一种刻骨铭心的情感,使得诗人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情澎湃地抒写着回族人民的生活与内心世界,抒写着对故土的热恋与痴爱,抒写着对本民族聚居地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的刻骨铭心的爱恋。
    彩云之南是一方《神奇的土地》:“浓郁的绿与巍峨的楼相映成趣/勤劳之花与智慧之果相映成趣//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就连《云南云》也是“海浪与冰雪溶成的/碧玉与玫瑰染成的/童谣与传说垒成的”。那美丽的《昆明》:“天女的花篮/在这儿打翻/泼了一地春天”,四季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真是名副其实的“春城无处不飞花”。一个“泼”字,活灵活现,使春意盎然、诗意也盎然。诗人写家乡的《凤尾竹》:“一支悠扬的小夜曲/轻轻地,缓缓地,柔情地/回荡在傣族人梦里”,何其幽美、静谧、温馨,有一种陶渊明“悠然在南山”的感觉。抚仙湖是云贵高原上一颗晶莹的明珠,波涛翻动时,白浪如朵朵睡莲竞相开放,又似串串银链滚动,诗人在抚仙湖畔《听涛》:“听到湖里的秘密//传说飘着蓝色的长须/徜徉在深深的湖底”,抚仙湖水那天空一般深邃的蓝色,让人沉静,也让人浮想联翩。诗人写《洱海月》:“望夫千年夫不归/阿盖公主的这滴泪啊/怎会轻易溶入海水”。诗人把海中的月亮,想象成阿盖公主的一滴泪,这“望夫千年”的动人故事,令人为之心碎。
    云南石林乃 “天下第一奇观”。有人说:“到了北京登墙头,到了西安看坟头,到了桂林观山头,到了上海数人头,到了苏州看丫头,到了昆明看石头。”诗人笔下的《石林》:“一块石头一个传说/一条山溪一组情歌//石林,传说与歌的长河”,美丽的石林不仅情态毕现,且充满令人神往的传奇。云南绝景之一的《阿诗玛石》:“活在传说中的美神/在圭山上沉思/装点了石林的梦”,栩栩如生,充满活力。《不老的情诗》:“南沼公主化为望夫云/撒尼姑娘化为望夫石/云与石成了两首不老的情诗”。望夫成云,望夫成石,这云、这石,不正是两首永恒的情诗? “石林,凝固的传说与歌//即使历史走入窄巷/这儿依旧燃烧着爱情之火”。
    云南不仅风光旖旎,而且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情。那豪放激情的《象脚鼓》:“沉重的脚步声/惊碎森林的梦//象与森林永生”,凝重浑厚,刚健有力;那雄浑朴实的《牛角号》:“沉重的遗嘱/震撼着山野”;那以声音谐和优美、动作和步法丰富取胜的《芦笙舞》:“芦笙响起来之后/舞步便把彝山上的一切声音/全部踩下去了”,让人领略到的是热情、是奔放,是令人心胸宽阔的想象。彩云之南的节日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如白族的《三月街》:“南诏公主的裙带/一年比一年加长/一年比一年多彩”,苍山脚下,一派欢歌乐舞的祥和景象;彝族的《火把节》:“燃烧的传说/呼唤着燃烧的歌”,人们沉浸在火海、歌海、舞海及花海中,热情奔放地载歌载舞;《杨梅节》:“羊汤锅支在山路两旁/煮完了太阳又煮月亮/彝家歌舞煮得比山花还香”,甜津津的杨梅,甜滋滋的心情,让人回味无穷;傣族的《泼水节》:“湿淋淋的笑声/在湿淋淋的阳光中/编织湿淋淋的梦。”“水花放,傣家狂”,笑声湿淋淋的,阳光湿淋淋的,梦也湿淋淋的,湿淋淋既是客观的实体,又是主观的感受,主客交融,浑然一体,充溢着湿淋淋的情感、湿淋淋的韵味,可谓气氛热烈、场景感人、意境优美、诗意浓烈。
    心中有真情,笔下有真诗。马老“是位不知疲倦的歌者/歌里激荡着热爱土地的深情”,正如青年评论家马绍玺所言:“潜藏于瑞麟先生诗歌深处的是一个深切、巨大、近乎天然的情感世界。这一世界最深层的是对自己民族以及这一民族优秀人文精神的爱,它已经化作血液流淌在诗人的生命里,成了诗人生命的一部分,同时成为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凝重深邃的思绪

    微型诗三行之内,虽不像内容厚实、情感充沛的长诗那般洋洋洒洒,酣畅淋漓,但却精巧凝练,内蕴丰富,在小天地里表现出一种大空间、大视野、大气魄。就是说,微型诗“微而不微”,它体型虽小,但诗的天空却同样是一个浩瀚无垠的宇宙。马老的不少微型诗,正是以其咫尺千里、深沉厚重的历史感而令人瞩目。诗人畅游在历史的长河中,正如他的短诗《长河》中所写:“我走进历史又跳出历史/我陷入深思又跳出沉思/睡了的诱惑披着蓝雾/醒着的心湖涌着潮汐”,思接千载,在精美的语言和素朴的意象中,拓展出深远的历史空间,发人深思。
    诗人饱蘸激情,用微型诗这一“微雕艺术”,镂刻下了一幅历史人物的群雕。他写《赛典赤墓》:“里面有一颗璀璨的星座/里面有一条奔腾的长河/里面有一支世纪的壮歌”,仅此三句,就洗炼凝重地概括了元代杰出的回族政治家、云南行省甲章政事赛典赤的一生。云南也是徐霞客晚年“万里遐征”西游的终点,也是他一生在故乡之外生活时间最长的省。云南为《徐霞客游记》记载份量最重的省,全书现存62.8万字,《滇游日记》达25万字,占总数的40%。所以,诗人写《徐霞客》:“他跋涉在云南的山川里/云南的山川跋涉在他的游记里”,虚实融合,内涵丰富。明代著名的学者、文学家杨慎(别号升庵)因“议大礼”,违背世宗意愿受廷杖,被谪戍云南三十余年,死于戍地。他存诗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对云南文化,多有促进。所以诗人写《杨慎》:“也成了云南的一朵云/诗化了云南的天空/诗化了云南的历史。”《闻一多衣冠冢》:“死水一天天干了/红烛却越烧越旺”,仅此两句,字字千钧。诗人用《死水》与《红烛》两本诗集名称入诗,既塑造了民主斗士和诗人闻一多在血雨腥风中傲然挺立的伟岸形象和不朽的人格力量,又描画出星火燎原的革命前途,充满了必胜的信念。《朱德故居》:“没有留下将军火样的体温/却留下将军山样的军魂”,这不朽的军魂,竖立起一座历史的丰碑,也成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访边纵回族连老连长》:“额上刻满峥嵘岁月/忆起往事/血便不停地撞击着胸口”,再现着那硝烟弥漫的疆场,再现着铮铮铁骨让敌人闻风丧胆的辉煌,演奏着一曲鲜血谱成的生命乐章。也正是这种精神,才汇成“一条晶莹而执著的河/在历史苍茫的原野上呼啸而过/留下的每个足印都是支不屈的歌”(《读镇史》)。
    对历史的凝重思考,彰显着诗人穿越沧桑的智慧,即使一块《大理石》:“这是一张南诏古国的名片/历史烟云还在上面翻卷”。一块大理石,也是历史的无言见证人,默默地倾诉着历史的风云。《马帮》:“山间响过的串串银铃/山间飘起的缕缕炊烟/镌刻下赶马人苦涩的一生”,不由让人眼前浮现出起那险窄幽深、斗折蛇形、曲曲折折的、与“丝绸之路”齐名天下的“茶马古道”。赶马人用“苦涩的一生”,祖祖辈辈,一走就是几千年,走出一条闪耀着光彩的神奇。诗人写《圆明园残柱》是“美与丑铺成的歌/爱与恨凝成的碑/血与火铸成的剑”,它“撑着异端沉重的历史/撑着一宗燃烧的档案/撑着一个倾斜的中国”。如今的圆明园只有几根残柱在寒风中嶙立,似乎还在控诉着那些罪恶滔天的强盗,更刻骨铭心地记忆着民族往日的辉煌和耻辱,成为竖立在国人心中的惊叹符,呼唤着东方雄狮在沉睡中苏醒,以那气贯山河的一吼,让举世为之震惊。
    凡是关注过马老诗歌创作的人,当然更不会忘记他的《唐诗》:“唐朝的黄金没有照亮历史/照亮历史的是唐朝的诗。”“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唐朝的黄金只不过是过眼烟云,而唐诗这灿烂夺目的瑰宝,却照亮了历史。寥寥两句,胜似长篇巨论,道尽唐诗之成就、之价值、之地位。这首诗堪称微型诗的经典,如穆仁先生所言:“这是一首植根历史的诗,对中华瑰宝的‘唐诗’不朽的魅力作了清新而又深刻、单纯而又丰富的歌颂,意象鲜活,意境高远。我相信,这首诗必将和唐诗一起为后人传诵。”

    丰沛充盈的哲理

    马老的微型哲理诗,精微隽永,于简约中见丰厚,平淡中显机智,有意象、有诗意、有意境,片言赅百意,闪烁着哲理之光。
    诗人写云南著名的特产鱼类之一《抗浪鱼》:“身价越高/命运越惨”。抗浪鱼又称为康琅鱼,银白色,肉质细嫩,刺软鳞小,味道鲜美,因是野生鱼类,产量又少,故市场价格高昂,约1千元人民币1斤。正因其“身价”很高,所以“命运越惨”,好像俗语所谓“爬得越高,跌得越重”,以小见大,其中所蕴涵的哲理耐人品味。在幸福的泡泡里升得越高,破碎后跌得就越惨。看来,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对自身有一个清醒的估价,特别是在春风得意之时。
    又如《沙滩》:“留下的足迹很多/失去的足迹也很多”。其实,“留下”无须炫耀,“失去”也无须懊丧,生命原本就是一个有得也有失的过程。关键在于,我们应该思考,留下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什么值得留下,什么必须舍弃,不要使人生成为一个得不偿失的过程。
    《虹》:“一句美丽的空话/悬在高高的天上”,寥寥十几字,却力透纸背,一针见血地嘲讽了那些看似光彩夺目、振振有词,实则脱离实际、不着边际的假、大、空现象。《蝉》:“口号的富翁/行动的贫儿”与《虹》有异曲同工之妙,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
    《江雾》:“俘虏了江/却俘虏不了江的歌声//江用歌声证实自己的存在”。的确,绝没有什么阴雾,能锁住大江雄风浩荡、激越奔腾的歌喉!
    《尺》:“量得出凡夫的目光/量不出哲人的胸怀”,《窗》:“天地不大/肚量很寬”,启迪人要目光远大,胸怀宽阔,意象贴切,蘊藉有味。

    童心荡漾的视角

    马老不愧为童话寓言大师。或许正基于此,使他始终能够“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以儿童的心灵去体验”,在不少微型诗作中都跃动着一颗晶莹剔透的童心,读来妙趣横生。
    《地平线》:“一条很长很长的门坎//日与月在那儿进进出出/天和地在那儿吻个没完”,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地平线上的风景。天有多广大,地有多开阔,地平线就有多绵长。向着地平线延伸的方向奔跑的人,一定是热爱生命、胸怀梦想的人。所以汪国真写道:“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大青树》:“领者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写着一首长长短短的新诗”。大青树就是榕树,它几乎是被西双版纳各民族共同崇拜的“神树”。有那么一个词:“独树一帜”,仿佛就是专为大青树而造的,其“独树成林”、“数代同堂”的奇观令人叹为观止。所以,在诗人童心荡漾的眼里,被描摹地如此生动贴切。
    《露珠》:“无数露珠/等着看日出”。你瞧啊,无数晶莹的露珠,象闪动着水灵灵眼睛的小姑娘,充满幻想地仰望星空,渴望在第一缕霞光中飞翔。
    《飞鸟》:“空中掠过一个影子/空中落下一粒种子/种子在地上写下首小诗”,生机无限的“小诗”又长得葱葱郁郁,挂满汗珠,也挂满金灿灿的颗粒。无疑,这三行诗里,容纳了一篇值得大书特书的童话体裁。
    童心是一泓清泉,晶莹、透亮。拥有童心,需要用纯净的心灵来看这个世界。马老历经沧桑而童心不改,带着童心观世界,这种对童心世界的追求,显示了诗人纯净无瑕的人格魅力和艺术境界。

    自然优美的风格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李敬伦这样评价马老:“他的诗初读似平,品味之,则久而见奇;近于淡,淡而不枯,熟读愈觉丰腴;近于朴,朴后显其工,但工而不诡。”马老的微型诗同样简洁、清新、明净,没有雕琢,没有修饰,清澈明快,朴实自然。特别是激情铺排、巧妙设比、大致对仗、叠字反复和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构成了他独特的艺术特色。
    其一,激情铺排。诗人写《纳古人》:“胸膛内荡漾着杞麓湖的水/血管中奔腾着赛典赤的血/眼睛里闪烁着新世纪的星”,情之所至,激情洋溢;写《孔雀舞》:“移来一片美丽的风景/翻开一片森林的黎明/掘出一泓清澈的神情”,三组意象,美不胜收;写《沈从文墓》:“埋着长河的波涛/埋着边城的呼啸/埋着湘西的歌谣”,一气呵成,真情洋溢;写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大人眼中的废园/孩子眼中的乐园/文学史中的名园”,不同视角,不同感受。以上均是以铺排的气势,妙语连珠,形成直逼灵魂的冲击力。
    其二,巧妙设比。比如前面已经提到的“唐朝的黄金没有照亮历史/照亮历史的是唐朝的诗”。 诗人用诗比黄金,黄金有价诗无价。短短两句,韵味无穷。“死水一天天干了/红烛却越烧越旺”,把“死水”与“红烛”用作诗的意象,寓意于象,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闻一多的崇高的思想品格。又如《纳信故里》:“走出这个世界/走进那个世界//从第一夜走进第一千零一夜”。“走出”、“走进”, “第一夜”、“第一千零一夜”在强烈的反差中写出著名回族翻译家、世界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译者纳信不平凡的功绩,如同一部高度凝练的人物传记。
    其三,大致对仗。如《竹》:“有生命时给人一片绿荫/无生命时给人一楼温馨”,《故乡》:“绿绿的橄榄/青青的高山/甜甜的摇篮”,《绍兴三题》之《咸亨酒店》:“过客在这儿醉了/历史在这儿醒着”,《土谷祠》:“栖息过一个愚昧的灵魂/栖息过一个愚昧的时代”,《向日葵》:“把深情播种在太阳里/把阳光储藏在籽实里”等等,都显得整体匀称,体现了结构美。
    其四,叠字反复。如《泼水节》:“湿淋淋的笑声/在湿淋淋的阳光中/编织湿淋淋的梦。”一个形容词“湿淋淋”连用、巧用,使人陶醉诗中。《杨梅节》:“羊汤锅支在山路两旁/煮完了太阳又煮月亮/彝家歌舞煮得比山花还香”。短短三句用了三个“煮”字,“煮”太阳,“煮”月亮,尤其是“羊歌舞煮得比山花还香”,更是韵味悠长。其它还有《茉莉》:“一尘不染的诗魂/写着一尘不染的诗//诗香从剑丛中袅袅升起”,《勿忘我》:“蓝色的呼唤/摇撼着/蓝色的心坎”等等。
    其五,节奏明快。一般认为,微型诗短短三行,难以做到韵律整体,朗朗上口。但马老的微型诗,大多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如《怀念》:“我知道你已走得很远/远得与我不共一片蓝天/而我心上却落着远方的雨点。”诗中没有出现一个“泪”字,但却“泪雨纷飞”,不仅写得深情依依,感人至深,而且读来节奏鲜明、抑扬顿挫。
    马老就象一只云雀,激情地歌唱在诗意的天空。著名回族老诗人木斧评价马瑞麟:“默默的写诗一直孜孜不倦,他不靠头衔,不靠地位来抬高自己,只是用他的全部作品来证明他自己的存在和奋斗。”
    所以,还是以诗人的微型诗《云雀》,作为这篇拙文的结尾吧:

    有一副燃得着火的肺腑
    有一肚燃得着火的音符
    在云层间铺条歌声的路


    2007-3-13


    马瑞麟,回族。1929年生于云南澄江黑泥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理事、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诗社会员、重庆微型诗联谊会会员。1946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诗集、散文随笔集、寓言集、儿童传记文学、歌曲(词)集、诗论集、报告文学集等20种。作品多次获奖。
    [ 这个贴子最后由冷慰怀在2007-3-16 4:42:38编辑过 ]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7
      • 积分1103227
      • 经验140362
      • 文章4784
      • 注册2004-11-26
      谢谢寒山石的诗评!
      http://blog.wenxuecity.com/myindex.php?blogID=14348
      http://blog.sina.com.cn/u/1278777884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96420
        • 经验51151
        • 文章786
        • 注册2006-09-22
        马瑞麟先生一生都在锲而不舍地追求诗的真谛,诗艺清纯精神感人,评论实在恰当。加精。在主帖贴上马先生的照片。
         http://blog.sina.com.cn/weihuai
        —————————————————
        寻觅幸福也是一种幸福
        心灵的春天从不怕面对严寒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094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