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艾华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10
    • 积分486500
    • 经验202651
    • 文章1614
    • 注册2004-11-27
    [原创]《莫斯科24小时掠影 五之五:人文历史篇》(游记)
    莫斯科24小时掠影

    -柳旭凯-


    在“反帝、反修”口号震天的文革岁月中,我们中学同学里曾经争相传阅一本由日本留苏学生撰写的丛书,书名叫《苏联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吗?》。在那闭关自守、万马齐黯的日子里,这本书成了当时大家渴望了解外界真相的“反面教材”之一。

    苏联的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经过近十年资本主义“复辟”的具体实践,今天的“俄罗斯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社会吗?”

    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在九九年初秋走访了一次莫斯科。

    本文记录了笔者在莫斯科二十四小时里的所见所闻,分为五节二十一篇:寻奇学习、风土人情、吃喝玩乐、声色犬马、人文历史。

     

    第五篇:人文历史

     

    17。列宁、斯大林的影子

    苏联解体已经八年,到底今天的俄罗斯和它的过去还有什么瓜葛没有?

    在莫斯科的时间虽然不多,笔者还是看到、了解到和这个主题有关的一些细节。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大多数人来说,红场上列宁的灵柩,已经不包含什么政治意义,它的存在,让莫斯科多了一个游客必到的景点,假如躺在水晶棺里的是沙皇,他也照样能够心安理得地作他的千年之梦。

    听导游说,自从“资本主义复辟”之后,俄罗斯进行大规模的“非苏维埃化”活动,把前政府遗留下来的很多标志清除得干干净净。比如说列宁的雕像,以前满眼都是,而今,早就扫地出门。

    倒是上午跑步经过俄罗斯外交部的时候,它的对面有一个公园广场,广场的当中有一个巨大的列宁塑雕仍然昂首屹立在那里“日晒雨淋”,环绕着底座和他作陪的是七八个代表工农兵学商的俄罗斯子民。

    而经过很多政府部门或者莫斯科高楼大厦的入口大门的雕栏上,都有不少俄罗斯风格的雕花环,这些花环虽然已经陈旧不堪墨漆黑,但上面的“斧头和镰刀”依然清晰可见。

    苏维埃七十年统治遗留下来的东西太多,既有结构性的硬件,大部分恐怕还是代表了思想上精神上的软件。

    导游告诉我们,在今天俄罗斯内外交困之际,有一部分民族主义强烈的俄罗斯百姓,对苏维埃超级大国往日的显赫十分留恋,因而缅怀起列宁、斯大林这两位俄罗斯铁腕强人。

    连深通招揽民心之道的“民主先锋”叶尔钦,前两年到格鲁吉尔共和国访问的时候,对欢迎他的群众冒出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很高兴来到了斯大林的故乡……”。简单一句话,得到了暴风雨般的掌声云。

    以前只知道列宁是开国元勋,斯大林是暴君。导游告诉我们,现在两位强人在俄罗斯百姓中的的位置有所变更。苏联解体后曝光的苏共内部资料显示,在列宁统治苏维埃的八年当中,有二千五百万俄罗斯精英分子生灵涂炭,在斯大林统治的三十年里,有一千五百万“人民之敌”受到“无产阶级铁拳的专政”。所以两位“阶级斗争”巨人的“怀柔”,充其量是五十步和一百步之别。

    列宁至今仍然能够站在莫斯科的街头上“呼风唤雨”,两位强人的幽灵仍然笼罩着俄罗斯大地,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反映了俄罗斯老百姓对自己当前处境的绝望。

     

    18。“河边公寓”

    说起列宁、斯大林的幽灵,还应该提一提两位强人刀下那成千上万的俄罗斯冤魂。

    我们的旅游巴士离开红场没多远,就过了莫斯科河,沿着河边的林阴马路行驶。很快就看到一排整整齐齐的灰色公寓大楼,导游向我们介绍,这就是莫斯科著名的“河边公寓”(Apartments on the Bank)。

    “河边公寓”在莫斯科出现以前,这个城市的所有民宅都是“七十二家房客”式的结构,往往几十户人家共用一个厨房、一个厕所、一个浴室。

    而“河边公寓”却首开独立公寓的先河,每个公寓都是一套完整的生活单位,不必再与邻居共用生活设施。

    但这却不是“河边公寓”扬名的原因。

    “河边公寓”是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盖的,是专门给政府高级官员、著名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们享用的。这些公寓,位于莫斯科河的南岸,与河对岸的克里姆林宫只有一箭之遥,环境优雅,设施完备,曾经是莫斯科权贵精英社会地位的体现,和梦寐以求甚至为之奋斗终身的目标。

    我们的旅游车经过“河边公寓”的时候缓慢下来了。这时我们看到“河边公寓”楼下几乎每一户门口的墙上都有一两张8寸X11寸大小的人头像。只知道这里属于首善之区,难道大家都要把祖宗请出来“别苗头”?

    原来这些照片代表的是列宁斯大林时代“无产阶级专政”铁拳下的冤魂。导游介绍,在“河边公寓”里住过的所有人,几乎每一户都有人受害,在那些红色恐怖的日子里,家长一旦消失,一家人马上就要从“河边公寓”扫地出门,小孩立即送孤儿院。

    终于找到了“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开山鼻祖。

    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具有怀疑狂的斯大林“发现”苏联红军百分之九十的将领全部是“反革命”,将他们都送上了黄泉之路。等到二次大战暴发,整个苏联真的变成“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草率成军的杂牌部队去与希特勒的机械化铁骑相碰,其结果可想而知。资料显示,二次大战期间,每一百名红军将士上战场,只有三人活着回来,斯大林的“纯洁阶级队伍”政策,使苏联在二次大战中为之付出沉重的血的代价。

    “河边公寓”上的冤魂,仅仅是体现列宁、斯大林“无产阶级专政”德政的冰山一角而已。

     

    19。莫斯科人的素质

    到底今天莫斯科人的精神面貌是怎样的呢?以笔者短短24小时不到的经历,只能以微见著来回答这个问题,有两件小事颇能说明莫斯科人的素质。

    第一件事发生在旅馆。笔者乘“11号车”看了一遍莫斯科之后,到城里参加有导游伴游介绍的莫斯科半日游。

    赶时间的关系,从旅馆叫了一辆的士到城里。车费是500卢布(相当于20美元)。先在旅馆礼宾部交钱,凭单坐车。

    付钱的时候,先把身上的零钱全数抖了出来,共有480卢布,还缺20卢布,于是掏了一张200卢布出来,交给了服务小姐,我下意识站在那里几秒钟,等着我的找钱.看见服务小姐没什么动静,我犹豫了一下,嘴巴上刚想吐出来的“我的找换呢”几个字又缩了回去。不是自己怯场,而是早就有了思想准备要给“老大哥”宰,也因为不懂当地的小费习惯。500卢布的车资,给180卢布的小费确实是有点离谱,但折回美元,也不过是七元美金而已。何况这是一辆奔驰,所以也许是应该多付一点?

    就这样,没有追问找钱就上了车,心中暗暗地对自己说,这莫斯科可真是销金之地!

    司机发动了车子,正要准备启程,忽然听到车窗砰砰作响,抬头往外一看,是刚才的那位服务小姐在敲着汽车的玻璃窗,边敲边用英语说“你的找换”,窗门下来之后,她对我连声道歉,说刚才误把200看成20,所以没有给我找钱,随即把180卢布放到我的手上。

    嘿,想不到如今的莫斯科还有这种迹乎拾金不昧的操守!

    第二件事发生在下午莫斯科半日游结束的时候。

    话说我们的导游阿丽莎,是一位五十开外的中年妇女,看样子就是一位知识分子。能讲俄、英、德三国语言的阿丽莎,目前是莫斯科一所大学的历史讲师,导游只是她的第二职业。

    也许大家都曾经在“红旗”下生活过,所以我向她问的很多问题她可能觉得“亲切”,所以谈得颇为投机。我的话题主要是集中在俄罗斯老百姓今天的生活以及他们对“资本主义复辟”的看法这些方面,她的回答十分客观中肯,毫无保留。

    原先我因为来晚了,没能在Intourist那边买票,就按Intourist的标价私底下付了400卢布给阿丽莎。

    下午五点半莫斯科半日游结束,其他游人已经离去,我掏出了100卢布塞给阿丽莎,以示谢意,她却坚决不要,说先前的400卢布已经足够。

    中国有句话叫“人穷志不穷”。今天,在一切向“钱”看的神州大地,这句话到底还有多少份量,不得而知。虽然我不能武断地假设以上两位莫斯科朋友“穷”,可是两位“老大姐”在“钱”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泱泱风度,那种凡事按牌理出牌的专业道德,却令人可钦可佩。

     

    20。“老大哥”的窘境-新旧俄罗斯人

    今天的俄罗斯,像一只病入膏肓的老虎,虽然凭着其庞躯虎步,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仍具一定份量,但已不具往日的侵略性和威吓力。而其本身的内部矛盾和经济问题,倒是令当政者疲于应付,捉襟见肘。

    但笔者更关心的是一般俄罗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下午游览莫斯科的时候,趁着导游阿丽莎在介绍各景点的间隙,向她直接了解。

    阿丽莎告诉笔者,今天的俄罗斯,对“新俄罗斯人”来说,是天堂。资本主义“复辟”,为他们带来机会,带来财富,带来权力和社会地位。这里面,到底有多少人是凭着自己的真本事、又有多少人是靠走旁门佐道富起来的,对阿丽莎来说并不重要。但阿丽莎指出,大部分“新俄罗斯人”是属于后一类。

    具有“俄罗斯特色的资本主义”,令一小部分“新俄罗斯人”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国有资产的低价转让,完成了老牌资本主义社会往往要几十年才能达到的资金积累,一夜之间创造出很多的千万富翁、亿万富翁。问题是这些资金积累之后,并没有很好地运用到生产性的经济发展上,去为社会再创造财富,形成经济学上的所谓“倍加效应”(multiplier effect)。恰好相反,这些财富很快就消耗在一些投机性的“黑箱”中,又或成为权力和利益的交换筹码,转入到很多贪官权贵们设在瑞士银行的秘密帐号里,永远与俄罗斯的经济脱钩。

    俄罗斯“资本主义”的一个特色是贫富悬殊,两极分化。而民主社会的中流砥柱中产阶级,在今天的俄罗斯凤毛麟角,几乎已经消失。而今,随着俄罗斯经济的日益衰退,他们都加入到社会底层,成为“旧俄罗斯人”的一员。

    对于占了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旧俄罗斯人”来说,他们的生活今非昔比,不言而喻。虽然商店里的产品比苏维埃时期多了,包装漂亮了,但老百姓手头上卢布的购买力却每况愈下,越来越不值钱,不少人生活饥寒交迫。所以,“旧俄罗斯人”如今已经成了“贫困”和“穷人”的代名词。

    上午乘“11号车”游览莫斯科的时候,无论是在大街上,或者是在地下通道走廊间,笔者都看见了不少摆摊的小市民,向过路的行人兜售着一些旧大衣、旧厨具、旧乐器、旧书之类的生活用品等。从他们的外表来看,更像曾经是在机关办公的白领或者工厂里的蓝领,毫无“倒爷”“倒姐”那种油腔滑调。而他们脸上的那股无奈的表情,又说明了命运的坎坷和生活压力的无情,迫着他们在寒冬到来之前,到大街上“抛头露面”,“未雨绸缪”。

    除了摆卖“固定”资产外,也有出卖“非固定”资产的。例如前面提到过的那位用手风琴拉着“莫斯科郊外之夜”的小姑娘。在另外一条通道里,笔者看到了一位满面沧桑的老人,身穿陈旧的西装,胸前别满了胸章,正在那里用美声演唱俄罗斯民歌……

    阿丽莎告诉笔者,在前独立国协成员国里,俄罗斯百姓的生活水平还算是比较高的,人均收入每月有400美元左右。与此相比,乌克兰的人均收入只有200美元,而中亚细亚的乌别兹则只有60多美元。难怪一些乌克兰人,带着农副产品千里迢迢来到莫斯科摆卖。

    正好因为前一天前苏共总书记兼苏联最后一位总统戈巴乔夫的夫人莉莎在莫斯科下葬,所以问起阿丽莎有关俄罗斯老百姓对戈巴乔夫的看法。

    戈巴乔夫八十年代中成为克里姆林宫主人后,推出“Gashnov”(透明)开明的改革政策,之后又允许苏联各盟国的民族自决,最终导致苏维埃帝国的崩溃,对国际两大阵营“冷战”的结束贡献至伟,所以至今西方国家对于平民身份的戈巴乔夫依然礼遇有加,经常邀访,成为各西方首都的座上常客。

    而在本国,戈巴乔夫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共产党人和沙俄民族主义者们固然不能原谅这位“叛徒”拱手让出苏维埃帝国之罪,而“民主先锋”叶利钦的政府似乎也缺乏容人的量度,对戈巴乔夫时有近乎儿戏的刁难。

    但对阿丽莎和俄罗斯老百姓来说,更重要的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切身利益。

    阿丽莎说,为了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推动苏联经济进行改革,戈巴乔夫的政府实行新卢布换旧卢布的政策,每人限定只能换大约二千美元左右的新卢布。这项政策虽然对黑市的金融市场起到了一定的打击作用,却也害苦了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纪已经退休的人,使他们的毕生积蓄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为此,俄罗斯的老百姓至今不能原谅戈巴乔夫。

    有人说,俄罗斯经过七十年的计划经济,习惯了政府的供养,人们的脑筋已经缺乏竞争向上的原动力,所以尽管戈巴乔夫和叶利钦政府历年来尝试了种种的市场经济“苦药”,却仍然回天乏术。

    其实,有“俄罗斯特色的资本主义”,与真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作有很大的差距,这是一个很深的题目,涉及到一个庞大的地下经济和社会上非常规经济力量的运作,不在本文探讨的范畴之内。不过,光是俄罗斯生意人必须面对的97%商业入息税,就很能说明问题。

    难道俄罗斯的经济沙皇们真的不知道如此高税收政策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扼杀力吗?

     

    21。“斯泼西波”,莫斯科,“朵丝比端雅”

    在莫斯科逗留前后只有22个小时,就要与它告别。

    昨晚睡了不足四个小时,早上六点钟就离开旅馆,乘旅馆的出租车前往机场。

    这次是一辆法国的雷诺(Renault)车,旅馆开宗明义的标价是40美元,比昨天从机场来的那辆老爷车要便宜20美元!

    一天下来,发觉莫斯科有很多东西似乎都各自为政,所以才会有这20美元车资差额的出现。

    美国国务院公布的国际城市商务消费指数里,莫斯科在欧美国家中名登榜首。但我也发觉,假如你不怕和俄文打交道,勇于偏离游客路线,也可以达到低消费的。像笔者前文提到的那一顿俄罗斯大餐,土豆加牛肉,外加“古拉”汤和伏特加酒,买单下来只有400卢布,也就是十六美元(像欧洲不少国家一样,这里用餐不一定要付小费)。而四卢布就可以乘地铁走遍莫斯科,更是上乘化算。

    上面提到和俄文打交道,确实不容易。因为俄文字母有别于拉丁字母,所以不懂的人根本就读不出来,这就给认路和问路造成不少的麻烦。因为一般街道上的市民都不能讲英文,而外人按照拉丁字母拼写的地名读出来当地人一般都听不懂。当然做点事前的准备工作,这种沟通方面的问题还是能够解决的。笔者在旅游地图上,把要去的地方都圈起来,然后请旅馆的服务员写上俄文名称,后来问起路来,只要指着俄文名称,便无往而不利。

    老天爷也真够义气,昨天来到莫斯科,天气晴朗,今天笔者要走,它却“哭”了起来。

    看着车窗外面的高楼大厦渐渐地远去。晨曦中,路上的行人正在微风细雨中迎接又一个周末的到来。

    是的,过去的几十年里,俄罗斯的老百姓的命运虽然坎坷,但它的生命力却是强劲的,经历了三个朝代的变迁,地球仍然在转,太阳仍旧从东方升起,老百姓还是照样生活下去。以后到莫斯科来的机会不多,只是诚心地希望下次来的时候,俄罗斯百姓的命运会有所改善。

    出租车朝着机场方向飞快地行驶,因为时间还早,交通一路畅通无阻,昨天走了90分钟的路程,今天半个小时就到了。

    顺利地办好登机手续,这架跑国际航线的俄航飞机,是波音767大型客机,设备现代化,而服务人员也多是像貌端正、身材苗条的空中小姐,和昨天基辅飞莫斯科的陈旧“国内”(指独立国协成员国之间)航机和“阳盛阴虚”的空中服务小组相比,不可同日而语。看来,俄航的服务方针还是内外有别的。


    上午八点,所乘坐的俄航铁鸟腾空而起。

    用刚学会的俄语向莫斯科说了声“朵丝比端雅”(再见)。

    (全文完)
    [ 这个贴子最后由Aihua在12/22/2004 2:21:40 AM从 美华论坛 转移过来 ]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2
      • 积分253470
      • 经验106624
      • 文章767
      • 注册2004-11-27
      纵览全篇
      这最后一章
      最有分量:))

      难道俄罗斯的经济沙皇们真的不知道如此高税收政策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扼杀力吗?
      此句需加标点:))
      烟子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blog/1045549793
      烟子文心文集:http://wenxinshe.landaishu.com/home/blog.asp?id=129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300
        • 经验2467
        • 文章3
        • 注册2005-07-04
        爱华何时有机会能写写隔壁的曾“血浓于水”的那个胖子兄弟让我们见识见识就有意思……
        电影迷的述说……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艾华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10
          • 积分486500
          • 经验202651
          • 文章1614
          • 注册2004-11-27
          [QUOTE][b]下面引用由[u]红伶[/u]发表的内容:[/b]

          爱华何时有机会能写写隔壁的曾“血浓于水”的那个胖子兄弟让我们见识见识就有意思……[/QUOTE]

          艾华孤陋寡闻,不知红伶MM所说的是哪位仁兄?隔壁又是何方殿堂?

          红伶看来又是一位湘美媚?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840
            • 经验9088
            • 文章16
            • 注册2005-05-04
            艾华:红伶应说的是东北边的那两个“金太阳”呀……[em06]
                 也许俺不同意你的观点
            但俺誓死捍卫你言论自由之权利……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艾华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10
              • 积分486500
              • 经验202651
              • 文章1614
              • 注册2004-11-27
              据说金王朝穷途末路,现在也在搞改革,平壤就有赌场和提供特种经营的X服务店,
              只对美元和人民币开放。

              下次到东北一定深入虎穴,实地视察。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650
                • 经验179
                • 文章13
                • 注册2005-08-15
                详实~~神游了一次啊~~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艾华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10
                  • 积分486500
                  • 经验202651
                  • 文章1614
                  • 注册2004-11-27
                  谢谢姚园阅读,欢迎新朋友!Re:[原创]《莫斯科24小时掠影 五之五:人文历史篇》(游记)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李昭君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写得好!我支持你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2354 seconds with 7 queries.